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来自甘肃省迭部县的僧人贡琼丹巴和同伴们被精美庄严的阿弥陀佛雕像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而,在龙门石窟2000多个窟龛里,并非每个佛像都能像宾阳北洞一样保存完整,这让贡琼丹巴心痛。据专家调查统计,龙门石窟被严重破坏的洞窟有96个,佛、菩萨、弟子头像被盗262尊,被毁坏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 “应该让流落在外的佛像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这才是应有的...
网络配图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大学。6月22日,科研基地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揭牌。浙大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任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了解,科研基地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科研基地将在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技术、合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科学问...
6月10日,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表示,官方为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量身定制”的立法将于7月1日起实施,未来将在麦积山石窟和长城保护等方面“如法炮制”。 在已有国家文物法“护身”的基础上,甘肃官方继续深层次细化对炳灵寺石窟进行立法,马玉萍将此解释为“量身定制”。她说,国家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保护是“管全面”,但对于各地珍贵文物的特殊性难以面面俱到,地方对重要文化遗产地单独立法,更加完善了层级...
专家们在考察石窟 4月20日,钱江晚报披露了记者探访石窟点滴细节,引起众多读者极大兴趣。原本荒无人烟的石窟热闹起来。 永昌石窟火了——社塘村村民胡永飞的感受最为强烈。他家门口的村道上,几乎每天停满了游客车辆。石窟附近,不少村民摆摊卖起凉帽和饮料。 为了应对蜂拥的人潮,石窟外,如今已竖起了“该洞尚未开发,存在安全隐患,请勿擅自入内”的标牌,但似乎没能挡住游客的热情。 专家揭秘...
目前,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天梯山石窟正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系列修缮活动,以吸引更多游人“慕名而来”。图为3月底,正在修缮中的天梯山石窟。冯志军摄 在中国多地文物古迹因近年不断激增的汹涌客流“冲击”而被迫出台“限流”措施的背景下,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天梯山石窟正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系列修缮工程,试图进一步丰富参观内容,以吸引更多游人“慕名而来”。 3月底,一场透雪将经历了...
有着“草原敦煌”之称的内蒙古阿尔寨石窟,正因为自然风化和缺少维护等原因遭遇保护难题。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境内的阿尔寨石窟,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草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原文管所负责人巴图吉日嘎拉4日对中新社记者说,对于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记者日前探访阿尔寨石窟时也发现,由于年深日久、自然风化,该石窟山体的部分岩体随时有崩塌的可能。在石窟内...
近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坍塌的云冈石窟第20窟西壁立佛(下称西立佛)佛身残石拼对工作已经完成,头部以下至腿部以上化零为整,这为研究西立佛和20窟洞窟形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下一步,云冈景区将在礼佛大道南端的接引佛殿,对西立佛进行复原。这尊从未向世人展露过真容的高大石雕造像,将获重生。 一尊9.5米高的石佛像,沉埋地下1600多年还能重见天日,这在世界佛教史上也属罕...
在日前举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全球5家顶级拍卖行展出多件亚洲艺术与文化拍品。其中,美国古董商J·J Lally带来的一尊云冈石窟造像格外引人关注。该造像被盗近百年,经多人收藏,能否顺利归国尚难定论。 该造像是云冈第1窟南壁东侧屋形龛内的维摩诘头像。头像高35.5厘米,头戴平顶筒形帽,额头可见一排细密的头发,眉线上挑,细目垂视,英姿勃勃,不同于石窟中常见的那种头戴尖顶帷帽、蓄着三角形胡须的维摩...
3月24日,浙大联合云冈石窟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创立的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召集相关领域十余位专家齐聚杭州,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云冈石窟文物永久保存在数字化世界。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被称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依托高精度的测绘、扫描和数字化重建技术,人们现在已经获得永久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旨在引进更多新技术、新模...
3月9日开始举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全球5家顶级拍卖行展示了丰富的亚洲艺术与文化拍品。其中,美国古董商J·JLally先生带来的“佛像”雕刻专题中,一件来自云冈的造像格外引人关注。 造像被盗近百年辗转多人收藏 这件造像,是来自云冈第1窟南壁东侧屋形龛内的维摩诘头像。头像高35.5cm,头戴平顶筒形帽,额头可见一排细密的头发,眉线上挑,细目垂视,英姿勃勃。此人物造像表现辩才无碍、智度无极...
“敦煌石窟文物总有一天将全部消失,我们的保护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月19日在成都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保护”是敦煌永恒的主题 王旭东提出,任何一个物质到一定时候都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敦煌的“消失”不可阻挡。敦煌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希望延缓敦煌衰变的速度,让它能够比较长久地留下来。 “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这些壁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西崖上的3尊主佛。张晓理摄(人民视觉) 从莫高窟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反弹琵琶》,到麦积山石窟的“东方微笑”,再到炳灵寺石窟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石窟寺是甘肃文物资源中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全省拥有大小石窟寺20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是名副其实的“石窟艺术之乡”。 日前,甘肃正式将省内三大文化瑰宝:麦积山石窟、...
1月17日,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标志着甘肃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机构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出席并作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迟润林,省文化厅厅长孙伟、省编办副主任王久武等领导,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省直各文博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主持移交仪式。 夏红民在讲话中强调,一要统一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