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近日公布2013年水下考古新发现: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港区毗连处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千米处发现一艘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这艘木质船带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造船技术,这在国内已有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反映滦南县东坑坨发现一条沉船,有人试图盗掘。6月,文物部门对这个线索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况。...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祖陵区考古调查时,于陵区内的二号陵园周围发现两座甲字形大墓及部分小型墓葬,为进一步研究秦汉帝陵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始皇祖陵区一般通称为秦东陵,与秦始皇帝陵相距不远,因其位置在秦都咸阳之东而得名,相传是秦始皇的父辈与祖辈们的主要陵区。 据悉,秦东陵二号陵园新发现的两座甲字形大墓和17座小型墓葬对丰富该陵园内涵、推断墓主人群体...
3月13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俑坑北部东段区域内标号为G9的过洞内发现3处“笼箙”遗存,并采集了已经炭化的两份样品。 “笼箙”是车内的...
据英国《卫报》网站3月9日报道,在一个4000多年前逝世的年轻女人的骨灰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被人用毛皮小心包裹住的这位年轻女子生前最贵重的财产。她的这些遗物被人用泥炭裹住,放在一个小石盒里,然后埋藏在英国达特姆尔高原上。 这个年轻女子遗物的发现改写了英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她的遗物里可称为一种宝藏,包含了一些奇特的物品。包括一颗锡珠和34颗锡质耳钉,这些可作为是西南最早的金属加工业的证据;纺织品...
日前,在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宋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了距今约9000年前的100多粒彭头山文化早期的炭化稻米。这是澧阳平原目前发现的最早稻米,为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宋家岗遗址位于澧县涔南乡文家村。作为“澧阳平原稻作农业起源”中美合作项目的工作计划,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160平...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正式披露,他们在2013年的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中,发现一座商代单体建筑基址,该基址是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商代单体建筑基址,考古专家推测这很可能是三星堆王国的“宫殿区”所在地。 据了解,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继续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勘探发现了一批三星堆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对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进行了年度考古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邢福来向记者透露,2013年该省考古研究院对统万城西城附近的“马面”进行了发掘,在一些马面(城墙墙体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凸出的一段)及城垣下方,发现了排列整齐的洞。这应该是“虎落”留下的桩洞。 “虎落”最初指篱笆,成语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但“虎落”这个词语在最初指篱笆,用来保护城邑或营寨。《汉书·晁错传》曾记载“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都要设置“虎落”。 统万城...
雪块里发现的毛衣保存完整 随着近年全球变暖加剧,寒冷地区的冰雪每年夏天都在持续消融,而因为冰雪融化发现的文物也随之增加。每年在融雪中发现的文物多达数百件,越来越受到考古学界的重视。为了研究这些文物并发掘更多类似物件,挪威的考古学家已经和别国的一些专家组成“雪块考古”共同研究小组。 2011年8月,考古人员在挪威几个不同地方融化的冰雪中发现了许多古物,包括一件毛衣和弓箭的残片,估计都属于当地从远...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古镇日前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瓷窑群,并发掘出大量金、元、明时期的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为神垕镇作为钧瓷原产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据了解,这处瓷窑群分布密集,共发现窑炉15座,其中10座保存完整,灰坑108座、澄泥池9座、灰沟3条、墓葬1座,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约数万枚,其中可复原器物700余件。此次出土瓷片以白地黑花瓷居多,并有钧瓷、白瓷、黑瓷...
出土的小牺尊 资料照片 日前从陕西省有关方面获悉,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又有新发现,随着对4号墓进一步发掘,棺椁上的棚木已经露出,随后将进行椁室遗迹清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杨久明介绍说,棺椁上的灰白色物质是棚木碳化后的痕迹。下一步他们将进行三维扫描绘图为椁室遗迹清理做准备。“棚木与棺之间估计有2到3厘米的距离,初步推断是一棺两椁,与2012年发现的3号墓的葬具一样,但4号墓室比3号墓要...
叶家山西周墓 工作人员在对编钟进行挖掘 西周马坑 青铜双面神像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3个月发掘74座墓葬,比曾侯乙墓早500年,是湖北省近30年最重要考古发现,同时也被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叶家山墓地为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所见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迄今湖北考古发现之仅有...
“将!你完啦!”这是老舍先生《茶馆》中的经典台词。下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那么,北京的古人下什么棋?北京的棋类文物有哪些考古发现呢? 汉代六博棋掷采、行棋分胜负 丰台区郭公庄的西南,世界公园的南面,有座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1974年在这里发掘1号汉墓时,墓葬前室南端和东面内回廊中,出土了8颗象牙六博棋。棋子六面长方形,边缘有阴刻的直线为框。其中4颗的6面阴刻飞...
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的土豪金俑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的联合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秦代陶俑新的类制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2011年以来,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发掘约880平方米,共清理出晚期墓葬15座、扰坑9座。出土的文物中,尤以近30件陶俑最引人注目。此次发掘出土的陶俑通体涂有彩绘,上身的...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我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我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为重大&...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中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