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网重庆11月4日专电(记者张琴)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收集到39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据统计,重庆市共收集到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等16个类别39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文字资料1598.56万字、照片资料32400张、录音资料1740.6小时、录像资料...
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的爱情大戏《十里红妆》后天就要在杭州上映。这部陈捷、傅艺伟、陈曦领衔主演的《十里红妆》由浙江本土的影视公司——浙江今古时代出品,被誉为中国首部非遗电影。 “十里红妆”是宁波的风俗,旧时宁波地区豪门人家嫁女儿,嫁妆的奢华程度可以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丝毫不差今天的豪门婚宴。电影以江南宁绍地区...
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木石土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是颇具特色的高原民族建筑文化景观,具有可贵的民俗学、建筑学和旅游开发价值。为保护濒临绝迹的篱笆楼院,日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孟达乡大庄村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培训班”。 近年来,循化县在做好现有篱笆楼保护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篱笆楼营造技艺培训班,让村民进一步认识非物质文...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于今年8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于近日建成了全区旗县级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使用面积600平米,以声、光、电、实物、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全面展示了科右中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近几年,科右中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7年7月份成立了科尔沁文化研究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全旗已有国家...
妙演“太极”“申遗”亮翅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4日电:登录天津文化信息网,在公示信息中可以看到,66个传统文化项目中,最多的当属“传统技艺”这一种类,共包括制鞋、酿酒、酿醋等22项入围,也有高跷等15个传统舞蹈项目入围。包括李氏太极在内的等武术项目,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杨主任说,国家引导申请和批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种手段,...
昨(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珙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炉,僰人民间传说、珙县苗语、珙县苗族民间故事、珙县苗族古歌等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珙县各族人民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植根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全县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深层文化基因、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体现着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特有的精神价值及文化意识。珙县县委、县...
10月29日下午,省群艺馆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姚向东带领检查组来到舞阳,对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验收。舞阳县副县长闫冬及市县文化部门负责人陪同。 闫冬在汇报会上致辞。他指出,近年来,舞阳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文化事业摆上突出位置,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先后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30日电:在目前确定的前两批共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本市只有8项,天津“三绝”榜上无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申报“门槛”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共计30项,加上此次65项名录,本市具备申请国家...
中新社湄洲岛十月三十一日电 “妈祖信俗已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标志着妈祖文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当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台联名誉会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说到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不约而同鼓起掌来,连声叫好。 十月三十一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四百多名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和各界嘉宾齐聚&l...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记者今日从河南省汝州市文化局获悉,已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汝瓷烧制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汝州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调查的非遗项目是从搜集到的近200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中确立的。据悉,汝州市高度重视此次普查,2007年申报成功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汝瓷烧制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市文化局多次组织专家对参与普查的乡镇文化中心主任、...
昨天(28日)获悉,江阴将麦秆画、珠绣、面塑、砖刻、百寿图、红木雕、龟甲画、彩色糖人、屋脊、泥塑佛像及石膏制品玩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入编了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江阴民间文化千姿百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侧重保护锡剧、莲湘、段龙舞、米酒酿制工艺、华士酱油酿造工艺、致和堂膏滋药制造工艺等,经过普查和筛选,将50多种民间文化和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阴的利港农村至今传承着面塑艺术,这一早在汉...
江西赣南采茶戏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为传承发展好这一乡土文化瑰宝,江西省赣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模式。 大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正在上演,这部戏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苏区“山歌大王”贞秀、满仓、谢明生等人的曲折命运,充分展现了苏区百...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我区申报的藏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时代最为久远、流传最为广泛的剧种,体现了藏族文化艺术的精粹,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以及人文各学科的珍贵资料。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各地藏戏艺术流派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和普查、抢救和保护、发展和创新。同时,成立了专业藏戏艺术团体,培养了一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