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英国一名业余金属探测员在坦利村(Tangley)附近发现一枚珍贵金戒指。 该纯金指环镶嵌着黑色玛瑙和绿色宝石,绿色宝石上还镶刻着一个爱神丘比特的裸体形象。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4日报道,英国一名业余金属探测员在坦利村(Tangley)附近发现一枚珍贵金戒指,该戒指可追溯至1700年前的古罗马时期。 该纯金指环镶嵌着黑色玛瑙和绿色宝石。绿色宝石上还镶刻着一个爱神丘比特的裸体形象。丘比...
11月19日,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的4297件(套)文物进行清点,这些文物上世纪末发掘出土于敦煌祁家湾墓葬和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是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月6日移交并运抵敦煌博物馆回归故里的。至此,敦煌博物馆现有馆藏各类文物达到13681件(套)。 记者在敦煌博物馆藏品室看到,此次移交至敦煌博物馆的4000多件文物装了135个木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拆箱,并对所有文物逐一...
一幅幅线条清晰的木刻版画、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战争场景、一条条振聋发聩的抗日宣传语……20日,“中国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木刻版画展”在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举办。当天,马达、李桦、江丰等40余位艺术家200余幅抗日时期版画作品及相关资料展出。 20世纪30年代,中...
高古玉通常指的是战国和汉代和汉代曾经的玉器。新石器期间玉器用料多为就近取材,玉器主要用于祭祀,有着神秘的宗教颜色;商周至战汉期间的玉器多为帝王皇家以及达官贵人享受,玉料以和田玉为主,制造技术和文明气味都笼罩上威严氛围。恰是由于高古玉经历了神玉、王玉以及礼制用玉三个期间,并与必定前史期间的社会思维、文明形状有关联,所以有着厚重艰深的前史和艺术价值。 在当时出资商场,两千年前皇帝用玉价值不如清代皇家...
11月6日,北京市民在讶异中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一拨人带着相机走进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美丽的雪景和刚开幕的“中华民居——北京四合院”展让他们宁愿冒着严寒也要一睹为快。据悉,2015年初至今,约10万人走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在全国其他地区,不管天气和季节如何变幻,城市的博物馆里精美的展陈和不间断的活动让人们在此驻足。 “十二五”期间,为推动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
【摘要】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丰京遗址内新旺村西南发掘了两座西周时期被盗的西周墓葬M1和M2。本文以这两座墓葬为例,结合丰镐遗址其他西周时期墓葬的盗墓现象进行考古学观察,对盗洞的年代、盗墓方式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丰镐遗址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都存在盗墓现象;为了减小挖掘难度,盗洞多选择在紧邻墓外和墓室边角的位置;盗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墓葬中珍贵的随葬品。 【关键词】丰...
近日,在含山县凌家滩文化村二期安置房土方工程施工现场发现一处窖藏和一处墓葬。为不影响施工进度,含山县文物局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进行了2天半时间,发掘出土了双耳釉陶壶、釉陶瓿、素胎陶罐、盏、执壶等文物共计9件。经初步鉴定,双耳釉陶壶、釉陶瓿、素胎陶罐为汉代时期文物,盏、执壶为五代时期文物。据了解,五代时期墓葬在该县还是首次发现。图为出土的文物。
在河源市连平县油东村八字山山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期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目前,该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现已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古人类使用过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锛、石柱等石器。 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 这些或是当地人生活中使用的陶片 遗址年几何?初定为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古遗址 据连平县油溪镇文化站站长黄乐南介绍,今年上半年,连平县文物普查队在建设...
毛氏后人讲述“验宗石”的由来 修缮一新的即墨蓝氏祠堂。宋祖锋 摄 日前,即墨市古祠堂保护工作正式启动,12处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古祠堂已被修缮并重点保护。其中,最古老的祠堂已有600多岁。据悉,为留住乡愁传承家风,这些古祠堂将被建成民俗博物馆。 日前,即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古祠堂文化保护工作,对全市古祠堂进行发掘保护,目前,已经将12处古祠堂修缮完毕并重点进行保护。据了解,这12处古祠堂大...
笔者日前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专家在对张家界市桑植县官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汉晋时期的炼铁遗址,并出土了铸有“半两”“五铢”“货泉”等文字的多枚古钱币,以及陶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文物。今年8月至10月,为配合张家界市桑植县光明路建设工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张家界市文物局、桑植县文物局,对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的官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一批重要的汉晋...
河源连平油东村八字山发现战国时期人类活动遗址 山顶大量坑窝据猜测是古人类打树桩留下的 在河源市连平县油东村八字山山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期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目前,该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现已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古人类使用过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锛、石柱等石器。 遗址年几何? 初定为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古遗址 据连平县油溪镇文化站站长黄乐南介绍,今年上...
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 这些或是当地人生活中使用的陶片 河源连平油东村八字山发现战国时期人类活动遗址 山顶大量坑窝据猜测是古人类打树桩留下的 在河源市连平县油东村八字山山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期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目前,该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现已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古人类使用过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锛、石柱等石器。 遗址年几何? 初定为战国时期人...
1、陶瓷的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4、盘有塌底现象。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 5、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6、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现分别介绍如下: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
记者9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今年7月考古工作队在山南地区琼结河谷两岸新发现两处距今千余年的吐蕃时期墓地及三处凿击特殊图案符号的岩画地点,绝大多数内容尚待进一步辨识。 公元7世纪前期,藏王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吐蕃王朝,推动当时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