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一尊由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创作的彩绘青铜雕塑“金色独角兽”在法国风情小镇圣特罗佩斯(St Tropez)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被亿万富豪莱恩·布拉瓦特尼克(Len Blavatnik)以600万美元购入囊中。据悉,此次拍卖会上的所有拍品所得都将会捐赠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用以全球范围内的相关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此番亮相慈善拍卖会上的亮点...
伦敦大英博物馆日前表示,其将举行以中国明代文物为主题的展览。据了解,该展览将从2014年9月18日持续至2015年1月5日,主要关注明朝历史。该展览的中文正式名称为“明:盛世皇朝50年”。 此次展览将展出明代瓷器、黄金、珠宝、家具、绘画、雕塑以及纺织品。展品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多展品都是最近被发掘并且从未展出过的。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深入展现明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国通过海洋与外...
作者:周启迪 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12-01 内容简介 古埃及文物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通过考古发掘得来的大量文物,就没有真正的古代埃及史。 《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一书,选取收集了古埃及从巴达里文化至新王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介绍,包括文物的发现时间、发现地、所属时期、材质、色彩、图案、形态等等,并配有图片...
作者:胡汉生 著 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 编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明十三陵研究》重点立足于明十三陵的陵寝制度史,故此,有关十三陵的营建历史背景、建造过程、陵寝规制、礼制习俗、律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十三陵研究》均采用专题论述的方式进行探讨。由于明十三陵是以陵寝建筑为载体的,且系为安葬已故帝后而建,同时,十三陵又是一处以帝陵建筑...
耳珰,原始社会便已有之,当时多为玉石、陶、煤精等制品。先秦时期,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出现,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出现玻璃耳珰的随葬品。进入汉代,将如珠似玉的玻璃用做装饰品比较流行,玻璃耳珰逐渐增多,迄今在陕西、河南、湖南、甘肃、宁夏、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墓葬中已发现玻璃耳珰二百多件。有关其文字记载也广泛见于汉魏的史籍。尽管如此,耳珰却并不是此时汉族女子普遍佩戴的耳饰,因为从此时出土的人物形象...
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对此时期的笔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当受骗。 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一般而言,明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
艺术市场受到“微刺激”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年,国内宏观经济受政府“微刺激”作用,效果开始显现,中国经济短期企稳,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仍令基本面走势严峻。那么“微刺激”又给艺术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艺术市场未来走势意欲何方?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高级顾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表示,目前艺术品市场表现强于经济面,今年春拍呈现稳中回升的态势。2014年春拍,艺术品...
有明一代,行草书最为盛行。早期倡导宋、元帖学,复古思潮盛行,“台阁体”泛滥;中期“吴门书派”崛起,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趣为宗旨,改变了书坛的沉滞状态,出现“天下法书归吾吴”的兴盛局面;晚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及个性意识的自觉,推动了行草鼎盛期的到来,一时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遗留下了众多个性鲜明、意态活发的行草书法作品。武汉博物馆珍藏的一批明代行草书法作品,灵动飘逸,各具特色,现从中撷取六幅精品赏析如下...
影视剧里的慈宁宫 明年10月,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的第90个年头。“十一”前,故宫内廷西部有望开放,慈宁宫、寿康宫这些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场景将首次揭开面纱,整体开放。其中慈宁宫将作为雕塑馆,展出400余件宫藏雕塑,寿康宫则恢复乾隆盛世的陈设。 届时,故宫的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52%提升到65%。 故宫西部地区过去称作“女性的世界”,是太后、太妃、嫔妃集中生活的地方,从未开放过。如此神秘的地方...
明末清初画家高俨《春山秀色图》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高俨《春山秀色图》立轴,纵174.4厘米,横150.5厘米,绢本设色;画右题款:“丙午冬月为黄太夫人寿,高俨。”丙午年为清康熙五年(1666)。 画面构图左简右繁、远虚近实,远方云烟苍然,近处景象繁复,显得井然有序。只见左边只有数峰山脊,虚实皆有,斧劈刀削般地坚挺壁立,与画面右方巍峨的崇山峻岭形成强烈的反差,也...
明末清初仿青铜器浮云纹白端砚 这方明末清初白端砚,长20、宽13.5、高3.8厘米;长方形造型,四周为适度等宽的阳雕边框,砚堂因长期使用自然凹陷;围绕一字形砚池隆起的边框上,线刻仿青铜器浮云纹饰。值得一提的是,上端池壁上巧妙地凿了两根石柱,富有变化的风格以及它优美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使该砚古拙生动,韵味无穷,突显了砚雕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全砚虽有深入肌理的大面积墨绣掩盖和几百...
图 文征明《关山积雪图》(局部) 文征明(1470-1559年),号衡山居士,是明代中期一位诗、文、书、画名重一时的全才。继沈周之后,执掌吴门画派大旗,将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文征明常以雪景山水为题材作画。据统计,现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或美术馆的文氏雪景山水,便有数十幅(卷)之多。 此卷绘赠忘年交王宠,时作时辍,五年始成。作者以大视野写雪山亘连,千峰失翠,山道隐现,偶有朱衣者骑驴...
图 唐寅《函关雪霁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69.9厘米,横37.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同为“吴门四家”。其传世雪景山水有《雪霁看梅图》《雪山行旅图》《雪山会琴图》等。 此为唐寅记游之作。画面由远而近,依次为:雄峰笔立,银妆素裹;楼阁房舍,皑皑积雪;溪流乱石,车马跋涉。画家自题:“函关雪霁旅人稠,轻载...
图 钟钦礼《雪溪放艇图》 立轴,绢本墨笔,纵169.3厘米,横10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钟钦礼,号会稽山人,生卒年不详,浙江上虞人。于成化年间为明宪宗赏遇,召入画院,成为内廷绘画高手。至弘治间,又被称为“天下老神仙”,是浙派后期名家之一。《明画录》称其山水画“峰峦惨澹,烟云灭没,时有沉酣之致”。 此图为巨幅雪景山水。写江南水乡雪笼群山之景,山中古刹隐约可见。近景处...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8月16日,由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商会主办,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承办,中国文物网、中科艺融文物鉴定中心、艺融美术馆协办的“2014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收藏讲座鉴宝活动”第六期,在位于北京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五层的艺融美术馆如期举行。 李宗扬为到场藏友讲解明清瓷器的造型特征 本次活动依旧邀请到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李宗扬亲临现场为藏友免费授课。在将近两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