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大量的民国仿品仍然混迹人间,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粉彩瓷器也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民国时期粉...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
昨天下午三点多,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一村民在整修自家庄基地时,挖出了九百多斤的古代铜币,由于铜币数量庞大,价值也无从知晓,村民赶紧向当地派出所报告,并把这一情况发映给了当地文物部门。 今天(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村民张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平整庄基地准备盖新宅,可没想到一铁锨下下去,却铲出了一个60公分高50公分深的土洞,里面全是古代的铜币。 阜寨镇南佐村村民张师傅:“...
亭子桥窑址是一处专门为越国王室和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与丧葬用瓷的窑场,它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具有了早期官窑的性质。由此可初步认为,德清亭子桥窑址是一处越国时期的“官窑”。
昨天上午,连云港海关向市博物馆移交依法没收的走私文物仪式举行。连云港海关本次移交的文物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出境的文物,年代自战国到两汉时期,经清点后共交接48件,包括铜斧、铜戈、铜矛、铜短剑、铜带钩、铜镜、铜铃等,其中有4件文物属于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火眼金睛”拦下青铜文物 2001年的一天,海关工作人员在检查某公司申报出口至美国的一个集装箱时,因其申报名称是“斑铜工...
近日,在内蒙古开展的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物普查组在阿拉善盟博物馆登记一件国内罕见、史料价值极高的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刻石与拓片。文物考古专家根据刻石题记的年号研究,得知碑刻落成的年代为东汉安帝永初(公元107—113年)时期,碑刻写于“永初元年”(107年),碑刻为东汉时期西北驻军所刻,文字内容有“汉武帝”“北置朔方,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郡塞,西界张掖居延”“王莽之乱”“更于郡之北山沙...
图①为造桥路碑全貌。 图②造桥路碑需三四名成年人一起使劲才能抬起。 图③造桥路碑被妥善转移至蕉城区博物馆。 昨日,在蕉城区漳湾镇蒋澳村几名村民的合力下,一块“庞然大物”被小心翼翼地抬进了蕉城区博物馆,别看这“庞然大物”其貌不扬,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来,这是蒋澳村内的一块造桥路碑,出自南宋时期,重约400余斤。 对于这块“造桥路碑”,蕉城区博物馆馆长钟荣富坦言并不陌生。据其介绍...
“炉渣含铜量平均仅0.4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北京高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我省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铜炉渣进行成份检测,最新披露的检测结论表明,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 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冶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在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进行多学科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15日对外披露,内蒙古文物普查组近期在阿拉善盟博物馆发现一件中国罕见、史料价值极高的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刻石与拓片。 消息指,文物考古专家根据刻石题记的年号研究,得知碑刻落成的年代为东汉安帝永初(公元107—113年)时期,碑刻写于“永初元年”(107年),碑刻为东汉时期西北驻军所刻,文字内容有“北置朔方,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郡塞,西界张掖居延”;“王莽之乱”等...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意思是说,牲煮于镬,叫作烹;由镬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载;合牲之左右体,叫作合。“载合升”,谓用整牲。...
旧时有一句话:“凡商贸繁华处必有晋商,有晋商居处,必有会馆。”明清时期,晋商四海称雄,富甲一方,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晋商所到之处,修建了一处处会馆,辉煌之时,晋商曾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约400处山西会馆,其中有三处就在天津。“称津地为幽燕沙漠之区,僻处荒凉,人烟绝少。自国朝定鼎以来,海宇永定升平,居民渐臻繁茂,而远方来贸易者,云集其间,至今称极盛焉。”从初建山西会馆的碑记上可以看出,当时贸易繁荣的天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称蒙山大佛及佛阁是我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大佛高度世界第二,是世界上雕造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太原蒙山开化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与附近的龙山童子寺同为北齐文宣帝所创建。开化寺分前(下寺)、后(上寺)两院。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山崖旁,建筑高大宏伟,依山势镌刻着高约63米的蒙山摩崖大佛;前院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披露了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据悉,去年该队在中商时期都城遗址洹北商城考古发掘时,发现商周时期铸铜生产的专用熔铜工具——鼓风嘴等遗物,为寻找洹北商城的铸造青铜礼器作坊、进一步确定洹北商城的都城遗迹性质提供了新证据。 “我们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六件考古学中称作鼓风嘴的器物,这些器物表明这儿应该是铸铜遗址。”据考古人员向记者介绍,这6件陶质鼓风嘴长约5厘...
1月23日,洛阳市文物考古院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附近的一座大型墓葬进行文物出土发掘清理提取。当日历经7小时,考古人员共提取出青铜乐器、青铜礼器和玉器、水晶等50多件精美文物,包括编钟、石磬、青铜镈、青铜鼎、豆、壶、匜(yí)、罍(lei)、青铜舟、水晶环、水晶串珠、绿松石及乌木坠饰等,当日出土的还有墓主人部分头骨和肢骨。 2015年12月3日,洛阳市文物考古院邀请国内专家座谈,汇报了...
洛阳的画像空心砖,与我们熟知的古代青砖完全不一样,它体量大,内部空心,在砖的正反两面印有阴纹画像,做工异常精良。画像空心砖是大户人家专门为过世亲人修建墓葬而定做的墓砖,流行使用于汉代的洛阳一带。 考古学家把这类墓砖定名为“画像空心砖”。“画像”是指砖的正、反两面有用印模印制的人物、马、虎、树等动植物画像,“空心”是说这类墓砖在制作时将中间部分留空,以减轻重量和成本。在砖的两个侧面印有几何纹图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