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平山县人民政府、石家庄市文物局在石家庄市亚太大酒店召开“平山水帘洞——河北省旧石器时代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许清海 教授与 黄华芳 教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等出席发布会。驻石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谢飞向各媒体记者通报了平山县沕沕水...
考古工作者经数月的考古发掘后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在发现了巨大城址和罕见东门址之后,其石城墙竟然拥有着完整的马面,从而为研究4000多年前人类的建筑防护工事和科技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了解,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确认为中国史前最古老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门...
最近,山东省济南市一个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而无视有关规定,致使一处颇具考古价值的古迹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年来,因为施工单位隐匿不报,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古迹遭受不可逆转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难以计数的宝贵的“文化记忆”在挖掘机的长臂下毁弃,城市考古正面临城市建设“抢工期”的巨大挑战。
来中国古都西安的遣隋使与遣唐使已是和平交流的象征,那些隋唐中央政府派遣出使他国的使节如何呢?西安最近公布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座“由隋入唐”大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兄弟,二人在隋朝时曾经共同为官,其中一人唐初时还曾出使过朝鲜半岛的新罗国。 据了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今年夏季在南郊配合一处住宅小区的基建过程中发现了18座古墓,其中9座唐墓共出土5方纪年明确墓志,以及丰富的生活用...
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的土豪金俑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的联合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秦代陶俑新的类制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2011年以来,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发掘约880平方米,共清理出晚期墓葬15座、扰坑9座。出土的文物中,尤以近30件陶俑最引人注目。此次发掘出土的陶俑通体涂有彩绘,上身的彩绘保存...
记者10月30日从舞阳县获悉,9月27日启动的贾湖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又有了新发现,考古队近日在探方T3030中发现了一批古代遗存,其中包括两把石斧,骨箭、骨锥、骨镖10余支,骨笛3支,同时还发现了一个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双耳红陶壶。 这些新发现为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新的珍贵实物资料。而在新发现的3支骨笛中,一支两孔骨笛上还通体刻画有菱形纹饰,较为珍贵。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组成的考古队...
T状cladodontomorph鲨鱼牙齿长度不足1毫米,发现于1.35亿年前的岩石层中(腾讯科学配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鲨鱼在海洋中漫游已超过4.2亿年,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鲨鱼保持长寿的秘密之一。 专家认为最新研究揭开了远古鲨鱼如何幸存于2.52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当时地球上80%的物种灭绝消失。化石证据表明,远古鲨鱼通过潜入深海从而躲避了这场灾难。 古生物学家在法国南部挖...
考古人员在唐宋大运河通济渠汴河遗址商丘南关段发掘出城市“河市”区河岸,这是中国大运河考古首次发现城市河岸,堪比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为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国大运河发展历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不同于一般河段河岸堆筑而成的梯形河堤,此次发掘出的汴河河岸是夯筑而成的,直立陡峭的河岸,非常便于停船,具有人工运河码头驳岸的形态特点,应该是北宋时期南京...
近日,在三门峡市区发掘出了一处墓葬群,现场出土陶壶、铜镜等文物近百件。据考古人员称,该墓葬群包括11座墓穴,均属晚唐时期,距今1000余年。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立超告诉记者,该墓葬群是在对某在建小区进行考古勘察时发现的,发现的11座墓穴,为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现场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近百件珍贵文物。 “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
10月8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洪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发现黑龙江省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址,为研究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提供重要资料。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伟向记者介绍,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为新石器时代和明代两个时期的重要遗存,发掘新石器时代房址两座,为半地穴式,是黑龙江省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房址。 考...
近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紫薇天枢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唐代贵族墓葬群。 该墓群共发现唐墓11座,是三门峡市考古发现的一处较集中的唐代贵族墓葬群,墓葬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珍贵文物。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应为晚唐贵族或官吏的墓葬。这为研究三门峡市唐代历史和社会风俗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记者29日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宣传部了解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漠河县岩画遗迹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红褐色彩绘岩画以及动物骨、角器等文物。这对于初步确定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彩绘岩画年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发掘的众多文物中,三人纹岩画尤为引人注目。岩画被创作在一块平滑的山岩上,共绘有三个人物,人物有大有小,四肢张开的造型可能表现了某种生活场景,整个岩画人物线条简洁、造型生动活泼,整...
昨天,记者从达州市文物管理所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最近一期《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占据2个整版的大篇幅文章,首次对外披露在四川渠县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特大型遗址。文章称,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无疑是四川地区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 渠县汉阙承载东汉豪族兴衰史 渠县现存6处7座汉阙,分布在土溪和岩峰两个乡镇,是全国汉阙分布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同时,渠县部分区域还残存大量的汉阙残件和少量的...
目前,考古学家发现1600年前一个精致的罗马高脚杯,这个神秘的莱克格斯杯是由双色玻璃制成,当光线从前方照射时杯子呈现绿色,当光线从后方照射时杯子呈现红色。科学家将高脚杯的玻璃碎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玻璃中溶入了金、银金属微粒,其直径大约50纳米(毫微米),是盐粒直径的千分之一。这些纳米等级金银微粒令科学家十分吃惊,暗示着古罗马人是“纳米技术先驱”,1600年前他们掌握着精...
据新华社记者冯国报道,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神木石峁遗址,在首届 “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被选为2011年至2012年度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之一,为人们了解史前中国的文明格局提供了重要参照。 专家介绍,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石峁遗址作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文明中心地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