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月10日,“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曼谷之旅”将在泰国曼谷拉开帷幕。 地坛文化庙会始办于1985年,整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精髓,至今已成功举办29届,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庙会之一。今年,地坛庙会将首次走出国门,来到泰国曼谷,和当地居民一起携手祈福迎新年。 届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民俗、传统文艺表演将集体亮相。 来自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的景泰蓝、雕漆,...
(中国文物网 编辑于水秀)“堆绣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堆绣传承人靳明在2月3日开幕的93号院博物馆胡同庙会上告诉记者。 “堆绣是一个非常细腻地手工艺,工序制作非常繁琐,从设计、剪、裁、粘到拼图,需要很长地时间才能创作出一幅,特别是用于藏传佛教的堆绣,更是要求严格”靳明介绍说。 堆绣作品 堆绣唐卡 题材创新 技艺保留 堆绣最早产生于汉地,早期形式主要是一些头饰或者是身上佩戴...
2月3日上午,北京首届迎新胡同庙会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老胡同、老院子和老玩意儿是本次庙会里面的“三大件儿”。除却传统的剪纸、蛋雕、脸谱、草编、堆秀等传统京味体验活动,本次迎新胡同庙会还用北京的“老玩意儿”吸引了众多游客带着小朋友体验纯正的京味新年。
(中国文物网编辑 于水秀)“大家印象中的庙会都是规模比较大的,这次庙会可以说是平民化的庙会,很接地气。北京最大的庙会,最贴近老百姓的庙会当属厂甸庙会。因为厂甸庙会主要以民俗文化享誉北京。老北京的记忆中,就是厂甸庙会的糖葫芦,有一米多长,还有厂甸的空竹、风车。”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民俗学会专家李石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胡同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是相契合的,北京文化所表现的就是一种胡同文化、...
北京首届迎新胡同庙会2月3日上午在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正式开幕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今年,北京庙会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里举办的迎新胡同庙会。据悉,本次庙会将从2月3日起一直持续至2月11日结束。期间每天9:00-17:30都将对游客免费开放。 孩子们在老北京的“古老”玩具中体验旧时的童年欢乐 2月3日上午,北京首届...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就像这句老北京民谣中所说的那样,喝过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以后,过年的气氛也开始逐渐浓了起来。近日,北京民俗专家李石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北京人过年其实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与春节节庆相关的各种民俗活动会纷至沓来。这其中,最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无疑就是逛庙会。 说起北京的庙会,作为曾经连续四年担任过...
蛋雕 中国文物网讯 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获悉,京城最小迎新庙会即将亮相西城,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迎新胡同庙会将于2015年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 据了解,在庙会举办期间,每天都会有包括剪纸、草编、堆绣、风车、蛋雕、毛猴、烙葫芦、绘脸谱、拓年画等在内的传统民间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前来逛庙会的游客也可与非遗传承人一同制作传统非遗手工艺品,亲身感受其中所蕴含的...
升官图 中国文物网讯 庙会,顾名思义就是因在庙中祭祀而产生的一种集会。庙会是老北京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最富有老北京的民俗文化特色。每年新春佳节,老老少少、成群结队的人都往一个最热闹的场所涌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赶庙会。今年,北京庙会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即将于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的迎新胡同庙会。这一届京城最小迎新庙会的举办旨在唤起新北京人对老...
(中国文物网编辑 于水秀)庙会,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保护的内容。“北京的庙会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有历史传承的,庙会作为北京市民俗文化的保护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庙会中,有不少非遗项目的展示,这使得民众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非遗科科长徐晓辉表示。 93号院博物馆...
2014年11月11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发文,“重庆丰都庙会”位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丰都首个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过程历尽艰辛,近日,记者采访了负责“丰都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负责人吴春莲。 精心准备三次申遗终成功 “是的,我们终于申报成功了。”提及申报历程,吴春莲满脸兴奋和激动,她告诉记者,“丰都庙会”成功申遗真的很不容易,申报了三次才成功。...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的春节里总是少不了庙会的身影。尤其是在北京,每逢新春佳节,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庙会供人选择。逛庙会也成为了北京人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节庆民俗活动。今年,北京庙会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即将于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的迎新胡同庙会。 93号院博物馆迎新胡同庙会将为游客提供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技艺的机...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的春节里总是少不了庙会的身影。尤其是在北京,可能是因为北京的庙多,所以每逢新春佳节,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庙会供人选择。今年,北京庙会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即将于2月3日至2月11日,在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举办的迎新胡同庙会。 据记者了解,本次庙会由大栅栏琉璃厂商会主办、93号院博物馆承办,由中国文物网、琉璃厂古玩艺术品...
近日,丰都县文广新局传出喜讯,丰都县向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的“丰都庙会”项目,已经通过社会公示期。11月11日,文化部正式发文,“丰都庙会”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都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就此改写。 从2006年开始,丰都县就启动了“丰都庙会”国家级申遗工作,前两次因种种原因失败。 2013 年,文化部部署开展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于8月15号开幕,庙会吸引了南昌本地及丰城、樟树、高安、鄱阳、宜春等地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朝拜,整个西山万寿宫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场面。 2011年,“西山万寿宫庙会”正式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万寿宫的庙会源自于东晋道士许逊修道成仙拔宅飞升的典故,后世人们定其飞升之日农历八月初一为朝仙之日,以祭许逊之功德,相沿至今已有1600多年。西山万寿宫...
文化部日前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无锡新区泰伯庙会、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同时上榜。 宜兴均陶生产始于宋代,至明代开始盛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堆花、均釉两个方面。均陶堆花工艺在明代后期开始形成,艺人们用大拇指绝技,选不同泥色,堆贴出不同图案花纹,为均釉产品增添审美情趣。 泰伯庙会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