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两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辽代壁画墓葬,近日被整体搬迁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一间特制的大房子内。据介绍,这样将两座古墓葬实行一体“打包”、整体搬迁保护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 今年4月,在大同市五洲西二路一建筑工地,发现两座古墓葬。考古人员清理墓室时发现,两座墓葬四壁都有彩色壁画,绘制的图案分别是奏乐、宴饮、侍女、出行、动物、花草等内容,绘画技法娴熟,布局严谨,画面人物刻画传神,服饰鲜明。文保专家认为...
出土的玉器。(省考古所供图) 8月4日,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为配合基本建设,该所利用一年时间对侯马虒祁遗址内的祭祀坑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祭祀坑822座,出土玉器400余件;发现汉至宋元墓葬37座。 虒祁遗址位于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1.5公里,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从东至西由夯土建筑、墓地、祭祀遗址三部分组成。自1996年8月至2012年8月曾先后对该遗址...
古墓门被盗,陵园石雕不翼而飞,武士石像被“斩首”……近年来,古墓葬频繁被盗窃的现象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近日,四川资阳乐至县警方成功打掉一个流窜在乐至、简阳、内江等地盗窃古墓、石刻等古文物的盗墓团伙,抓获参与盗墓者12人。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于今年3月盗窃一座属县级重点文物的宋代古墓,并将古墓内壁的多块精美石刻木门盗走。据悉,该团伙曾作案数十次,涉案金额达近百万元。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
这次考古发掘的墓葬群跨越千年,连接了不同朝代,揭示了文化演进过程,为今后研究和复原北京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丧葬习俗、文化交流、商品贸易、民族迁徙融合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在北京南部大兴地区一块方圆70万平方米的在建工地下,埋藏着东汉、北朝、唐、辽、金等不同时期的两百多座古代墓葬。它们错落地分布在距离地表4米到7米的土地深处,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不久前,历时近两年的考古勘探和...
《南方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正>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海洋交通与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汉唐至宋元间的墓葬文化内涵中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就是中外海洋交通的结果。学术界对于古代墓葬随葬品的外来因素研究较多,如安家瑶、杨伯达、干福熹等对舶来玻璃器的研究1,夏鼐、孙机等对外国钱币、器具、装饰品等的研究,李刚等对墓葬出土堆塑罐、胡人俑形象的研究等。 【关键词】外来因素;东南沿海;古代墓葬...
在河北黄骅市,几日前的一场大雨冲出一处唐代墓葬,文物部门决定8月上旬进行抢救性挖掘。 墓葬位于黄骅市吕桥镇郑口村,7月25日一场大雨后,当地村民张金强在村东的蓄水沟里发现了一些青砖,明显和村里平常盖房用的红砖不同。 “当时我觉得可能下边有别的东西,于是拿了铁锹在青砖旁挖了挖,挖出一个碗和一个破损的罐子。”张金强说。 在黄骅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挖出的两件物品。碗为青釉碗,基本完好,呈暗黄色。罐...
记者7月24日从湖北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该市一处工地发现砖石古墓,经初步勘探,此处墓地分布有数十座西汉至隋唐时期的古墓。 据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志刚介绍,此次发现的古墓群位于樊城区人民路与长虹路交互处的原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工人们在挖掘地基时发现古墓,考古所随即进行现场保护勘探。 考古工作人员根据从现场部分出土的墓砖等文物形制推测,古墓群的年代从汉代持续至隋唐时期。古墓群分布密...
下寨遗址2010年度发掘Ⅱ区 资料照片 下寨遗址随葬玉钺及玉璜 资料照片 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地处滔河与丹江交汇处。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7月对下寨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遗址主要堆积为仰韶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遗存,现存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在2012——2013两...
7月28日,记者从汉中市文物部门获悉,略阳县村民在修路时发现古墓后主动上报文物部门。当地考古专家抢救性收集回宋代青铜镜等珍贵文物6件,并对墓葬的壁画等进行了保护。目前,该批文物已被转移到略阳县博物馆保管。 7月20日,略阳县文化广电局接报说,白水江镇政府建设工地发现墓葬。随后,县文化广电局、文物旅游局相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白水江镇党委负责同志及当地公安干警相继赶到现场协助开展工作。据介绍,该文物...
修路时发现宋代古墓,村民竟将墓中文物抱回自己家。7月17日,略阳县白水镇一工地发现墓葬,出土文物被村民抱回家。经走访、询问和宣传《文物保护法》,终于在21日将6件文物收回。 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 7月27日上午,据参与考古发掘的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徐宁中介绍,7月17日晚10时许,在白水江镇小河村通村公路修建中,工人在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随即报告施工方负责人。施工方负责人要求挖掘机...
一 一座民间“皇城” 唐崖土司是鄂西土家族著名土司,覃氏世袭,设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隶属于施州卫。始封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废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共历时元、明、清三代381年。 关于唐崖覃氏的族属,一度有蒙古族之说,后经调查,认定为土家族。覃姓为鄂西土家族传统大族。根据各支覃氏族谱记载,覃氏同宗同族。《中华覃氏志·湖北...
村民拾得文物 修路时发现宋代古墓,村民竟将墓中文物抱回自己家。7月17日,略阳县白水镇一工地发现墓葬,出土文物被村民抱回家。经走访、询问和宣传《文物保护法》,终于在21日将6件文物收回。 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 7月27日上午,据参与考古发掘的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徐宁中介绍,7月17日晚10时许,在白水江镇小河村通村公路修建中,工人在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随即报告施工方负责人。施...
《华夏考古》2015年02期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丰镐地区进行了20多次发掘,已发掘1000多座西周墓,但以往发掘缺乏弄清墓葬整体布局的意识,以往研究中也未关注过该地区的人群构成情况。本文将历年发掘的西周墓葬进行统一梳理,据墓葬空间集结情况将该地区西周墓葬分为十个墓区,继而比较各区墓葬主要特征的差异,并将各区墓葬显现出的特点与典型的周人墓葬和商人墓葬进行比较,指出沣西A区显示出与周人...
7月24日,州考古勘探队经过3天的艰苦工作,将位于高乐山镇小模村的一座墓葬进行考古清理,现场出土一批精美陪葬饰品。 据了解,此墓葬位于一建筑工地内,施工过程中被工作人员发现,并第一时间上报给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迅速对施工现场予以保护,并上报省考古研究所。 专家介绍,此墓葬为明代早期夫妻合葬墓,属散毛土司属地,保存相对完整,在我县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对研究我县明代时期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