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底,清浦区文庙景观提升工程施工现场发现状元桥遗址,经过2个多月的考古挖掘,出土了众多石构件、瓦当、金属祭器等文物,其中以纹饰精美的石构件最为丰富,整个考古工作预计6月底结束。 日前,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文庙大成门前挖出了一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大坑。坑中,状元桥的三座石砌桥墩保存基本完好,砖石砌筑的泮池形制与结构完整,其南部东西两侧呈圆弧状,还有两道方形的排水孔道。在桥墩周围,散落着数十...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西安有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却不知道在重庆也有迷你版的仪仗俑。 在铜梁区青龙嘴墓群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套明代仪仗俑,被当地称作“小兵马俑”。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它们也一起被提名晋升。 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史?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您独家揭开“小兵马俑”之谜。 形态各异的17件仪仗俑“各司其职” ...
随着2007年双墩六安王刘庆墓的重见天日,激发了人们对六安古文化研究的兴趣,实际上,就在六安王陵区以北不远处的六安经济开发区,还有一大片汉代墓葬群与其遥遥对望,其规模与数量惊人。 安徽省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抢救性发掘共涉及三个项目用地,从去年3月开始到年底。共抢救性发掘墓葬数百座,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这个墓葬群的规模与数量在安徽可以说仅此一地。 “这些墓葬均...
最大的一座墓葬的全景 铜胎漆盘 出土的漆器 记者昨从我市考古部门获悉,江苏宿扬高速公路发现汉墓群,出土了玉器、漆器、铜器、釉陶器等各类文物800余件,其中包括今年1月本报曾报道的扬州出土保存较好的铜胎漆盘,非常罕见,为研究扬州漆器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再次佐证了胡场附近是扬州汉墓集中区域。 胡场汉墓群发掘结束 35座墓出土800余件文物 ...
在寿光市上口镇广陵村一直流传着明代“隋氏殉夫”的故事,但并没有实物考证。而近日一名村民在建造蔬菜大棚中,挖出了一块墓葬石碑,为村里的这个传说找到了实物佐证。 石碑无意中被发现,保存完整 6月13日,记者来到广陵村,见到了这块墓葬石碑,目前已经加上了底座,被村民保护了起来,树立在村的公墓区域。这块石碑有1.55米高,0.7米宽,重约550公斤,整体上保存完整。 石碑虽然...
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文物。黄岩区博物馆供图 今年5月3日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墓,到目前共清理出以丝绸服饰为主的五代十国至南宋文物66件。经专家初定鉴定,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形制丰富、纹饰题材多样,织物品种齐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价值,堪称“宋服之冠”。近年浙江发现的南宋墓葬共有3例,赵伯澐墓是唯一未盗...
滨河新区203省道在拓宽改造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对横城汉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据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介绍,墓室内发现陶罐、铜镜、漆盒、陶盆等文物,墓室的建制反映出中原文化在汉朝就已经影响宁夏。 由于滨河新区203省道拓宽改造需要从5月26日开始,文物保护部门对此区域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部分文物在5月31日出土。 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 该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就发...
图为出土文物和挖掘现场。陈小阳摄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以开窑设灶制瓷而得名,磁灶人烧制陶瓷已有1500多年历史。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生产始于南朝晚期,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 据《泉州晚报》报道,近日,在磁灶制陶发源地之一的岭畔村,村民在翻建老房子时意外发现窑址堆积层,其中挖出的大量瓷器碎片与前不久“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相同,这...
近日,青州市文物执法大队值班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称发现在职工子弟小学校内的建设施工中挖出一个古墓,其中文物被现场施工人员拿走。 得到信息后文物执法大队立即行动,联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在该工程挖掘的土方西北侧发现一处被挖开的小型宋代砖石墓,随后又对现场施工人员逐一进行了调查询问,调查过程中该工程负责人承认挖开墓葬内出土多件文物,并放到了公司办公室保管,表示要主动上交,调查结束后,执法人员...
国家一级文物、具有真人模样的辽代佛教葬具“真容木偶像”正在出土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进行保护性修复,预计年底完成。 记者从宣化区文保所了解到,正在修复的两件“真容木偶像”是1998年8月出土于宣化下八里辽代墓群的一处夫妻合葬墓。墓中的男性墓主人身上罩着铜丝编成的铜网衣服,是辽代契丹贵族享有的高等葬式。两件“真容木偶像”面部雕刻有女子的容貌,腹部被掏空。但是两件“雕像”有差异,身高不同,年...
7日上午,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象的胸椎、下牙、肩胛骨等部位加固打包,之后将作进一步的修复处理。 5月中旬,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桂台村发现一具较为完整的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象)化石。7日上午,这头身高尺寸超过五米、体长有六米多的淮河古菱齿象骨骼化石打包出土。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淮河象。 这次发现的化石遗存位于溧河大堤东侧排涝大沟的河床之下,埋藏深度距现地表约3.5米,已发现...
2015年8月,位于邗江区西湖镇胡场村魏庄组发现汉墓群。此后至12月,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近日,该考古项目具体情况报告出炉,在此汉墓群共发掘汉代土坑墓35座、汉代陪葬坑4座、唐代砖室墓1座,出土漆器、釉陶器、灰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800余件(套),出土的面罩为汉代扬州地区漆器增添了新资料。 墓葬:年代从汉代跨越至唐代 ...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沈阳市将举办公众考古活动,市民可以在汗王宫遗址南侧广场(中街豫珑城)观看到汗王出宫的情景表演,以及汗王宫遗址考古中出土的铜钱、瓦当滴水、建筑框架等珍贵文物。据介绍,汗王宫遗址和豫亲王府遗址保护展示项目8月中旬竣工,9月初对公众开放,届时,沈阳将再添一处文化遗产。 另外,6月17日至19日,“2016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和平区皇寺广场...
近日,安陆市博物馆与孝感博物馆联合举办《芙蓉不及美人妆 水殿风来珠翠香》——安陆唐王妃墓出土文物展览。 唐王妃墓位于安陆市木梓乡王子山,其墓全长达34.4米,墓内随葬文物519件套。此次展出的232件文物,主要是唐王妃墓出土的唐代铜镜、波斯银币、葵花形金钗、金刀、金头饰、盘口壶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