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12月27日,参观者在古生物化石展上观赏古生物化石。近日,一场古生物化石展在苏州万达广场向苏州市民免费开放,共展出恐龙、猛犸象骨架等化石标本30余件。作为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黑龙江满洲龙、松花江猛犸象、披毛犀三具化石骨架都被送来参展,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长有“毒牙”的中国鸟龙化石标本。 依据实体化石复原的线条图。 今日凌晨,美国及法国媒体相继报道:由东北大学巩恩普教授领衔的一个中美研究小组,发现了长有“毒牙”的中国鸟龙。这一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电子版上。 这种鸟龙生活在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的中国辽西,属驰龙类,是伶盗龙的近亲,也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一员。它们与各种各样的动物们共同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史前森林里,当然也包括其...
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南省滑县黄河故道河底发现大批距今约10万年左右的动物化石。这是黄河下游黄河堆积中首次发现的时代较早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以及黄河形成时期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介绍说,这些动物化石种类有原始牛、披毛犀、普氏羚羊、马鹿、野马、河狸和软体动物丽蚌等近20种,均为晚更新世种类。 化石埋藏在距地表深约25米的黄河河床堆...
我们知道,化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近日,四川省三台县“三普”队员无意间在两个村落发现了木化石,随着四周化石的残件,找到了暴露的化石层,层次较为明显...
中新社泉州十二月八日电 题:千年清音演绎新体验 —— 专访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 作者 孙虹 曾福志 “南音,是连接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之一,我对南音传承的前景十分看好”,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八日接受记者专访说,“在新加坡,没有其他民族音乐可以比得上南音的影响力。” 日前,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南音(泉州弦管),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近日,略阳县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取得重大发现,在略阳县郭镇境内发现一枚万年前象牙化石。据文物专家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象牙化石,对研究物种起源等都有着重大的科学研究和考古发掘价值。 略阳县新发现的象牙化石长1.7米,直径0.1米。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枚象牙化石,距今至少在一万年以上,是迄今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最有研究和考察价值的古老动物化石,它也是在陕西南部至今比较少见...
日前,昭通市发掘出古象化石群的消息轰动了世界。专家推测,这有可能解开老的动物群灭绝、新生动物群崛起的生物进化断代之谜,甚至有可能续接起亚洲人类起源的“缺环”。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围绕着古象化石群发掘的一些故事也浮出了水面。 一个农民与轰动世界的古象化石群 应该说,今年55岁的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太平村毛家树林(今水塘坝)农民毛国栋是最早发现和保护古象化石群的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日前,本市公布了“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确定了第一批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等七...
这张朝鲜中央通讯社11月20日提供的照片显示,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地质系的研究人员最近在黄海北道平山地区发现的6.2亿年前的管状动物化石。朝中社报道说,管状动物是地球上具有骨节构造的最早的生命体。新华社/朝中社 这张朝鲜中央通讯社11月20日提供的照片显示,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地质系的研究人员最近在黄海北道平山地区发现的6.2亿年前的管状动物化石。朝中社报道说,管状动物是地球上具有骨节构造的最早...
近日,昭通发现世界罕见的古象化石群,著名自然科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江妮娜飞抵昭通,投入紧张的考古发掘现场。11月2日,在接受昭通日报记者访谈时,她说昭通发现的古象化石群,令她极为震撼,在现场发掘出的大量昭通古象化石,证明数百万年前的昭通是远古时代旧的动物灭绝,新的动物崛起的重要活动地带,对于研究世界上一些动物消失原因,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 这里远古时代是个沼泽地 记者:非常欢迎教授...
恐龙脚印化石。(许森枷 刘宇明) 近日,在神木县栏杆堡镇李家南瓦村再次发现大量的恐龙三趾脚印化石。 在该村的一条小沟里,记者看到,在一块巨石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三趾脚印,这些化石脚印清晰可见,其数量有一百多个,每个脚印大小相仿,长为12厘米,宽为10厘米,步长约52厘米,据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恐龙专家李建军教授介绍,这些脚印化石属于两足肉食性跷脚类恐龙,距今约2亿年。 本次发现的跷脚类恐龙脚...
古象骨架出土现场。 硕大的象腿骨 昭通褐煤层被认为是寻找亚洲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 在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太平村水塘坝,当地农民采挖褐煤时挖出大量古象化石。吉学平(中国)、江妮娜(美国)等10余名中外考古专家亲临现场考证之后推断,这是一个国内罕见的古象化石群。近日,中外专家再度聚集昭通,对古象化石群进行发掘、研究,寻找亚洲早期人类起源“缺环”。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
古象骨架出土现场。 硕大的象腿骨 昭通褐煤层被认为是寻找亚洲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 在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太平村水塘坝,当地农民采挖褐煤时挖出大量古象化石。吉学平(中国)、江妮娜(美国)等10余名中外考古专家亲临现场考证之后推断,这是一个国内罕见的古象化石群。近日,中外专家再度聚集昭通,对古象化石群进行发掘、研究,寻找亚洲早期人类起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