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哈佛大学Richar Meadow(左三)和Ajita Patel(右一)在讲述怎样进行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与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开展了一系列动物考古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哈佛大学动物考古学家Richard Meadow以“黄牛与水牛的骨骼形态学差异”为题来该院进行了为期21天的合作研究。美国纽约大学世界古代研究中心Roder...
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如何充分发挥文博产业在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昨日,“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国际交流活动开幕式在我市举行。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市外事侨务办邀请,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捷克、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8个国家的相关博物馆负责人及学者来蓉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开幕式,并在“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和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两场主题研讨会中,与国内博物馆及文博学术机构代表进行...
近日,内乡县衙文化研究分别荣获河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南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社科成果三等奖两项;荣获实用型国家发明专利7项、注册商标11个。文化研究和专利保护分别再结新硕果。 多年来,内乡县衙坚持在保护中研究、在研究中保护的原则,不断开辟官署文化研究运用新领域、创新弘扬优秀官德文化新载体,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内乡县衙是我国衙署文化研究的发祥地,先后邀请全国众多知名历史学家、古建...
连日来,由东南考古研究基地专家团队成员组成的调查组,在将乐县高唐镇的上坊村和邓坊村进行史前遗址实地调查。 调查组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周振宇博士及福建博物院、县博物馆等东南考古研究基地专家组成,于8月5日起,到将乐县开展史前遗址专项调查。调查组先后来到漠源、安仁等乡镇,采取群众走访、实地调查、布小探方进行试发掘等方式,开展史前遗址调查。 将乐县博物馆馆长郜华告诉记者,此次调查以对旧石器时代的洞...
“草原上保存着、埋藏着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草原民族的古代城址、军事设施遗址、宗教祭祀遗址、水利设施遗址、墓葬遗址、各种民族文字的碑刻和文献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承载着草原民族的、地方的历史和特点,是人类历史的记忆,民族文明的展现,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日前,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举办的“2015国际草原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史金波如是说。 史金波指出,在精神...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与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开展了一系列动物考古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哈佛大学动物考古学家Richard Meadow以“黄牛与水牛的骨骼形态学差异”为题来该院进行了为期21天的合作研究。美国纽约大学世界古代研究中心Roderick Campbell教授与该院签订了“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的合作协议,双方对关帝庙遗址部分单位出...
《南方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在许多史前遗址中,我们会将与文化遗存共存的大量其他遗物和遗迹看作是人类行为所致,比如将动物骨骼看作是人类狩猎或食用的庖厨垃圾。就像用静态方法分析器物工具一样,其实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考古遗址也一样,它们在发现时也早已处于被弃置状态,从被古人类栖居到被发掘出来的漫长岁月中,饱经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的种种动力作用,沧海桑田,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单凭发掘过程...
《文物春秋》2015年03期 【摘要】李济在中国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的历次殷墟发掘,并终生致力于殷墟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在他领导或参与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他积极倡导并参与了上古史的重建,他的实践为古史研究构建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李济还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学术眼光的学者,...
8月22日,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成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文物局、辽宁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敖汉旗分布有4000多处古代遗址,史前文化璀璨辉煌,是小河西文化(距今8200多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年至740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200年至6400年)、红山文化(距今6700年至5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
8月21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浙江省文物局获悉,市考古所科研课题《吴越捍海塘遗址信息综合采集与出土文物保护研究》已正式获省文物局立项,成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独立建制以来首次获得省文物局立项的项目。 该课题以市考古所2014年发掘的吴越捍海塘遗址为研究对象,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对海塘遗址进行物理探测、三维建模、信息采集及有机质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对海塘遗址的场景复原提供...
敦煌石窟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运用新媒体,就是为了让所有关心、喜爱敦煌文化的人有一个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再者就是要传播给那些不知道敦煌的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了解它是一个由不同文明与文化交融而成的结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手机APP预约参观莫高窟,“扫二维码”将莫高窟带回家,“动动手指”无死角漫游莫高窟多个精美洞窟,微信、微博定期推送敦煌石窟图...
基本信息: 作者:黄展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年6月 印次:1 字数:356000 ISBN:9787516160695 内容简介: 黄展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黄先生的考古建树,主要集中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先秦考古学研究、人牲人殉研究方面的研究、南越国尤其是南越国王墓葬研究等方面,此外黄先生在考古学术期刊的...
《草原文物》2015年01期 【摘要】 <正>一、引言“窑洞”,顾名思义,是根据近现代土窑洞的称谓而来,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穴居建筑的一种,又称“横穴居”。最早的窑洞式建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利用生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的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相对封闭空间。在新石器时代,窑洞式建筑从出现到成熟,在形制结构方面也发生了系列变化,比如对房址内空间长宽比例的把握,对门道的修缮以及室内装饰的...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距今5000年前后西辽河上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受这一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影响,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虽然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农业经济,但农业经济始终未能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成为主导性经济部门。这与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生业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说明生态环境对史前时期生业方式的选择和文化面貌的塑造有着重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