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13日在京举行。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共同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基地揭牌,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和古建专家谢辰生先生共同为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揭牌。 单霁翔指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科研基地的成立对故宫博物院而言是件大事,该基地是故宫博物院继古陶瓷保护研究基地后的第二个国家文物局重点...
道观内的乾元阁(修缮前) 道观内的乾元阁(修缮后) 离故宫博物院不远的景山前街上,一座曾经辉煌的皇家道观建筑——大高玄殿常年大门紧闭,殿宇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市民甚至不知道它也是构成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成为故宫文化之殇。昨天,借“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之际,故宫院方宣布,大高玄殿如今正式回归紫禁城,故宫将在未来几年中不断对其进行抢...
在河北滦平县金山岭长城脚下一户农民家中,收藏着一大一小两个圆锥形石器,小的直径13厘米,高13厘米,重约2公斤,大的直径17厘米,高22厘米,重约5公斤。经长城专家鉴定,这两件石器为明代守城将士捣粮用石杵。 据收藏者介绍,这两个圆锥形石器是在滦平县涝洼乡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附近发现的,一直不知道石器的用途。近日在金山岭长城管理处文保人员的帮助下,收藏者联系上了中国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 ...
8月10日傍晚,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方青松,在江宁宏运大道边的一块工地内,发现散落的墓志。上面的文字显示,墓主人为明代开国功臣汤和的孙女。但让考古人员百思不解的是,墓志周围,没有出现墓砖等与陵墓相关的任何痕迹,反之,又有几十个痕迹新鲜的盗洞……墓志从何而来?地下埋藏着什么?工地内又发生了什么?文物、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这是一套完整的明代墓志 方青松发现的墓志,...
近日,行唐县文广新局获悉,龙州镇马凹村北通往外环的一条小路边有两块残碑。文广新局领导非常重视,迅速组织人员车辆,责成文保所长闫炜带队前往,现已将两块残碑移到文保所。 碑文内容是“……周公讳时雨显妣刘氏……”、“明故显考四川潼川州同……”。根据《行唐县新志》记载,明洪武间立五乡二十二社,以乡统社、以社领村,周时雨为中羊社人。《南唐中羊周氏族谱》记载,时雨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住城...
“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及全市第五次文物普查的结果显示,广州纳入文物保护的抗战遗址有96处!”昨日,广州市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事实上,还有更多的遗迹散布在民间,只是还没达到文物级别。 部分抗战遗址无人管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黎显衡认为,广州大部分抗战遗址得到妥善保护,但也有一些由于种种原因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他举例说,抗战期间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站,如今就散布在广州一...
宣德掐丝珐琅大罐 高:逾60厘米 大英博物馆那件口沿两侧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双款的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罐非常有名,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最耀眼的明星正是这件重器。 掐丝珐琅技术自元代传入中原后深得皇家喜爱,至明初尤盛。明代带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只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间制造。此件大罐即是珍罕的宣德官方年款存世珐琅器中器型最大者,身高逾60厘米,早在1967年便入藏大英博物馆。 ...
高:24.5cm 口径:5.2cm 底径:5.6cm 粉彩,又名软彩,是瓷器釉上彩之一,是指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成功创造的另一种彩瓷,深受人们的喜爱。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干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粉彩工艺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
中国在明朝,特别是从1400到1450年,达到了在世界占领先地位的辉煌。 中国明代文物展将向观众介绍从1400年到1450年这段使中国发生转变的重要的50年历史。 今年秋季,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举行以中国明代为主题的展览。该展览将从9月18日持续至明年1月5日,主要关注1400-1450年间的明朝历史。该展览的中文正式名称为“明:盛世皇朝50年”,但英文名称为“Ming: 50 year...
近日,科学家在加拿大西部发现了三枚展现霸王龙这种食肉动物进行围猎的珍贵足迹化石。这组霸王龙足迹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彼此之间距离最近的围攻狩猎遗迹,而且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明确证明这类恐龙是群居而非独居动物的有力证据。负责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加拿大和平地区古生物研究中心 (Peace Region Palaeontology Research Centre) 工作人员理查德·麦克雷 (Richard M...
中国在明朝,特别是从1400到1450年,达到了在世界占领先地位的辉煌。 伦敦大英博物馆即将举办的中国明代文物展将向观众介绍从1400年到1450年这段使中国发生转变的重要的50年历史。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当时的文化相当多元,在北京有翻译局,有伊朗天文学家,有越南建筑师,还有日本的武器专家。 中国在明朝进行了大范围的海上探索,足迹遍及印度、波斯湾和东部非洲,对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发掘的“金蝉玉叶”发簪。(南京博物院)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世界上第一幅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南京博物院)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画像。(南京博物院) “明朝热”已登陆英国!今年夏季和秋季,伦敦大英博物馆和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都举行以中国明代为主题的展览。 从6月27日到10月19日,“明朝:黄...
记者昨从鄂州市博物馆获悉,该市经济开发区葛店镇东南的桥头村和牌楼叶村等地发现12座宋明时期的古墓葬。近日,其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出土器物13件,为研究鄂州地区宋、明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5月中旬,湖北唯品会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中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工地发现古墓,当地村民向省文物局作了报告,省文物局专家立即到现场调查核实。7月,由省考古所和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葛店唯...
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金碧辉煌、型色多样的铜香炉,成为明代金属工艺中的典范。 明代铜香炉显然是在继承了元人的传统,如在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索耳鬲式铜炉,其与首都博物馆(微博)藏回文纪年855(1450年)铜炉的渊源关系显而易见。 有兴味的是,坊间更愿意谈论的是宣德炉。正因为如此,宣德炉美名远扬,从明代直到现代,民间制作宣德款铜炉的活动从未间断。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
8月11日,由山西当代花鸟画研究院主办,山西兰亭书画院、中国艺术之梦网主办的“岁月留痕——刘明珠花鸟画展”,在位于太原开化寺古玩市场的麒麟画馆开幕,汇集了刘明珠近年创作的花鸟精品31幅。展览持续至8月20日。 刘明珠,山西闻喜人,早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机械制造系,现为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山西省教授协会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创作院教授、研究员,在全国、全省参展参赛书画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