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红桥村遗址是一处以宝墩文化三期遗存为主的大型聚落址,保存较好,遗迹丰富,遗物众多,在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办红桥村,地处江安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台地呈不规则形,高出周围地表0.5——2米。整个台地均属遗址的分布范围,总面积19余万平方米。该遗址于2008 年被发现并进行了初步试掘,之后为了配合“丰隆城市综合体”和“蓝润光华春天”房地...
【摘要】学术界对汉代城乡人口比例及普通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不同认识。普通村落一般集聚在大小城邑周围。城乡聚落的比例与文献记载不同。已发现的汉代普通聚落遗址均未发现墙垣遗迹。乡内之里的户数和地理范围均不固定,布局多分散且无规律。普通居民居所建筑形式都大致相同,聚落布局能够表现出手工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面貌,这类平民居所应与文献中记载的"庐"有密切关系。汉代普通聚落考古工作一直相对滞后,今后应高度重视汉代普...
1964年秋的一天,郑州市杨槐村的一位村民在市东北的慢坡岗上挖红薯窖。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而言,挖红薯窖是年年秋天都要干的活。他一锹一锹地向下挖,当挖到地下两米深的时候,铁锹突然碰到一件金属器。他蹲下身子,用手翻刨,发现是一面带有纹饰的铜镜。随后他带上铜镜到了当地文物部门,报告了铜镜出土情况。随着考古人员的进驻和发掘工作的开展,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 ...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历经4000多...
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这是一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从距今约5000年起,先民们在此生活了千年左右。2月28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进行论证,认定此次考古意义重大,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考古现场目前仍保留着一片良渚文化...
清理第一层墓葬,地上一个个坑都是古墓 中华第一尊 出土的玉器 刻着野猪的黑陶壶 出土的陶器 资料图片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
【摘要】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显著,以本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应用聚落中心地理论、资源域的理论,借助GIS方法分析史前聚落的空间分布模式。提出高原河谷地带聚落分布具有沟口-沟尾中心地聚落模式,聚落沿河流和支流沟谷展布,在沟口-沟尾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中心,又形成多个次级聚落围绕聚落中心为核心,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聚落中心系统;沟口-沟尾中心聚落系统形成与垂直地带性不同环境资源获取类...
13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的蒋庄遗址,与我省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蒋庄遗址出土遗物700余件,是目前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作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它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为深入研究良渚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
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寨峁梁遗址,发现了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当时人们住房为“一室一厅”。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考古人员清理房址109座(组),房址为前后相接的直线联套式结构,相当于现在的“一室一厅”。考古专家表示,从前室进入后室的“门洞”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保存最好的门洞...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2014年至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榆阳区文管办对寨峁梁遗址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抢救性发掘,近期发掘出一座保存较好、遗存丰富的龙山时代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主要包括:南城墙、房址109座(组)和灰坑(窖穴)14个。城墙由砂岩石块垒砌而成,主要发现于遗址南侧山体马鞍部和西侧山坡处,现存断续长度约200米。数量...
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权威秦汉考古专家认定,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与周边的贵族和一般墓葬区、海昏侯国都城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体系最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国家文物局要求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推进这个大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