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创作者对蒙古文化的知觉体验 元青花盘内纹饰的色彩语言是创作者从宗教的认识中体验而得来的创作语素。蒙古族多曾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敬天,蒙古族的敬天也源于此,并且,他们还因敬天而重天色,因重天色而尚青,天色为蓝,因此,这个“青”字就是蓝。” 在蒙古族史学着作中,“他们这样描述了自己的祖先:《元朝秘史》卷一(中华书局1 9 6 2年影印李文田注本):当初,元朝人的祖先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
目前,对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翻阅的资料中发现:对各朝代纹饰的产生、发展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从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这一种角度来研究。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模式的研究,我也承认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对纹饰的装饰形式也起到了不可忽...
鉴定元青花瓷首先要了解它的制作材料。 宋代以前景德镇制瓷,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种原料,烧成温度较低,制大器易於变型。早期景德镇瓷多中小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宋后期至元初,在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现在通称高岭土),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高岭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瓷...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佑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元代在景德镇成熟发展。明代诗人周晋的一首《咏瓷花》词:"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瓷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 青花属釉下彩,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后罩以透明釉,在1320度高温一次烧成。青花可分青釉青花、本釉青花和白釉青花。元明清三代数朝的官、民窑青花瓷各具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青花瓷是...
凡仿品有两种:一是旧仿旧,一是新仿旧。旧仿旧毕竟是一种文物,而新仿旧就是新瓷器了。如果它带有欺骗牟利的性质,就是赝品或假货。古陶瓷鉴定的4个方法(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评价值),同样适用于鉴定青花瓷器,如果是没有新仿品或只存在旧仿旧的器物,其主要任务在断年代和定窑口。如果新仿旧的器物存在,其主要任务是辨真伪。在旧仿旧这个问题上,我国陶瓷界的专家经过不断研究,已使历代仿品泾渭分明,界限明确。现代仿...
随着青花瓷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的不断升高,国内外收藏青花瓷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民间收藏元明二朝出土的青花瓷越来越普遍。而谈及具体鉴定青花瓷真假方法,可以归纳为“六看一听”。 第一,看造型。 用被鉴定之物对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对得上。青花瓷品种再多,但从比例上讲,重复品更多。各个时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时代特征。抓住造型、口沿、圈足等细部分析,尤其底足最容易看出破绽。 第二,看款...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鉴赏】 古代陶瓷款识,是...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青花即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所成效果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 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以其制作精良,发色明丽,层次丰富而博得了大家的喜爱。又因自康熙朝以降,青花瓷的烧造每况愈下,而且由于时间久远,存世的康熙瓷已越来越少,所以,康熙瓷在市场上就显得十分珍贵。于是,仿制品便乘虚而入,收藏者须十分小心,注意鉴识。那么,如何去辨识呢? 首先从青花料入手。康熙时所用的青料系国产的浙江青,中期多用云南珠明料。在康熙朝的六十年间,青花色调有些变化,早期为灰蓝色偏深,中期为翠蓝...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制作时,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所成效果蓝白相映,晶莹明快,怡然成趣。青花分水画法发端于明朝成化年间,于天启、崇祯时期获得较大发展,至康熙中期成熟。 釉料与青花 每个时代青花瓷的用料都有不同特点。比如明早期永乐、宣德年间以苏尼勃青料烧制的瓷器,发色浓艳,浓黑处带“铁锈斑”,蓝中带锡光,手摸有凹陷感。明中期成化、弘...
关于元青花的装饰方法,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尚未被多数专家学者关注的一种元青花装饰手法——撒蓝。这种撒蓝装饰方法在元青花中运用相对较少,但多是在元青花精品中见到。如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直径为45厘米的元青花青地白花莲池水禽纹菱口大盘,在白花上弥散着蓝色的斑点,显得更加幽深美丽,是运用撒蓝装饰手法的典型代表。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蒋奇栖指该盘“使用了一种特别的技法,把蓝喷洒在上面”。笔者认为这是元青花的一...
青花玲珑瓷是青花和玲珑眼有机结合的整体。青花玲珑瓷玲珑眼的工艺经历了由纯手工、半手工、半机械成型的几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前到建国初期,因生产工艺落后,纯手工作坊生产青花玲珑的制作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青花画面的制作;二是玲珑眼的制作。青花画面制作首先是由手工绘制花面的轮廓,日用瓷主要花面有外花为“十字边”、“芭蕉脚”;内花为“工字”,底心又根据客户要求分为“龙心”和“花心”。青花工根据绘制的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