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在南宋时烧龙泉青瓷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并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镜...
青翠晶莹、似冰如玉的青瓷,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本周日,带你感受全球唯一入选陶瓷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带来的震撼。由龙泉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和龙泉市章生一青瓷苑承办的“青出于蓝”—2015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展,将于3月15日至4月12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举行,届时展出经龙泉人才联合会青瓷宝剑专委会遴选的66件时代佳品。这是羊年伊始,龙泉青瓷首次开展,广大市民有机会一饱眼福。
龙泉青瓷 在浙江龙泉,有这样一个人,有人说他,喜爱古青瓷如痴如醉如狂,即便倾尽家财也丝亳不悔;有人说他,一双“火眼金睛”看尽古青瓷沉浮,古青瓷在他手上只需片刻,便能断出前世今生……他叫汤伟,在所谓的古青瓷圈外,寂寂无名,而在圈内,却是大名鼎鼎。因为在浙江龙泉,不乏妙手捏天姿的青瓷艺人及名声在外的青瓷大师,却鲜有将青瓷送上世界舞台者,而汤伟就是其中之一。 APEC国宴、各国政要、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哥窑米黄釉开片洗,此器敛口,鼓腹,双圈足。釉面光亮青翠,胎质坚细,釉面开片大小不一,参差有致。是龙泉青瓷哥窑精品之作,很好的反应了宋代哥窑的神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艺术品。 规格:口径29cm,最大直径33cm,高8.5cm,底座25.5cm
龙泉青瓷的由来要追溯到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 龙泉市宝溪乡山光水色,风景奇秀,是近现代古龙泉窑集聚地,保存了清至民国龙窑9座。龙窑依山而筑,气势非凡,龙窑在中华大地延续烧了2000余年,它是人类文明活动的重要见证。近年来,随着液化气窑炉的使用,龙窑失去了往日的功能,绝大多数龙窑作坊歇业,窑场皆废。 曾有人亲眼目睹龙泉古窑祭灶点火的...
明龙泉窑雕划四季花卉直口碗 明初龙泉窑划花龙纹碗 明初龙泉窑龙纹匜 明龙泉窑划花牡丹玉壶春瓶 明龙泉窑划花带盖执壶 龙泉窑,因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是浙江西南数百个窑场所生产青瓷的总称。宋代便已建立碧绿、莹润的龙泉釉色传统,元代、明代承续不辍,广受国内外各地喜爱;欧洲人甚至以戏剧中的美男子名“celadon”称之。 胎薄釉润、粉青无瑕的宋龙泉,厚重硕大的元龙泉,早为陶瓷赏鉴家所重视。...
瓷器展览现场 瓷器展览现场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 说到瓷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五大名窑,即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所生产的瓷器各有千秋,一般人会将它们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但说起龙泉窑,不少人觉得低一等,缺少五大窑的名气,殊不知,龙泉青瓷自古以来就是各大藏家争相收藏的“香饽饽”。北京市青城青国龙泉青瓷艺术馆丁一向记者讲述了龙泉窑的发展。 追根溯源 龙泉窑址多...
贯耳瓶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青瓷之美, 美在淡雅,釉质细腻,不过多雕琢,不囿于装饰。器型优雅,线条是一种自然的延伸,仿佛水到渠成一般,舍弃了人工造作的青瓷,和平肃穆,协调均匀,流露出自然之美,是物性与人性的合一。龙泉青瓷是一种精致的艺术,除了传统的制作技艺之外,还有一层就是文化的发展,龙泉青瓷中包含了淡雅宁静的文化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使得龙泉青瓷拥有与众不用的审美特性,才能在各大拍卖...
夏侯文 粉青釉鲤鱼同乐 徐朝兴 青釉刻花牡丹瓶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 “因为喜欢,所以去做,用情感去做。”这是韩小英见到记者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中国是瓷器大国,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瓷器文化。“我一直从事龙泉青瓷生意,以小见大,龙泉青瓷只是瓷器汪洋中的一滴水,但是不可或缺。长久以来,龙泉青瓷以其淡雅、古朴而著名,它是一种带有哲学与美学意味的艺术品。龙泉青瓷自古以来就是瓷苑的...
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
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窑址49处,仅大窑(琉田)村就发现北宋中后期窑址12处。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谓:“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当代居民世代以生产陶瓷为业,素有“青瓷之乡”的美誉。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瓷品千百年来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 龙泉官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胎黑质坚、面显纹片、紫口铁足、古朴高雅,釉色有粉青、灰青、翠青和月白等;二是胎白质厚、...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1、五代到北宋早期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
作为制瓷、配釉世家的后人,叶小春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国营老厂主要做日用瓷,改制后才开始做艺术瓷。许多工艺师开始单飞,从以往的“规定动作”变成“自选动作”,有心的人都到处去看展览或跟各界前辈学习。“例如冰裂纹一度失传,我从2001年起开始恢复它,希望能达到并超越前贤的成就。”他表示,对于青瓷来说,釉的配置很重要,如果配置不好的话裂纹效果就出不来。“原材料对发色的效果影响很大,找不到好原料也是巧妇...
6月27日,伴随2014中国·丽水避暑戏水旅游季暨欢乐嘉年华活动在丽水市冒险岛水世界正式启动,“2014美丽中国行·中央媒体聚焦丽水采风活动”正式起程。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采风团将前往丽水精品景区实地采访,集中、深度地报道丽水旅游的独特魅力和旅游业发展成就。 今日,采风团走进青瓷博物馆。龙泉市青瓷博物新馆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的展览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