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5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此次确证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条堤坝组成。这些堤坝根据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长堤和连接两山的短坝,其中短坝又可分为建于山谷的高坝和连接平原孤丘的低坝...
3月2日,浙江自然博物馆组织召开“灵猴献瑞——猴年生肖展”展览座谈会。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三馆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灵猴献瑞——猴年生肖展”,对展览进行了验收,并围绕此次“灵猴献瑞——猴年生肖展”的办展方式和展览展出实际效果进行了热烈探讨和交流。 会议充分肯定了跨界合作的办展模式,应加强自然类博物馆与历史类博物馆的交流合作,逐步深化、融合展览中自然...
为加强我省文物保护工程规范化管理,加快文物保护工程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在全省逐步实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浙江省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考古学会举办的全省第八期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班近日在杭州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班为期7天,共有来自56家已获得或拟申报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
6年里,一群年轻人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浙江文脉的深处。 在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浙江出版大厦,2015室是一处俯瞰杭城市中心和秀丽西湖的极佳观景点。在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支来自浙江古籍出版社的80后年轻团队却无暇赏景,他们常年埋首故纸堆里,焚膏继晷,点校整理,抢救影印,钩沉千年“浙学”文脉。编纂6年来,《浙江文丛》已陆续出版,再过3个月,这套总数500册的系列丛书将全部面市。 这是新中国...
3月5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共同主办的《西风东渐——欧风美雨下的近代浙江社会》图片展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正式展出。 1902年2月,蔡锷在他的《军国民教育篇》中最早用“欧风美雨之震荡”来形容当时中国的社会局势。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逐渐地渗入到近代浙江社会的各个方面。此次展览通过文化教育变革、社会风俗变迁、物质生活变化三个不同视角,展示了在“欧风美雨...
3月3日,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教人员应杭州金城外国语小学的邀请,为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了2016年环球自然日活动的参与办法及参赛规则的调整,并向学生们发出了参加2016年环球自然日®活动的邀请。 科教人员通过ppt展示和影音资料回顾了往期活动的概况,浙江赛区参赛细则以及优秀获奖案例展示,让师生及家长对本次活动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与大家一起探讨今年的活动主题——“谁是谁的谁”。同学们和老师们也深受...
前天下午,海宁市图书馆2楼报告厅座无虚席,由原浙江省省长、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志愿者讲解员吕祖善带来的一堂题为《越地长歌——璀璨的浙江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深深吸引了180多位海宁市民。 在讲座中,吕祖善怀着对浙江的深情,以独到的历史研究,从人类历史的由来谈起,非常系统地讲述了浙江历史沿革及璀璨的浙江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意义。讲座结束时,吕祖善还对璀璨的浙...
日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古建筑》正式发行。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古建筑丛书”的浙江分册,由杨新平主编,宣建华、张书恒、宋烜副主编。它的出版对于促进浙江建筑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播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书的编著出版是我省首次较为全面、系统梳理古建筑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以浙江古建筑的类型为纲,共设绪论、城镇与村落、寺观庙宇、...
2月21日,浙江自然博物馆2016寒假第三批次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分为了年前全天班、年后全天班、上午班和下午班合计9个班,共有六十余名小学员参加。 同学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标本并主动提出问题,与书本、老师、专家对话,自主搜集整理材料,探究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编撰出讲解稿;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儿童语言,热情主动为博物馆的观众讲解服务。 通过在博物馆...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日前启动,一项重磅考古发现也随之浮出水面——位于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境内的良渚水利系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证实,这一发现是2015年7月起,经过半年多的正式发掘于不久前最终确认的。 省考古所递交给国家文物局的参评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水利系统的确认,是中国古代水利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作为世界...
展览选取浙江自然博物馆近五年新增藏品中的精品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植物标本49件、无脊椎动物标本282件、脊椎动物标本78件、地学标本14件,同时还展示了一些新征集的优秀文献和著作。 2011年至2015年,该馆新增藏品38799件。其中征集32133件,接受了个人和单位移交和捐赠2701件,自行采集3965件。这些藏品中,包括了模式标本50件,珍稀标本603件。以此为基础,专业人员积极开展藏品...
2月2日,陕西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在西安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双方主要班子成员、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共同围绕近期战略合作项目推进方案草稿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内容、合作步骤和相关保障措施。 根据2014年4月11日“陕西省文物局、浙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关精神,双方在西安经过共同座谈交流后明确,争取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共同推进“数字艺术图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在猴年来临之际,浙江自然博物馆特别推出“灵猴献瑞”猴年生肖贺岁展。 展览由“自然界中的灵长类”与“猴文化”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自然界中的灵长类”详细介绍了灵长类的起源与进化、灵长类的生物学与自然史、世界的灵长类、中国的灵长类以及灵长类保护等内容;猴文化则展示了猴年生肖、猴的艺术作品、绘画、民俗等文化内容。展览共展出灵长类标本25件,猴相关的玉器、扇页、画轴、邮票等文物21件。展览中还融入了多种展...
浙江湖州德清县老武康镇的附近有座山,山上长满了早园竹,听村里老人说,那边好像埋藏一些汉代古墓。因为喜欢古玩,爱看鉴宝,去年12月底的一天,41岁的德清男子黄某约上邻居丁某一同到山上去“摸金寻宝”。拿着洛阳铲与钢针,掘地100多公分,当两人捧着出土汉代陶罐正兴奋之时,等待着两位“摸金校尉”的将是一张逃不出的法网。 2日上午,在武康派出所的物证室里,记者见到了这6个大小不一、年代久远的陶罐,通体附着...
1月2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5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举行,共汇报了22项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项目、2项考古整理和科研成果项目,以及年度田野考古工地检查报告。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良渚博物院、江南水乡博物馆、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同仁,《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记者旁听了本次汇报会。 旧石器时代考古迈开新步伐。自2010年长兴合溪洞遗址发掘之后,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