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假银圆换走稀世珍品 一天,繁华的南京路拐角口,一大帮子人围着一个半躺在地声泪俱下的中年汉子。原来他父亲身患重病,无奈之下,拿出祖传的一只观音瓶来十里洋场的古玩店换钱治病。祖上只告诉后代,此瓶极为稀有,要子孙好好永葆之。可是传到他手里适逢连年战乱、饥饿、困顿……眼下又加上老父亲重病在身。全家合计后,决定将此瓶来换些钱治病活命。此瓶确实稀有,玩古陶瓷的人大多没见过,有的连听也没听说过。它的名字叫“饶...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cm,口径16.5cm,足径7cm。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
说起德化窑的瓷塑,最先进入我们脑海中的一定是那些或坐或立、慈眉善目的白瓷观音。这些造像不仅面部刻画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件渡海观音立像。 此像高43厘米,头部盘发高髻,披巾垂肩,长圆脸,丰腴端庄的容颜,五官清秀细腻,双眼低垂,似凝神静思,显露出安然宁静的表情,双唇紧闭,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观音着袒领宽袖衣,胸部微露,胸前挂一...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明,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
唐代绿釉军持(净瓶) 经典版《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是不是早已在你的印象中定格?庄严雍容的观音菩萨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的垂杨柳……说实话,这个俗称“净瓶”的宝物,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啊。不过,净瓶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产物,在古人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物件所在。今天的“主角”,就是被收藏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件“壶”状的物件,早在几十年前入库时,就被人登记为“净瓶”,实则严格意义...
12月12日,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泰王国文化部、泰国佛教造像与文物协会、山西五台山东台望海寺等单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泰国佛教造像与文物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戴先生将一尊唐代木质自在观音菩萨雕像交予泰国佛教造像与文物协会,由协会代表泰国官方与民间无偿捐赠给中国山西五台山东台望海寺,让这尊经历了战火洗礼,辗转国外的自在观音菩萨雕像带着泰国人民的友谊回归祖国,福泽四方。 这尊自在观音菩萨坐像高达1.8...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主办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在北京揭晓。四川茶马古道——观音阁灾后抢险维修工程以科学严谨的修复,成功获评十佳。 据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雅安观音阁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建筑,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历经几百年风雨,观音阁的木构件朽蚀严重,檐柱长期浸泡在水和垃圾之中。再加上虫蛀、芦山强烈地震等影响,观音阁整体建...
9月20日,大足石刻博物馆,游客正在游览参观。 “以前我是冲着千手观音来大足的,真没想到,大足石刻原来有这么多叹为观止的宝贝!”9月20日,来自成都的游客赵明在位于大足宝顶山景区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参观后,发出由衷赞叹。据悉,自大足石刻博物馆6月13日试营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7万余人。目前,经过试营业期间的紧张调试,大足石刻博物馆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游客可凭宝顶山的门票免费参观。...
石观音菩萨立像为隋代文物,于甘肃省秦安县出土,像高132 厘米。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 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 隋朝取代北周政权,隋文帝和炀帝都倡佛崇法。在尼 寺里长大的隋文帝,自幼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他曾说:...
近日,记者从东莞观音山景区获悉,观音山古树博物馆现在正面向社会召集10名爱心志愿者,齐心协力照料馆内收藏的60余棵珍稀古树。 据观音山古树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古树不论是尚在生长着的,还是被埋藏在地下的,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着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一颗古树可以说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一部史书。 2003年,观音山景区负责人在得知广东各个地区陆续出土了一些古树,却没有理想的珍藏、保管的场所后,无偿在景区...
6月13日消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闭关”8年修复完成,6月13日千手观音金身再现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重庆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6月13日正式竣工。历时近8年“闭关大修”的“千手观音”以“全新”面容与世人见面。在历时8年的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中,文物工作者发现千手并非1007只而是830只、观音造像上部有分层线、主尊发现暗格的新情况。 此前,千手观音造像被认为有1007只手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魏晋以后,统治阶级在全国各地开凿石窟,修建寺庙,雕塑佛像,同时,也根据中国人的尚玉观点,用玉石雕刻佛像、飞天,雕刻与佛教典故有关的莲花生子、持荷童子等宗教人物形象,促使佛教越来越向着和世俗结合的方向发展。 唐代盛行的玉飞天,宋代的玉观音、玉持荷童子等,也是佛教和中国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只不过是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其形象更贴近当人的生活风貌而已。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
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历时近8年之久的重庆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正式竣工。经过最彻底一次修复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披着100多万张金箔“重现金身”面向公众开放参观。历经800多年风雨的千手观音历代曾经历至少4次修缮,但历次修缮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国内外又无相关修复案例可借鉴。 据大足石刻博物院院长黎方银介绍,以往的修复都是妆金、贴金,用泥和麻线等来修补,而这次抢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