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无界——四人艺术作品展 2014年6月25日,“无界——四人艺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包装总公司协办,展出冯小红、尼跃红、董雅、林乐成四位艺术家作品近一百五十余件。展览开幕式由策展人张晓凌主持。著名艺术设计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常沙娜先生,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
当代艺术创作的特征是使用新媒材及手边的多种材料进行创作。很多艺术家使用跨领域、跨媒材、甚至使用无法保存的各式物质媒材,并把易碎和脆弱材料的使用作为对无常的和以变化为中心的当今世界的隐喻。这些作品在20世纪重观念、求创新的发展趋势中不但在国际展览盛会中备受青睐,并且进入美术馆与私人藏家的收藏。新媒材的运用,给艺术品的保存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类作品的保存、维护、管理,甚至是展示方面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似乎...
约瑟夫·波伊斯 《油脂椅子》 新媒体艺术在国内的收藏处于未开发阶段 约瑟夫·波伊斯收藏传统的大公司、私人藏家早已经大举进入了新媒体的收藏领域,并在学术的指导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藏品。可是对于国内来讲,新媒体艺术的收藏却是新的。 在收藏领域,曾经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只买贵的,不选对的。”可现在这句话如果用到新媒体艺术收藏的话,就大打折扣了。因为新媒体的呈现形式往往是多元化的,很多影像作...
我们在讨论新媒体艺术保存所面临的挑战之前,我觉得应该先回到很久以前的历史来讲,先来谈埃及的法老王跟诺亚方舟,因为这是保存的起源,新媒体艺术其实是要回溯到这么古老的历史。 谈到艺术的保存时,我们应该区分类比跟数位的传统。类比的传统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但是数位的传统是最近才兴起的趋势,我们现在等于是在文化保存的第叁阶段。 第一阶段是类比阶段 想要保存真正实体的建筑物还有景色及物件,这种方法已经有...
日前,山东美术馆积极落实“教育推广走出去、艺术惠民请进来”的公共教育模式,按计划来到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6班,给孩子们带去了精彩的艺术讲座,将艺术送到了孩子们身边。 山东美术馆工作人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介绍了山东美术馆新馆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诚挚地邀请孩子们前来参观学习。并对山东美术馆馆长徐青峰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血战台儿庄》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剖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文图并茂和精彩的讲...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环境的逐步宽松,除了占较大份额的架上绘画,另外一些在国内市场长期处于冷门的“新艺术”开始一再被提起。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系列重要的当代中国摄影及录像作品被放进了“当代亚洲艺术”专场,让藏家们看到,以前认为不太可能具有市场流通性的媒体作品现在也进入了二级市场。 只是每次涉及“新艺术”时,“如何去收藏”总是很多藏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过越来越多的藏家认识到,艺术的媒介已经不再那么...
新媒体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利用电视机、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创作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由于艺术家的技术背景、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差异,新媒体艺术在表现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有录像艺术、计算机艺术、装置艺术、网络艺术等。新媒体艺术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表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远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不断地加快,新媒体艺术已经深入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服务行业中,这种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字图像声音...
用封箱子的黄胶带粘在玻璃上的画作:这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是艺术家Mark Khaisman的idea,通过胶带在透明玻璃板上的曲线和重叠造就出繁复的图形。 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很多事物都可以在人们手中化作美丽又动人心魄的艺术品。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位乌克兰艺术家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巧手加工下,一条条平凡的棕色包装胶带摇身一变,成为了精致的画作,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艺术家名为Mark K...
不确定性正是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所在 数字艺术中国总策划、中国数字艺术协会副会长 王泊乔 新媒体艺术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曾经主流的艺术形式已是过去的事了,传统的艺术空间在未来也将会“消解”。新媒体的发展及与人们的互动性达到了任何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程度,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和革新层面。目前有规模、有实力的藏家和机构已经开始收藏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作品目前很少出现...
从照相术、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无线电装置的发明到贝尔德的“电视”,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进步也同样给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加以现代艺术实践的交互式影响,摄影艺术、电影艺术、视听艺术随之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要手段并且逐步支持起各自完整的艺术领域。 在今天,绘画、摄影、电影、音乐、电视等等除了各自都有独立的艺术领域外,他们之间的交互性使他们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商业中。比如...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
【本文提要】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城市公共空间...
克利斯塔·佐梅雷尔(Christa Sommerer)和劳伦特·米尼奥诺(Laurent Mignonneau)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新媒体艺术家,他们在计算机互动艺术领域的创作与研究成绩卓然,影响广泛。两位艺术家现任日本京都“ATR媒体综合与交流研究试验室(ATR Media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研究员与艺术指导,日本岐阜“IAMA...
生物艺术 选自维基百科,免费百科全书 生物艺术是将生命物质作为媒介的一种艺术实践,艺术作品在实验室或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工作室里制作出来。工具是生物科技,包括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等。生物艺术被大多数艺术家严格地限制为“存在形式”,尽管关于这个范围的绝对性,以及什么阶段的事物可以被认为是活的或有生命的问题还有一些争论。由于生物艺术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物艺术的媒介和种类还在确定之中。生物艺术家们使...
提示:本文主要针对以唯美思维和绘画思维创作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盛行风气而写;内容主要分析构成新媒体艺术的结构关系,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关键词:技术、资本、艺术、运作、突破、生活、思想、哲学。 关于“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但在当代艺术生产、展示、传播、收藏的链条中,它又有一个特指的范围,即主要是指在新科技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与网络、传播、互动、虚拟等有关的艺术形态。由于数字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