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石头上的树叶脉络清晰可见。 10月18日,南郑县两位老师在河滩游玩时发现了很多有树叶等植物的石头,经过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是一处距今至少有3万~5万年的植物化石群。目前,当地村委会已经紧急向市县报告请求设立保护区。 10月19日中午,南郑县高台中学生物老师舒元庆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和他哥舒元明发现了很多带有树叶子和一些小植物等图形的石头,他认为是植物化石。 当天下午,在舒元庆的指引下,记...
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为记者指出近亿年珍稀恐龙鸟类脚印。作者:梁颖睿 日前,东阳市博物馆专家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在海螺岩山发现了多块表面数条凹痕爪子印的红砂石。据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八千五百万年前的恐龙鸟类化石,科学研究价值很大。 “这些重要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恐龙的生活环境、地质、地貌及脊椎动物化石组成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在接受记...
核心提示: 在学中,属彩石类,产地人对它的习惯称谓历来叫玉石。这也反映了人们爱玉的传统习惯。与昌化石最相近的彩石 。 在学中,属彩石类,产地人对它的习惯称谓历来叫玉石。这也反映了人们爱玉的传统习惯。与昌化石最相近的彩石有青田石、、等。石艺界、认为,昌化石是色彩最丰富、最富于变化的石材。可以说,其他彩石具有的色彩,在昌化石中都能找到;而其它彩石不具有的色彩,昌化石也有。昌化石的品种繁多,细...
新发现恐龙化石碎片 10月1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金幸生副馆长等一行实地勘查“丽水浙江龙”发掘点周边地质地貌,指导丽水市博物馆进一步做好恐龙化石分布区域的保护和调查工作。 2000年,丽水市博物馆在金丽温高速公路段文物普查中,发现丽水市联城镇白前村恐龙化石,进行发掘修复后,国内外相关专家确认在丽水发掘的恐龙化石为恐龙家族新成员,并正式...
昨天上午,记者在沈阳道古物市场看到,一群人蹲在一个地摊旁边,地摊上仅剩几个破碎的骨关节和小块骨骼,摊主称这是“猛犸象化石”,30元一块。记者看到,大的骨关节约有足球大小,小的也有成人的拳头大小,像是一种大型脊椎动物的骨骼,骨头外部呈黑色,骨头断口呈现一种石头的质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据摊主介绍,他是黑龙江人,中国最大的猛犸象化石就是在松花江发现的。摊主说,猛犸象是体披...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日前在云南罗平地区发现了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落,该群落生物多样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举世罕见,堪称中国珍稀的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库。该生物群产出时代距今约二点三九亿年,与著名的中国贵州盘县动物群时代相当。这是云南继发现澄江帽天山动物群化石之后又一重大化石群发现。 据了解,罗平生物群中目前已发现的脊椎动物中以鱼类最为繁盛,大部分鱼类化石为新属种。化石多顺层面分布,标本保...
近日,著名化石收藏家张和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捐赠辽西古生物化石约260个,据称这些化石的价值高达300多万元。 辽宁西部地区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生物化石富集地区,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库”。此次捐赠的化石包括中华狼鳍鱼、戴氏狼鳍鱼和以张和命名的珍稀“张和兽”的复本。
河南省汝阳县今年新发现恐龙化石聚集点90处,并新出土一批恐龙化石,其中部分化石可能属于新的恐龙品种。 河南省汝阳县曾于2006年发现过恐龙化石,后经省地质博物馆组织挖掘,在不足5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3种恐龙化石,现已陆续出土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6具,其中在汝阳县刘店乡刘富沟村发掘的“汝阳黄河巨龙”长达18米,肩部高6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大的恐龙。在当地发现的“...
生活在7250万年前,头部长角状突起的恐龙新物种 最新恐龙化石研究显示,一支新物种恐龙在7250万年前消失于毁灭性灾难中。这种恐龙外形很独特,头骨后侧分布有小型角状突起,同时,在鼻子和眼睛位置有较大的突起结构。这些突起角状物很可能主要是由角蛋白构成。目前,这种恐龙被命名为“厚鼻恐龙”(Pachyrhinosaurus)。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恐龙古生物学研究主席菲利普...
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上一山涧旁开挖人工湖时,挖掘出海底化石群。经专家鉴定,这些海底化石群是生活在距今4.3亿年至5亿年前的海底生物演化而成,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地质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此次在金佛山上发现的海底化石群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涧旁,分布在一块大约一平方公里宽阔平坦的地上,有的呈鱼鳞状,有些呈龟状,还有些呈刀斧状重叠在一起。其中一条鱼状化石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棱角分明,活灵...
来自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的消息称,地质工作者今年在河南省汝阳县新发现恐龙化石聚集点九十处,新出土一批恐龙化石,其中部分化石可能属于新的恐龙品种。 据了解,地质工作者目前已对这九十处恐龙化石聚集点中的十六处进行了发掘,在其中九处发现了恐龙化石。新发现的恐龙化石,和其他时间发现的不同。这些化石虽然堆积在一起,但不是一只恐龙的化石,而是分属不同恐龙。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介...
科学家发现北美洲最小的恐龙 在人们印象当中,恐龙通常都是庞然大物。但据媒体23日报道,加拿大学者发现了北美地区体形最小的恐龙化石,估计这种恐龙的个头和一只小鸡大小相仿。 路透社说,这种恐龙化石最初于2002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但最初并未引起人们注意。这种恐龙看上去很像鸟类:下肢细长并长有钳状的脚爪,上肢短粗,但爪子很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专家尼克·朗里奇说,这种小恐龙...
根据化石做出的恐龙复原模型 150件珍贵的古动物化石集中展现几亿年前生命的辉煌,今起可免费参观 从四亿年前海洋中诞生的第一条“鱼”,到三亿多年前的两栖动物;从两亿多年前的哺乳动物再到一亿多年前尝试飞天的带翼恐龙……今日,“生命的印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新成果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并将于明日正式开展,150件珍贵的古动物化石将令...
图为牙齿化石 近日,陕西省文物部门在吴起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庙沟乡一带发现了7处“第四纪”化石点,并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动物牙齿、犄角、腿骨化石等。 考古专家推断,第四纪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前)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当时火山活动频繁,人类开始出现,生存环境恶劣。这一时期的吴起庙沟却是水草丰茂,环境优越,生存有大量的史前动植物。这些动物死后,...
9月16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在陕北吴起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化石点,为研究史前环境、气候、地质、动植物种类提供了宝贵、丰富而真实的材料。 此次发现的第四纪化石点位于吴起县庙沟乡,因历史原因,这里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山体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平均海拔在1367米之间,川道极小。在被水流冲刷切割的沟壑间,清晰可见次生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午城黄土堆积情况。尤其是离石黄土(因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