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以渤海全境内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渤海国遗址空间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国遗址数量中国最多,其次为俄罗斯和朝鲜,各类遗址中聚落址和平原城最多,其他遗址相对较少;71.5%的渤海国遗址分布在低洼平原和河谷平原较多的100——400 m高程内,随着海拔的增高,遗址数量逐渐减少;各类遗址中坡度较缓的有平原城、聚落址、建筑...
经过5年多的工艺对比研究,陕西考古工作者近日发现,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出土的40多件珍贵青铜水禽,其制作工艺来源于遥远的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对这批水禽的研究和修复,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些在我国少见、而在地中海区域被广泛使用的青铜器分铸工艺、芯撑设置工艺和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和底部方孔等工艺,尤其是铜片镶嵌补缀工艺(青铜水禽表面工艺缺陷或铸造缺陷,都是用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的),而这种工艺非...
发掘出土的碳化粟黍 8月22日,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成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文物局、辽宁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敖汉旗分布有4000多处古代遗址,史前文化璀璨辉煌,是小河西文化(距今8200多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年至740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200年至6400年)、红山文化(距今6700年至5000...
8月22日,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揭牌仪式暨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成立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敖汉旗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敖汉旗全旗境内分布有4000余处古代遗址,史前文化自成序列,独树一帜,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发掘命名地。这里还是红山文化分...
营造学社测量的应县木塔 如同其他传统手工业技艺,有关建筑工程技术和装饰艺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手工业时代也主要掌握在工匠手中。这种情况,中外概莫能外。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持有者,工匠们在每天的劳作中想的是如何改进、翻新这门技术,使自己做得更好,或者更省力。 工业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崛起,使得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城镇逐渐转型为现代工商业城市。工业化生产以及日益密切的商...
梅隆基金会的研究表明,美国博物馆的领导职务多由白人员工担任 梅隆基金会(Mellon Foundation)联合艺术博物馆馆长协会(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AAMD)和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AAM)近日发布了一项令人失望的调查结果,该调查评估了美国博物馆员工的性别和族裔多样性。 统计图表明,占博...
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突可能极其残酷,其中受害者的遗骨出现了扭曲和残缺的情况。图为对研究文章中特别提及的各遗址在欧洲线纹陶器文化的大致分布区域内进行了标记。 中国文物网8月20日编译报道: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
福山甲骨文研究所17日在“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烟台市福山区揭牌成立。 据悉,该研究所将以甲骨文破译为工作重点,定期邀请海内外甲骨文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此交流、研讨,并参与甲骨文破译。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中国近代著名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首先发现者、断代者。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并确认为商代文字,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中国殷墟考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
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外的一座土山上。公元十世纪前后,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了古格王国。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 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公元十七世纪,古格王朝灭亡,其消逝至今仍是个谜。 据介绍,王朝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年被考古发掘,有房(殿)址445间、窑洞(...
近日,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疆内外近30名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对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开了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先河,从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推进我国和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古代...
工作人员认真辨别钻探土质 考古工作队正在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赵来霞(右一)、文化局长刘子书(左一)在听取马俊才教授(右二)汇报故城考古工作 柘城故城遗址,位于于河南省柘城县城关镇春水路以北古城区内。是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文物部门认真做好故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柘城博物馆今年初申报了《柘城故城遗...
外销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过去的千余年里,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到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地区。今天,随着回流热的兴起,外销瓷也逐步进入中国藏家的视野。甚至有人认为,外销瓷是瓷器收藏中最后一块价值洼地。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外销瓷研究专家叶文程在详细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外销瓷状况和风貌,肯定其历史及艺术价值后,却直言不讳地说,好的外销瓷多数进了国外的博物馆,回流的精品量不大,不宜作...
《古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对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地层进行微体古生物、孢粉、Rb/Sr、Ti及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发现唐代早期地层中有海相硅藻、有孔虫、鱼类骨骼化石、水蕨孢子等存在,结合岩性特征,判断其应属与海相通的河流低能或静水沉积环境。孢粉、Rb/Sr、Ti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表明该区唐代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至宋代逐渐变为温凉。孢粉和磁化率代用指标指示遗址区自唐代以来受人...
《兰台世界》2015年18期 【摘要】南宋时期,四川泸州地区的墓葬石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地域特色。其中,植物花卉石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我们观察宋代地域社会、文化以及民俗等方面的一个有效视角。 【关键词】南宋;泸州;墓葬石刻;植物花卉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巴蜀地区宋代墓葬石刻艺术造型研究”(项目编号:14SKJ06);四川美术学院校级项目“巴蜀地区宋...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等四工作机构在临洮挂牌成立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家窑文化研究基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洮河流域工作站和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定西临洮县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赵辉、甘肃省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