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釉绞胎陶枕 唐 唐代生产黄瓷的窑口主要是安徽准南寿州窑、萧县白土窑,此外河北内邱窑、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郏县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也兼烧一些黄瓷。寿州窑黄瓷可以作为唐代黄瓷的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眨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恶,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多是器内施满釉,器外...
网络配图 邢窑白瓷在唐代与越窑产的青瓷同时著称于世,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此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有 "美银类雪"的美誉。 唐代白瓷窑口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也开始烧造白瓷。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
唐 618—907年 残高27厘米,宽23厘米 此佛像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袈裟衣褶较多,略显厚重,下摆悬垂座前。
图片为网络配图 近日,一些历史爱好者在陕西咸阳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在陵区内搜寻了多件陵墓石刻残件,并将这些残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他们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唐陵内的文物。 所谓“走陵”,就是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陵寝进行寻访,考察陵寝的神道、神兽、残存石刻等遗迹。 与馆藏文物不同,崇陵石刻作为田野文物,总体上,对其应遵循原址保护原则,...
唐朝盛行的诗词歌赋、名人警句等形式,在长沙窑烧制的壶、罐等器身中时常可见。这一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创举,在我国历代烧造的陶瓷窑口中独树一帜,因此亦是历代文人雅士对长沙窑器物青睐的渊源。 唐代长沙窑卧龙提梁壶,高17厘米,底径10.7厘米,壶型为梯形,六棱形短流,圆形平底,壶顶堆塑一卧龙兼点有褐色彩绘。龙头呈细长嘴,鼻孔略朝天,鹿茸角,圆眼突珠;龙的身、腿、爪已由唐以前的“螭”演变为接近“龙”的...
东市遗址内出土的茶叶沫釉瓷壶残件 和佛教传播有关,放生文化在唐代非常的兴盛。特别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唐肃宗甚至颁布圣旨,要求全国81个州郡必须设立放生池。而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还为这些放生池专门书写了碑文。 根据日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陕西第一工作队日前公布的隋唐长安城东市遗址考古成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的东北角发现了唐代放生池遗址,这也和文献记载的位置基...
为纪念“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到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结合今年“遗产事业,继往开来”的主题,连续举办了保国寺北宋大殿3D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浙海关旧址结构性实时检测系统应用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会、“宁波梅园石分布调查和深度研究(东亚地区)课题”专家座谈会等活动,收获颇丰。 建立保国寺大殿科技保护系统 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保国寺大殿,是现存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
唐 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 高6.1厘米、口径23.8厘米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以青绿釉器为主。也含少数青黄釉和加银扣或金银装饰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瓷器成熟后的一个发展阶段,随着制瓷工艺的改进、胎釉质量的提高,大约在北朝晚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出现了白釉器皿。白瓷历隋至唐,发展很快,以邢窑产品最突出,许多细白瓷还作为地方的贡品。以各种标本资料分析,当时的白瓷由青瓷进步而来,瓷胎呈浅黄褐色,釉面乳白泛青黄,釉层薄,积釉处显青色,这些都是早期白瓷的共同特征。隋代以后,烧制白瓷的窑场较普遍,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胎土较白,釉面也不...
保国寺里的唐代经幢 为纪念“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到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结合今年“遗产事业,继往开来”的主题,连续举办了保国寺北宋大殿3D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浙海关旧址结构性实时检测系统应用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会、“宁波梅园石分布调查和深度研究(东亚地区)课题”专家座谈会等活动,收获颇丰。 建立保国寺大殿科技保护系统 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保国寺大殿,是现存长江以南保...
人们经常会说“因祸得福”。在古代官场上,也有一些因祸得福的故事。下面这两则,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意义。 01 唐代宰相李吉甫对当时的学子吴武陵印象极差,已经到了讨厌的地步。这年科举考试,李吉甫听说吴武陵也参加了。一天,负责录取工作的官员带着录取名单向李吉甫汇报考试录取情况。 刚一进门,李吉甫就问道:“吴武陵考中了吗?” 巧了,还没等科考官员回话,门外便有太监前...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临西县文保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该县尖冢镇跃进渠河坡处,发现一座唐代仿木结构古墓。专家表示,古墓的发现对研究探讨唐代建筑形制提供了实物依据。 据了解,该古墓是尖冢镇龙潭村农民在渠道内维修引水管道时发现的。历经千余年地壳变化,该古墓没有出现塌陷和变形。墓道宽1.5米,墓室为圆形,直径2.8米。墓室为砖砌仿木结构,使用青砖和条砖平铺竖砌而成,顶部用条砖向上叠涩收成穹窿状。内...
房玄龄、杜如晦这对老哥俩一直搭班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功劳不小。二位得到领导的回报也不少,不但分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第三、四位,还和领导结了儿女亲家: 老杜的次子杜荷娶了太宗第十六女城阳公主,此女乃长孙皇后所生;老房家也不赖,二儿媳是太宗最宠爱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如果生活是童话故事,到这里幸福地结束,那简直堪称完美。 可是生活很奇妙,老杜死后十三年,杜荷参与了太子...
裴耀卿是唐代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名臣。大约开元十三——十九年间(725-731),担任宣州刺史。 裴耀卿任宣州刺史期间,亲民爱民,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促进宣州社会发展,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裴耀卿在宣州刺史任上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带来了宣州区域社会经济转折性的变化,他立足于宣州区域的视角,调查研究了江南漕运问题,提出了全国性漕运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撬动国家交...
一、裴明礼与罗会 唐代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常住加流动人口达100多万。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必须有相关的服务行业与之配套。只要有眼光,动脑筋,处处有商机。比如每天大量的垃圾废品和粪便,就必须有人来处理,这其中大有钱赚。裴明礼与罗会就是从这两个行业起家的。 据《御史台记》记载,裴明礼是太宗至高宗时期人,他“善于理生”,在长安专门经营“收人间所弃物”的生意,也就是捡破烂。别以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