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朝光绪时期,青花瓷在制瓷行业衰退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各朝代中最多的。其中官窑青花走仿古路线,投入 大量财力,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工艺,其中仿制的康熙、乾隆时期青花瓷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民窑瓷器则偏重于商品化,风格迥异,已经具有了现代瓷的特色。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光绪时期官窑产青花瓷的特征是什么? 光绪时期官窑青花胎质细腻洁白,其中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咸丰(1851——1861年) 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青花瓷的质量曾一度回转,略有精品出。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加剧,战火弥漫整个景德镇,官窑毁坏殆尽。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故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甚少。 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
宣德青花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倭角瓶、折方瓶、天球瓶、宝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等。 壶有执壶、葫芦口执壶、玉壶春执壶、方流执壶、军持、扁壶、背壶、梨形壶、僧帽壶等。 罐有壮罐、蟋蟀罐、盖罐、直口罐、出戟盖罐、鸟食罐、荷叶盖罐等。 碗有撇口碗、花口碗、墩式碗、菊瓣形碗、鸡心碗、合碗、卧足碗、...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的民窑青花,有一种大花、大叶的缠枝牡丹纹,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纹样。因为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没有断代标准器,以进行类型、纹样的对比,也就不能清晰地判断弘治牡丹纹的特征,所以,拙文《弘治青花的装饰艺术》(载《收藏界》2011年第11、12期)未予分析。本文试从弘治时期陶瓷文化的背景下一种特殊的传承关系着手,结合正德朝的相关资料,专题讨论此一时期的民窑青花牡丹纹。 有纪年或款识的纹样资料:...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画的特点,但...
元王朝在政权巩固,社会相对安定以后,随着麻仓土的发现和开发,进口苏麻泥青料的增多,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做胎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普遍开始了西亚钴料和众多国产青料的分别使用和混合使用的多种方法,元青花瓷器制作、烧成的工艺美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至正年起,不仅官窑元青花瓷器达到历史的高峰,而且民窑元青花也不乏精品。但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仍然有“有命则供”、官府督烧与“否,则止”,面向市场供应的区别,元...
9日,黑龙江辽金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典藏文物精品展。精品展展出400余件珍贵文物,分为汉唐前文化遗存、辽宋金拾遗存珍、元明清精品荟萃三个部分,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最贵展品价值超亿元。 市民参观展品。郎艾迪摄 黑龙江辽金历史博物馆创建于2014年,是一所集文物收藏、藏品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民办公助地方性博物馆。现收藏历史文物近万件套,藏品内容覆盖各个历史时期,主要...
明代早中期官窑亦有精品亮相。一件明成化黄地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大明成化年制”款。直径30.6厘米。敞口, 弧腹,圈足。绘青花折枝花果,盘心为石榴花,内壁绘桃、柿、荔枝、樱桃四果。外壁为折枝宝相花。外壁近口沿处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六字横款。青花釉色淡 雅,为成化时期国产平等青之典型呈色效果。同时在白有底色上填低温黄彩。底面为褐色砂底,亦称“米糊底”,手感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 ...
元代珍器当推元青花云龙纹梅瓶。高33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渐敛,圈足微撇。白地细腻光洁,器身用进 口青料苏麻离青绘制,明艳浓丽,有铁锈斑。主题图案为四爪青龙一条,穿梭翱翔于祥云之间,龙首作回望鸣啸状,神情威武;龙身曲回矫健,四肢贲张,龙爪孔武 有力,动感极强,气势撼人。底足露胎,微泛火石红,两处粘有白釉斑。整体造型端庄流畅,胎质洁白,釉色光润,纹饰精美,是元青花中的佳作名品。 元代梅...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都不是景德镇青花,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
青花八宝纹抱月瓶 清乾隆 高49.2厘米 口径8.3厘米 足径16.2厘米 直口细颈,矮圈足,颈腹间附变形夔龙耳,腹部扁圆,腹中心有满月状凸起。胎体洁白细腻,釉色均匀光亮。通体以青花描绘纹饰,瓶口绘回纹,颈部为缠枝灵枝纹,腹正面纹饰分为三层:外层为回纹,中层为莲瓣内绘八宝,内层为变形莲瓣纹。中心凸起部分绘回纹、弦纹和佛花。青花浓淡有致,纹饰层次丰富,笔触规矩流畅。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 清乾隆 高73.3厘米 口径28厘米 底径27厘米 敞口内敛,束颈折腹,圈足微撇,颈部贴蓝彩夔形双耳,胎体坚致,釉面匀净。 瓶外壁以缠枝牡丹作为主题图案,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枝繁而花硕。 纹饰画工精细,画意清新。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 高11.4、口径13厘米 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青花双喜大碗 清宣统 高9.1厘米 口径21.2厘米 足径8.4厘米 胎质细薄,釉质纯净。 外壁以青花绘勾连的宝相花、莲花、蝙蝠、寿桃等纹饰,将两个青花双喜字围拢其间,青花色艳明亮,花卉线条圆润有力。
青花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法。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 青花瓷艺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简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