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无论是港式文化或是广府文化都少不了“喝茶”,来广州旅游的朋友也绝对少不了一叹“一盅两件”的茶文化。其实广州人不但喜欢叹茶,越来越的人还喜欢玩茶具,这个人数日渐庞大的玩家圈子里既有收藏古茶具的藏家,也有专挑当代瓷器茶具的玩家。在很多玩家看来,宜兴紫砂壶的价格已经被爆炒,反倒是当代瓷器茶具的价值刚刚被发现,选择知名窑口或是大师的作品同样具备收藏价值。 收藏级茶具看作者看窑口 在拍卖会上...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度好,釉面常有纹片,外壁多施半釉,有流釉现象,釉色青绿或微闪黄。其中以贾壁村窑最具代表性。 当时北方所烧青瓷瓷质可分两类:一类胎质细腻,瓷化良好,颜色灰白,胎面施透明青绿色釉,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另一类胎色青灰,颗粒较粗,有黑色斑点...
八、寿州窑 寿州窑位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遗址散布在镇的南郊和北郊、高塘湖和窑河的东岸、老鸪山的西麓,上起管家咀,下至外窑,长约4公里,其中以余家沟窑址最为集中。寿州窑烧瓷始于隋,唐代窑业繁盛。主烧黄釉瓷,胎色白中泛黄,釉呈黄色,有蜡黄、鳝黄、黄绿等色。坯面施细腻的化妆土,釉面细润开小纹片。以蘸釉法施釉,釉层薄厚不匀、釉色浓淡不一。有一些器物的釉与化妆土结合不好,致使剥釉。常见的器物...
四、长沙窑 长沙窑的窑址在湘南省长沙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瓦渣坪窑”,始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为唐、五代时期南方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长沙窑产品的特征是:胎体疏松,胎呈灰白色或灰青色,少量黄褐色和微带红色,微红胎的表面往往上一层化装土。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带黄者居多,釉面均开细小纹片。产品有盘、碗、碟、杯、壶、瓶等日用器和猪、羊、马、狮、青蛙等象生瓷。器...
一、柴窑 柴窑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套》、《清秘藏》、《事物绸珠》、《五杂姐》、《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但众说纷纭。基本有两种见解:一为周世宗姓柴,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对其形质,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
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中国古代瓷窑在元代以前基本是南、北方较为均衡,窑址遍及全国,名窑星罗棋布。其中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最令世人注目。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纹片著称;定窑有着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全国的瓷业中心—景德镇。 瓷器的窑口是由考古工作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或实地发掘所逐步了解的。关于从实物来研究印证方面,最好的方法是调查瓷窑遗址,因为窑址的材...
以肉眼观察而言,我国古代陶瓷中绝大多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气泡特征均不是很明显,有的甚至观察不到气泡,仅有少数窑口或品种的器物才具有比较明显的气泡特征。以下对历代陶瓷的气泡情况予以简要说明:商周及秦汉原始瓷的釉层较薄,釉中基本上无气泡。六朝时期的青瓷,由于器表布满密集的开片,只在聚釉处能观察到不明显的气泡。唐代陶瓷如邢窑、长沙窑、邛窑等器物表面一般无明显气泡;唐五代时期的定窑白瓷一般只在底足和口沿等...
自秦修都江堰以来,四川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千年的繁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业。不过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个中精彩难为外人所知。四川瓷器中知名度较高的是邛崃窑,其实四川瓷器窑口众多,远不是一个邛崃窑就可以概括的。古代瓷器运输主要靠水运,瓷窑往往沿江分布,四川也不例外。四川瓷器部分窑口的单项研究已经较深,本文仅以水系为脉络,从东到西,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介绍四川主要窑口及其典型器,以期让大家对四川瓷器有一个...
黑釉双系凸线纹罐,出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金代烧制,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其稳重端庄的造型、华丽富于变化的釉色、精致巧妙的制作工艺作为山东省文物精粹多次赴国外展出。 此罐通高20.1厘米,口径14.1厘米,腹径19.40厘米,足径10厘米,重1.78千克。圆唇外卷,广口,高直颈稍微内敛,圆肩,颈肩之间对称置片状双耳,弧腹,下腹圆收,小圈足。釉色黑褐、光亮,外施釉至足,内施釉至口沿下。内外露胎部位施...
宋代南方窑口,最后一个就是吉州窑。吉州窑过去的书上记载都非常少,也不太关心。后来发现它也有它的长处,比如说它有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仿磁州窑系的。它跟磁州窑系非常接近,包括生活情趣都跟磁州窑非常接近。有人认为那就是南方的磁州窑,是因为宋室南迁带走了大量的北方的工匠,到那儿就找块地儿拉开膀子就开始干,所以风格,包括它做的东西都差不多。 但是吉州窑毕竟是南方的一个陶瓷文化,它跟北方的文化有一些微...
识别窑口即判定陶瓷的产地,其要领是把握陶瓷的工艺特征,胎、釉及修坯和烧成等,不同的产地均有各自的特征。如耀州窑系产品,同是青釉刻、印花产品,但陕西耀州窑底足露胎处均有褐色铁斑,河南地区产品则均为灰白胎;广西容县、滕县窑产品青釉则为铜绿。再如钧窑系产品,山西浑源窑的红斑在碗内多为对称的十字形,其他窑口的红斑则不规则,而浙江铁店窑则胎薄坚硬,与其他窑口的疏松的灰白胎有明显区别。还有明、清时的宜钧和广钧...
景德镇、德化、龙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往往欺骗了我们。“就算是通州的窑厂,也能烧出跟景德镇窑厂一模一样的陶瓷来。”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说。他的观点是,自1990年代后,市场上当代陶瓷的区别就主要不是窑口的区别。也就是说,技术和资源条件已经不能制约当代陶瓷制作的发展。在古代,由于制窑地分布的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各有差异...
两三年前收藏的宋代南方某杂窑口的碗,叫价两三百元却一直无人问津。武汉瓷器收藏专家李险峰感叹:小窑口高古瓷很难被市场认可。 据了解,“高古瓷器”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明清以前的瓷器。十年前,藏界就有人大呼“高古瓷要大涨”,十年后,除了少数名窑精品价格迅速攀升外,大多数高古瓷却依然走不出行情。李险峰称,“与高古瓷的文物价值相比...
纹片辨窑口识伪一绝 宋代著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瓷器,前三种都有各自特征的纹片。千百年来,鱼子纹、牛毛纹、蟹爪纹、冰裂纹、网格纹、柳叶纹、百圾碎等各种形容瓷器纹片的美妙称谓,不绝于耳,同时还是鉴赏中的一个重要依据。 纹片瓷器应该说是同宗不同主。同宗即在烧造工艺和形成机理上,有着许多共性因素,因而它们之间有一些相近特征;不同主即它们的生产窑口、烧造年代、原材料等都不相同,因而相互之间...
说起窑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窑才逐渐从陶窑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烧造瓷器的窑炉。 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