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文物。黄岩区博物馆供图 今年5月3日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墓,到目前共清理出以丝绸服饰为主的五代十国至南宋文物66件。经专家初定鉴定,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形制丰富、纹饰题材多样,织物品种齐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价值,堪称“宋服之冠”。近年浙江发现的南宋墓葬共有3例,赵伯澐墓是唯一未盗...
6月7日,浙江省文物局召开会议,回顾总结“百场活动喊你来参与——‘携手5.18 喜迎G20’”博物馆教育月活动工作。各承办单位分别对本馆相关工作情况作了交流。 此次教育月活动的准备工作于4月1日启动,经过1个月的协调动员、信息搜集、活动整合、资料编印与媒体宣传等工作,于5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教育月里,20家包含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和民营博物馆共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达242场次,受益观众1...
6月11日将迎来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科教人员近日前往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杭州天水小学、杭州市德胜小学,为300余位学生开展了进校园文遗宣讲活动。 科教人员通过ppt演示、趣味问答、体验文遗动手做等方式宣传中国文化遗产日,让在校师生们了解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古文明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为结合今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已成为促进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全省文化部门近来加大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保护传承老手艺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二男从12岁开始学习皮影戏,...
6月11日,在全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到来时,由省文物局、金华市政府主办的“2016文化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金华)系列活动开幕式在金华市博物馆举行。金华是首次被确定为全省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场城市。 金华博物馆一楼是“大明官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展”,展出80件有代表性的出土瓷器,涵盖了大窑生产的主要器型,包括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皇家用瓷和明代早中期的商品用瓷。这些展品制作工...
6月11日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浙江省博物物馆围绕“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在文化遗产日前后面向不同群体推出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浙江省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和学术讲座、开展教育活动、发放主题文化衫等形式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公众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图片巡回展送文化下乡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今...
赵伯澐墓部分出土文物:①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 6月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岩区政府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发掘了距今800余年的南宋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墓,该墓被证实是我省第一个完整发掘的南宋古墓,也是黄岩继1987年灵石寺塔(北宋)落架大修考古发掘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 专家介绍,近年发现的浙江南宋棺木,保存完好至今的共有3例,分别是武义徐谓礼墓、余姚史嵩之墓和黄...
近年发现的浙江南宋棺木,完好保存至今的,共有3例:武义徐谓礼墓、余姚史嵩之墓、黄岩赵伯澐墓。前二者均遗憾遭盗掘,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物。今年5月,浙江省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一位村民的报警,使得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古墓重见天日。极为珍贵的是,经现场考古发掘发现,该墓未遭盗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5月4日早上,受浙江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部主任郑嘉励前往现场指导墓葬清理工作...
6月6日至7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在杭州召开新园展览内容设计专家评审会,顺利完成恐龙馆、浙江大地廿亿年、自然艺术馆、海洋馆、生态馆、贝林馆的展览内容设计评审工作。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地质研究所、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听取了文本编制方关于策展理念、展览大纲...
6月4日上午,浙江大学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普教室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有趣的动物”的草根论坛活动。 上午10点30分,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在一楼大厅组织了10余组亲子家庭前往四楼科普教室进行活动。进入教室,大屏幕上可爱的大熊猫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以国宝大熊猫为开场,志愿者们又向各位小朋友介绍了树懒、考拉、羊驼等和大熊猫一样受大家欢迎的10种最萌的动物。除了介绍最萌的动...
建筑学家楼庆西说,保护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难。难在历史的脉络难寻,难在让古建筑宜居,难在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但这样难的事情,浙江省已经做了4年。 6月3日,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台州黄岩区召开。4年前,浙江省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先后启动172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和868个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的保护利用工作,修复古建筑3000余幢、古道212公里,拆除风貌冲突的违...
1237个历史文化村落如何保护利用 浙江问计专家 省内外专家交流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截至2015年末,浙江全省经省农办等部门确认入库的历史文化村落共有1237个。但这些历史文化村落发展现状却天差地别。有的村落全村旅游收入已经达到1亿元,也有的村落三年建设期满绩效评估不及格。 如何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避免“劳民伤财”或“自生自灭”,避免“建设性破坏...
日前,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机构编制处相关负责人调研了我省文物考古工作。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榜上有名。随着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文物抢救与保护工作任务日显繁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我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核心力量,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考古一线,年均野外工作300天以上,长期超负荷工作,人员编制已与繁重的考古工作任务明显不符。调研组...
日前,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与畲族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巡展——“我们身边的矿物”及“灵猴献瑞”两大展览走进县内各大中、小学,生动形象的图文展板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 《我们身边的矿物》图片展从矿物的种类、分布等内容进行矿物知识的普及,引导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矿物、珍惜矿物。《灵猴献瑞》则是由“自然界中的灵长类”与“猴文化”两大部分内容组成。从灵长类的起源与进化、灵长类的生物学与自然史、世...
24日,“晒古读村,留住乡愁——发现浙江最美古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桐庐县启动,该活动旨在寻找和评选“养在深闺”的古村落,加强对于文化古迹的认知,提升保护古村落的意识。 启动仪式的举办地是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的胡氏宗祠,该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72年)。祠内悬挂的“振德堂”匾额,表达了胡氏家族以德处事的愿望。而富春江镇则因为黄公望名画《富春山居图》而闻名,据传,这幅画作曾在桐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