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判定陶瓷器的窑口,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胎:古代各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么料烧什么货,所以大体上是各窑产品各具特色。现代科学的方法是通过仪器测出各已知窑产品胎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成分。将要鉴定的器物测出胎的成分与之对比,即可发现区别。但当所鉴定器物不便测试时,只能通过观察胎体的色泽、火候、胎质等来判别。有丰富经验的古陶瓷鉴定专家,用此也能鉴定得相当准确。 (2)...
辨窑口,实际上就是鉴定陶瓷的产地。它的要领是把握各窑口陶瓷的工艺特征及胎釉等特征。因各地窑场均使用本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料,且烧成工艺不同,故胎釉特征均不相同。 如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均烧印花刻花瓷器,但一为白瓷,一为青瓷,一为青白瓷。这些窑口胎釉特征分明,一望即知。有些窑口则胎釉近似,这就要把握各窑的主要特征。如耀州窑和临汝窑均生产青釉瓷器,釉色和花纹十分近似,但耀州窑底足露胎处常留...
前面为大家介绍了陶瓷收藏鉴定的辨真伪、年代断定,本文接着介绍瓷器收藏品的窑口的断定。收藏术语成为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准确辨认古瓷产地,是鉴定陶瓷收藏品年代与真伪的重要环节。 元代以前陶瓷的鉴定重视窑口的判别,有很多资料,比较容易鉴别。明、清时候,景德镇为官窑所在地,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地,官、民窑产质量高、数量大,民窑产品“器成天下走”,占领了全国市场。其他窑场相继衰落,处于次要地位,...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 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度好,釉面常有纹片,外壁多施半釉,有流釉现象,釉色青绿或微闪黄。 南方生产青瓷的窑口除浙江窑场外,还有湖南湘阴窑和四川邛崃窑等。湘阴窑的釉也是玻璃质很强,除青釉外,还有黄釉、褐釉、酱釉等不同颜色,有些积釉处还出现翠蓝色或紫...
黑釉双系凸线纹罐,出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金代烧制,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其稳重端庄的造型、华丽富于变化的釉色、精致巧妙的制作工艺作为山东省文物精粹多次赴国外展出。 此罐通高20.1厘米,口径14.1厘米,腹径19.40厘米,足径10厘米,重1.78千克。圆唇外卷,广口,高直颈稍微内敛,圆肩,颈肩之间对称置片状双耳,弧腹,下腹圆收,小圈足。釉色黑褐、光亮,外施釉至足,内施釉至口沿下。内外露...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现将...
馆藏“太平天囯”字样的瓦当原件(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提供) 1861年5月28日,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入金华,侍王李世贤随即将此地作为浙江军事指挥中心。在修建侍王府时,专门定制了一大批“太平天囯”字样的瓦当,铺满屋檐。1863年初,清军收复金华,这些瓦当自然毁坏无存。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民间陆陆续续发现几十片瓦当。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文物部门仍然没有发现烧制这批瓦当的窑口。 专家说,“太平...
磁州窑系以位于河北磁县境内的观台镇、鼓城镇的磁州窑为代表,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多、为早。它们的早期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如河南的鹤壁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的曲河窑都创烧于唐。禹县扒林窑的白地黑花,以黑彩醇厚、画笔粗放简练见长;山西介休窑的白釉黑绘划花、白釉褐彩绘花,以深浅咖啡色、黑褐色、桔红色和多变化的色调为特点。洁...
元代以前陶瓷的鉴定重视窑口的判别,有很多资料,比较容易鉴别。明、清时候,景德镇为官窑所在地,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地,官、民窑产质量高、数量大,民窑产品“器成天下走”,占领了全国市场。其他窑场相继衰落,处于次要地位,它们或生产低档大宗产品,或着意仿景德镇民窑产品,所以产品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少有特色,各地出土、传世较少,历来不受重视,作大墓明器档次不够,日常生活中随用随丢,无人注意保存。所以今人所见资料少...
近二三十年来,在浙江德清地区先后发现了大批汉代陶瓷窑址,有的瓷窑生产黑釉和青釉两种瓷器。这为研究我国黑瓷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陶瓷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浙江省: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晚唐...
河南省: 扒村窑:在今河南禹县扒村,故名。创烧于唐,终于元,属磁州窑系,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其产品特征是: (1) 胎色深灰或米黄,白釉呈乳黄色。 (2) 白地黑花与磁州窑风格相似,不同处是纹饰笔调粗放凝炼,黑彩浓厚,也有在白釉上画红、绿、黄等彩色花卉的。 (3) 器形主要有瓶、盆、罐、盘、碗、枕等,以折沿花卉大盆最具代表,盆内用黑彩绘莲花、荷叶、水波等纹饰,纹饰布局层次繁多,为扒村窑装饰一大特...
福建省: 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县,故名.晚唐、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兼烧白瓷和青瓷。建窑以宋代盛产的黑釉瓷器最为闻名,所制供饮茶用的"兔毫盏"最受人欢迎,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元以后黑釉器停烧。其黑釉茶盏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2)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黄色或褐黄色的细毛状花纹,俗称“兔毫盏”。(3)...
江西省: 景德镇:在今江西景德镇,故名.据文献记载始烧于唐玄德年间,但目前考古发现瓷窑遗址,最早为五代,烧青瓷和白瓷。宋代烧制青白瓷。元代青白瓷继续烧制,并创烧青花、釉里红及卵白釉瓷。明代一跃成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明清两代烧制青花、彩瓷及单色釉瓷,成就卓著,名闻暇耳。 洪州窑:在今江西丰城县,唐代属洪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东晋,终于晚唐。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骨坚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