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0日,记者从神木县高家堡镇政府获悉:石峁遗址保护规划6月8日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据悉,经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陕西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呈报的《关于石峁遗址保护规划(2014—2030)的请示》,原则上获得国家文物局的同意。 在批复中,国家文物局明确指出,该呈报规划还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提出8条修改和完善要求。一是应根据最新考古成果,对遗址范围和布局进行更加明确的判断,在...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历史记载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种类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并且诸多文化遗产还在各族人民的世代相传中得以流传下来,惠及后世。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让保护成果惠及全民,才能切实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励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睢县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一改往年“办展览、贴标语”的传统做法,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睢县博物馆与文化馆联合,在北湖公园举办了展示、展演活动,结合该县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精选部分文物藏品...
一块古砖,承载一段历史。而在艺术家应天齐眼中,它们不仅与历史相关,还反映出人们对待祖先文化遗产的态度。近日,“《砖问》——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成百上千块来自安徽芜湖古城废墟的古砖,走进展厅,与影像结合,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作品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在快速前行时所面临的遗产保护问题,我想通过展览对这些问题进行叩问。”对于“砖问”,芜湖人应天齐如此破题。至于为何选择“砖”作为艺术主题...
2015年6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十二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大对文物的投入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从2010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80亿元。在此契机下,各项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6月13日 新华网) 提及文化遗产,我们总想到古刹神庙等等,而这些建筑往往都被贴上了“公有”的标签。于是,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这就成了思维定势。...
13日,我国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回望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出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总数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传承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道路上成果丰硕。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工业化与城市建设大潮中,文物损毁严重、传统村落消失、非遗传承遭遇瓶颈、文物安全岌岌可危……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依旧困境重重。如何保护根脉,留住记忆,让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将...
6月13日上午,“永恒之城——意大利罗马银塔广场保护成果展” 在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开幕。 该展览介绍了罗马市最具代表性的大遗址保护工程——银塔广场的保护成果。“罗马历史城区”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因拥有数量众多、品种丰富、价值突出的文化遗产,被誉为“露天历史博物馆”。其中,银塔广场是位于罗马战神广场古迹区的广场,内有四个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兴建的罗马神殿。 公元前44年,著名的...
1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为西安收藏者免费鉴宝,纪念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记者现场了解,200多件各类藏品绝大多数价值不大,难觅“遗珠”,专家称民间收藏热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老年人是收藏主力,不少人提前排队等候专家鉴宝。60多岁的冯先生代95岁岳父前来鉴宝,收藏于1949年的陶罐被鉴定为战国至汉朝时期物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贺达炘介绍,这是今天最具历史价值文物,其他多为赝品,或不具...
2015年6月14日上午,在重庆举行了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授牌暨项目签约活动。重庆市南岸区被授予“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各种先进的文物保护工具和设备,其中一台新功能“房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它不是真正的房车,而是一台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造价900万,建造时间大约在两年左右。 记者看到,该实验平台内搭载有ph计、水分仪、x射线投射仪、等各种文物保护及...
14日,我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授牌落户重庆市南岸区,将打造包括研发、应用、集成、展示、服务、交易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文物保护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目标。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授牌暨签约仪式上说,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愈显文物保护装备的适用性差、技术含量低、缺乏解决方案等问题矛盾突出,迫切需要现代科技和装备提供保障。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足迹遍及浙江全省各县市区,留下了关心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身影:他两次去跨湖桥遗址考察;专门为浦江上山文化作出批示;为了更好地还西湖于百姓,他三提建议。 两次参观跨湖桥遗址 萧山博物馆馆长回忆:习近平发火了 距今约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因出土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而闻名于世,习近平曾两次参观遗址和独木舟。 当时负责解说的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向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昨天下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在市图书馆进行了一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水下考古》的讲座。柴晓明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与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相关。如果大家了解了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就容易理解现在的“一带一路”战略。 对于宁波,柴晓明很熟悉,他说:“我们的国家水下遗产保护基地就是与宁波合作建立的,基地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小白礁Ⅰ号沉船。它的发掘结束了...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为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展示南浔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南浔区文物管理部门与南浔古镇管委会共同举办大运河申遗与保护回顾展,此次流动展览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同时编印法律法规现场向市民宣传发放,让大家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这座魅力古镇!(湖州市南浔区文保...
日前,工信部和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在我市建设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预计2025年文物保护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元。昨天,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基地核心区选址南岸区骏逸公园及其周边地块。 据工作人员介绍,文物保护装备产业是文物博物馆事业与科技、装备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我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也非常雄厚,在发展文物保护装备产业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和优势。 近年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