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铜镰和管銎铜斧 人羊高足铜盘,早期铁器时代 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记者昨获悉,我市文博场馆在精心筹备丰盛的文化大餐。扬州博物馆是2017年江苏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在5月18日当日,扬州博物馆将同时推出两大展览:“细君归来——新疆伊犁草原文物和民族风情展”和“峥嵘岁月——扬州地区革命文物展”,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细君归来——新疆伊犁草原文物和民族风情展”...
土耳其古墓“大搬家”。来源:法新社。 据外媒报道,土耳其东南部巴特曼省的哈桑�P伊夫市(Hasankeyf)当局日前展开对历史文物泽伊内贝(Zeynel Bey)石墓的大规模迁移工程,动用八辆运输车花了约四个小时把这座石墓迁移到两公里外的新地方重新安置。 报道称,泽伊内贝石墓建于15世纪,有550年历史,重达1100吨。该市因为要启动建造水电站和水库项目,为了避免泽伊内贝(Zeynel...
5月15日,西藏官方披露,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批准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等6个乡(镇)为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拉萨市柳梧新区达东村等8个村为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 西藏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称,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具有西藏风格的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西藏名镇名村评选工作依据原状保存程度、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等标准进行申报评选,涵盖是否反映某一地区特色和风情,民族特色传统建...
河北省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日前在修建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巨鹿县和邢台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鉴定,该古墓为隋代时期,距今1411年。 今年3月底,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该县西郭城镇马家营村西约一公里处,兴修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介绍,该墓室南北长2.45米,东西宽2.30米,高2.50米,墓顶为砖砌拱形。该古墓出土了一盒长...
近日,本报记者从拉萨乘车出发,穿河谷、过隧道,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探访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享有“西藏寺院鼻祖”的美誉,由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寂护大师于公元8世纪兴建。 在这座千年古寺内,一场规模浩大的修缮工程已历经数年。桑耶寺正在能工巧匠们的手下,重现昔日风采。 1996年,桑耶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于2010年9月的修缮工程,总投...
5月8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在北京开幕。此展系故宫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珍品140件(套)。 在8日的预展上,记者看到故宫博物院午门西雁翅楼展厅入口处被布置成一艘船的形象,深蓝色的光源以及隐约的海浪声,让人仿如置身海上,予观众极强的情境感。 展品包括陶瓷、书画、图书、玉器、金银器、珐琅器、钟表、科学仪器、武备、家具等门...
李凤鸣和他的宝贝石头 近日,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的李凤鸣家里人声喧闹礼炮齐鸣,原来,农民李凤鸣玩石头玩出了名堂,在自家庭院建起了渭河奇石博物馆并自封馆长。甘谷县文化旅游部门的领导来给他的奇石馆揭牌剪彩,称赞并鼓励他要用“华夏第一县甘谷李石王”的品牌来提升和宣传自己,在赏石界将天水渭河石石种打响并宣传出去。 不久前,记者来到李凤鸣家里,看到院子里,窗台上,视线所到之处全是石头,数量多的惊人...
河北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北齐摩崖石刻。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北齐时期邺下高僧僧稠的遗迹,距今已有1460余年历史。 此处摩崖石刻位于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上,山势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进入。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刻有八个大字:“故齐稠禅大师隐迹”,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保存完好。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说...
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了一座4000年前的陪葬花园,其中可能曾经种植着象征繁育和重生的植物。这是专家首次发现陪葬花园。 小花园被划分成由30平方厘米的植物床组成的网格,竖列5格,横行7格。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可能就是灌木和植物种植的地方。在花园一个角落的一株柽柳旁边,考古小组还发现了一只装海枣和其它水果的碗,专家认为可能是摆在那里作为祭品的。 花园只有6平方米大小,是考古人员...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3日援引法新社报道,埃及文物部门于当地时间5月3日表示,考古学家在古埃及首都底比斯一座陵墓外,发现具有近4000年历史的古代模型花园的遗迹。 根据报道,考古学家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0年到1800年之间的)一座墓地外的开放式庭园中,发现这座公园遗迹。 埃及文物部门称,一支西班牙考古队在现代的卢克索市尼罗河对岸的德拉•阿布•纳加古墓(Draa Abul Na...
记者昨日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获悉,近年来,该馆考古专家对福州及周边地区的闽江下游进行遗址点摸排,新发现具备昙石山文化的遗址点150处,加上原先我省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福州及周边地域遗址点数量共达490处。年底,该馆将联合各级文物部门开展昙石山文化全国巡展,弘扬福建远古海洋文化。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于1998年成立,占地面积108亩,是我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遗址的博物馆。 “昙石山遗...
2017年4月22日下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戒修法师应邀于普陀山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作题为《简明<四料简>修行力用》佛学专题讲座。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宝陀讲寺监院惟航法师,办公室主任昌智法师,弘法办主任寂戒法师,教务办副主任义住法师等出席,来自全山各寺院(单位)僧众及随喜护法居士400余人参加。 戒修法师介绍道,永明延寿大师,浙江余杭人,自幼笃信佛教,戒杀放生;因挪用军...
灵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其成果发布会现场。张晓东摄 4月26日下午,四川阆中市举行灵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其成果发布会,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队队长、阆中灵山遗址考古发掘队负责人孙志彬,通报了灵山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及其取得重要的考古成果,通过遗址文物的出土部件考证,专家和教授们一致认为,将阆中有据可考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距今约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据东南早报报道,经过四年时间,泉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泉州可移动文物的“家底”。2013年7月至今,泉州市普查办普查发现泉州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41986件,实际数量47079件,文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大、价值突出是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特点。 数量较大 新发现的有5346件 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泉州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41986件,实际数...
记者从今天的市政府发布会上获悉,过去5年,上海逐步建立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三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传承人94名,市级项目220项、传承人647名,通过抢救性记录等方式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化档案。 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另有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过去5年,上海逐步建立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三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传承人94名,市级项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