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重庆荣昌县荣隆镇台湾工业园区内,一个跨越宋、明、清代的古墓群共14个文物点藏身其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向记者透露,该园区不顾文物部门要求停工进行文物保护的多次交涉,坚持施工,目前已造成5处文物点被毁坏,剩余文物亟待抢救性保护。
近日,悉尼邦瀚斯成功举办了“亚洲艺术”主题专场拍卖会。期间,一件罕见的中国明代御制青花云龙纹捧盒闪耀全场,成为了现场和线上藏家的竞夺焦点,竞拍价格不断攀升,最终以14.6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2万元)的高价成交。 邦瀚斯亚洲艺术专家伊维特·克莱因表示,虽然在本次拍会之前业内藏家已表现出了对这一中国明代官窑青花珍品的极大兴趣,但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最终成交价格仍让其感到非常吃惊。克莱因表...
一座深山里的小山村,一段1公里多长的溪流,却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万历元年(1572年)短短30多年,一口气建了13座石拱桥,并保留至今。 是谁建了如此之多的桥梁?是“风水”之说,还是“斗富”原因?……至今,重重谜云仍笼罩在这个闽北罕见的石桥建筑群上。日前,记者探秘山村。 村里古桥一座接一座 从南平建阳市区前往书坊乡饶坝村拿坑自然村,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
重庆市荣昌县荣隆台湾工业园区内14处古墓葬目前面临被毁威胁,已有5处墓葬在施工中遭到毁坏,剩余墓葬也岌岌可危。 荣昌县荣隆镇台湾工业园区里,尘土飞扬,各种建筑机械在紧张地施工当中。废弃的农舍、无人料理的农田林地,还有起伏蔓延的丘陵,都被机械平整掉。不久的将来,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座规划为8平方公里的崭新工业园区。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就在这如火如荼施工的园区的地下却深藏着一座座神秘的古代墓葬...
牌楼门被安放在广工图书馆。顾展旭 摄 一座拥有约500年历史的山西明代牌楼门,被安放在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的图书馆,引来校内师生的关注。据该校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方海介绍,这座山西明代牌楼门是他用科研经费购买而来,一来可丰富校园文化,二要体现产学研结合的理念。 这座山西明代牌楼门被放置在该校图书馆露天中厅,周围还摆放着8根石柱,石柱上有石狮雕刻。石柱多数仍保留完整,只有小部分...
记者1日从河北省河间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文保工作人员6月底在行别营乡张寺营村发现一通保存完好、刻有詹氏名字的明代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石碑,进一步佐证河间为詹氏(包括台湾詹氏)祖籍地。 据介绍,这块石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26厘米,刻有《重修瀛东张寺营吉祥寺碑记》,字迹清晰可辨,一旁另有散落的赑屃2座、碑额1个。碑的背面刻有不少古河间历史名人的名字,并刻有詹宗礼、詹伯时、詹仲...
位于西小路历史街区的王阳明故居遗址将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昨天(7月2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点的王阳明故居遗址,市文物局已准备将其推荐申报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保护规划,分阶段实施保护维修工程。而阳明洞天、王阳明墓的保护工作,也将有大动作。 据了解,目前,绍兴市已在逐步开展保护王阳明遗存的工作。位于会稽山度假区内的阳明洞天...
为了应对暑期大客流,本周六起至8月24日,故宫博物院将提前半小时开放,即早8时开始售票。近日,故宫博物院发布信息,明年该院将新开放四大区域,总体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52%增加到65%,展示的文物数量也有望翻番。 目前,故宫开放面积约为52%。明年,随着午门和燕翅楼区域、慈宁宫及花园等西部区域、东华门城楼及部分城墙区域、端门区域的开放,如今9000余件的文物展出量将翻番。 按照...
明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通高26cm,典型的汉地佛造像形式:头部较大,宽额丰颐,面容沉静,神态安逸。顶饰螺发,肉髻饰于螺发前部。结跏趺坐,身躯健壮。左手作触地印,意为降伏群魔,右手结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边缘錾刻精美的纹饰。给人雄浑庄严之感。 该佛像表面用料为朱砂,极为珍稀,材质为黄铜,胸部局部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佛首面部厚鼻薄唇,是明时期铸造工艺的特征...
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近期对天宁寺的修复过程中,陆续发掘出土了明代嘉靖年间水陆大殿碑和宋元时期的数张供桌面、经幢以及柱顶石等文物。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始建于唐,元代重修,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天宁寺一度被邢台县土产公司占用。1970年,天宁寺大殿、山门等建筑被占用单位拆除,只留下了前殿。2013年12月,邢台市文管处组织人员开始对大殿遗址进行挖掘。 邢台...
400多年前的明朝,江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有钱人腰缠白玉带,妇人们身着丝绸花冠裙袄、头戴金银首饰,在桨声欸乃中踏青,在丝竹唱酬中寻欢。就是家境一般的人家,也能拿出精美的青花碗碟,盛满鱼肉,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一段岁月,或长或短;一个故事,或精彩或平凡。但如今,我们只能从前人纸面上的记载来看尽明朝的繁华与沧桑,终究是文字的承载、隐喻的暗示。而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实物因考古而发现,一个时代的某一风貌变得...
成化青花可谓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庄精巧,颇受后人喜爱。大明成化款青花秋葵撇口马蹄样式杯,是明代陶瓷艺术品的颠峰之作,以其独特的整体造型,流畅的线条,展现明成化独树一帜的艺术,画面文饰刻画文雅,青花晕染色彩细腻,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即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彩瓷中。成化青花可谓是青花瓷中的佼佼者。 御宝轩近日...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明代瓷器的制造工艺在宋、元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整体技术得到大步提升,以江西景德镇陶瓷最为突出,当时景德镇的瓷器产品几乎涵盖全国主要市场,享誉国内外。明代瓷器纹饰很多以青花为主,其他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十分出色。 哥釉器,亦名碎釉瓷,始于宋代,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宋代哥釉传世极少。哥釉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瓷...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境内,为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自从1985年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在以往凌家滩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的基础上,2008年至201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对凌家滩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钻探、发掘工作。发掘结果证实了凌家滩遗址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等级分明,是一...
挖出的其中一尊雕像 日前,邓州市汲滩镇廖寨村的村民在开挖镇区下水道时,发现一组元末明初时期用汉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记者看到,这组用精美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宽50厘米,龙袍玉带,脚踏龟蛇,顶罩圆光,身坐五彩祥云,面目清晰庄重,形态逼真肃穆;另2尊雕像属于真武大帝跟前的“站班”,稍微小一些,身高均为68厘米、宽45厘米,同样神态安详,凝神静思。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