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 千阳发现西汉组合式陶窑,出土陶器、钱币等多件文物。 今年5—6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千阳县东城幼儿园选址涉及省级保护单位前川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对于进一步搞清前川遗址的外围功能区的布局特征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发...
展出的金兽 近日,“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揭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国内4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精品金器8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比例超过70%。 中国黄金制品产生于夏商时期,历经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又多元共融的格局风貌。本次展览展出了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辽宁、西藏、陕西、河北等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
日前,德兴市静住寺意外发现一个地宫,出土了佛舍利子200颗及宋青白釉花纽盖瓷盒、石碑、佛舍利石供台、水晶瓶等器件。 “静住律寺出土200颗舍利子,在江西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德兴市博物馆副馆长蒋忠林介绍,德兴市博物馆把这次出土的舍利及相关的文物送到省文物局,由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经过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鉴定:200颗舍利子确真无疑;宋青白釉花纽盖盒为国家二级文物;净住禅院佛舍...
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 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云集了全国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来自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时期的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便是其中的一组。这两件文物贵为镇馆级别,不仅在于金盏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成为战国时期金银器发展的重要标志。它还有另一个炫目的身份: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而正是在40年前,曾侯乙墓...
会场 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鲍杰瑞、张莞沁)近年来,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公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是沟通古今的重要一手资料,是研究和展示历史不可替代的直接物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大考古...
元代龙泉窑青釉荷叶带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龙纹荷叶形盖罐 荷叶形盖罐因罐口覆有荷叶形盖而得名。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荷叶形盖罐主要有银器、瓷器两大类。银制荷叶形盖罐最早见于唐代。如镇江市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银质荷叶形罐盖,盖呈卷边荷叶形,写实风格较强,荷叶的蒂、茎、叶脉都一一表现,錾刻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细密。 瓷质荷叶形盖罐始见于河南辉县梅溪北宋墓,到元代时南北各窑都有生产。如...
9月19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韩国、德国的考古、音乐专家与会,探讨40年来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古曾国考古新发现,展望未来古曾国历史、考古、文化研究趋势。 当天,参加过曾侯乙墓发掘、整理和研究的郭德维、陈振裕、陈中行、刘彬徽、冯光生、黄凤春等考古工作者出席开幕式。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
图1 图2 图3 荷叶形盖罐因罐口覆有荷叶形盖而得名。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荷叶形盖罐主要有银器、瓷器两大类。银制荷叶形盖罐最早见于唐代。如镇江市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银质荷叶形罐盖,盖呈卷边荷叶形,写实风格较强,荷叶的蒂、茎、叶脉都一一表现,錾刻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细密。 瓷质荷叶形盖罐始见于河南辉县梅溪北宋墓,到元代时南北各窑都有生产。如江苏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工地元代窖藏出土...
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的大金面具 记者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获悉:9月21日,中国最大规模的金器展“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将在该馆开展,集中展现全国19个省市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350余件(套)。此次展览是我国规模最大、参展单位最多、时代跨度最广、展品品类最全的金器专题展。此外,本次展览展出的金器精品中,珍贵文物的比例超过70%,其中不乏各文博单位的多件“镇馆之宝...
由阿里地委、阿里行署、自治区文物局、阿里地区文化(文物)局、西藏博物馆主办,札达县、噶尔县人民政府、阿里地区群众艺术馆协办的“象雄韵·丝路痕”——阿里出土文物展于近日在阿里地区群艺馆举办。 展览展示了近年来阿里地区出土的前吐蕃时期珍贵文物古迹约64件(组),其中包括曲踏墓地和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金面具、“王侯”文禽兽纹锦、西藏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天珠等。该展在阿里地区乃至全区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
记者31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历经12载,对2006年四川蒲江飞龙村船棺墓出土漆翣(sha)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 图为漆翣。钟欣 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弢介绍,这件漆翣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距今2200年至2300年之间,长度达2.08米。发掘之初,考古人员根据形状推测其可能是船棺中的“船桨”,所以称之为“桨形器”。经保护修复后...
日前,河北邱县发现一处砖室古墓,出土彩绘陶马、墓志铭、陶俑等器物70余件,其中多数文物受损。经鉴定,此墓为唐朝时期古墓,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墓中埋葬者为汉大将军袁绍的后人——袁翼夫妇。 古墓发掘现场。霍飞飞供图 古墓发掘现场。霍飞飞供图 8月20日,邱县城区一处工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地表下约6米处,发现砖室墓断墙,施工随即停止并上报县文管所。接到此讯息...
记者2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铜川市境内清理了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其中出土玉带一套20件。由正、背两部分组成,正面13件,背面7件。此外,还出土瓷器、金银、玉器、钱币及墓志、买地券等。 考古专家认为,成敬墓中出土的玉带结构完整,玉质温润,雕镂精美,在陕西的明代墓葬中尚不多见。成敬墓中出土的这套玉带板,从形制分析,当系《酌中志》记载的玲珑玉带。 据了解,成敬墓为带有斜坡...
胡俑只见于隋唐时期,从北宋开始不再出现。唐俑中的“胡”,为印欧人种的粟特人。《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九姓多以其部落为姓,用以告诫后世子孙不能忘本。其本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还有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从考古出土情况来看,唐代胡俑中男子常见,而高额深目、鹰鼻丰頣的胡姬俑则不经见。不过从文献和诗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