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石峁遗址东城门的位置进行了小规模试掘,翌年扩大发掘,整体揭露出东城门,从而确认了石峁是一座始建于新石器时代末的巨大古城。由于这一发现,石峁遗址在中国史前文明形成总进程中的重要性被第一次揭示出来。石峁也就立即成为学术界众目所望的热点。在此后几年时间里,围绕石峁古城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看来,这些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厘清了城址...
8月21日,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该所今后的临摹工作将进行战略性转移,从“复制临摹”转为“整窟复原性临摹”,并已启动敦煌研究院历史上首例--莫高窟172窟整窟复原临摹工作,历时五年完成。 21日,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全球百余学者探讨涉及佛教美术史、佛教图像学、石窟考古、敦煌历史文献、民族文献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学科领域...
8月24日,敦煌研究院披露,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已同意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管理。近日,敦煌研究院接收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三家文物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敦煌莫高窟召开。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指出,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好三家石窟既是重要的使命也是艰巨的任务,将三处石窟交由敦煌研究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外景。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8月2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正式全面启动,目前已有古建筑研究、藏品研究、古书画与碑帖类文物研究、古籍档案研究、清代宫廷历史文化及清史研究等八个大类的33项课题获通过。 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是中国首个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综合研究性修复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竣工。单霁翔希望故宫博物院能通过这一项目...
“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史研究最新成果发布”23日在上海举行。其中,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档案资料集)》公布了大量新征集的档案资料,主要涉及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共创建的关系。 据了解,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于2015年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查找征集档案资料,先后走访了13家相关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会见...
长期以来,因无法预知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对石窟与壁画等文物的影响,其保护研究长期处于被动的抢救性阶段,而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平台在甘肃敦煌“落户”,将来文物保护将转入“主动”预防阶段。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多场耦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封顶并通过验收。它一改过去实验室里只能满足某一种单因素的试验模拟,将来可同时模拟光照、降雨...
英国约克大学官网近日刊登的一项最新考古成果显示,在农业刚刚传播到不列颠岛之时,当地人的饮食方式并没有立刻发生变化,沿海地区的居民依然主要从海洋获取食物。 原始农业大约在6000年前传入不列颠岛,但是考古学家在不列颠岛当地并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人类遗骸。然而,在苏格兰西部沿海的内赫布里底群岛上,此前曾有考古学家发现了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古人类骨骼碎片。此次,考古学家对骨骼碎片中的胶原蛋白序列进行...
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及北石窟寺,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 作为丝路上的“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拥有大小石窟205处。其中,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目前,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为世界文化遗产,北石窟寺也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在管理体制上,这4处...
在此间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王旭东说,敦煌研究院应成为敦煌学研究和...
敦煌研究院日前表示,自2001年开始,该院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加之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保持了壁画的原貌。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取得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估、病害机理综合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等方面,都制定了详...
近日,经过省文化厅评选,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岭南美术遗产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喜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授牌。本次获得授牌将会对广州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及岭南地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力求以非遗保护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并结合社会学、文化遗产学、考古学和美术史等相关学科方法,依托广州美术学...
8月21日,省长张庆伟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河北省文物保护工作。副省长姜德果,省政府秘书长朱浩文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省公安厅、省文物局、唐山市和遵化市关于清东陵被盗和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张庆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专题会议要求,认真分析研判形势,全面查摆存在...
齐鲁晚报:您的忧虑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学界的,的确,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学界在理论、师资、教材等方面似乎存在很大缺口,那么您认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界有何建议和期待? 龚鹏程:例如现在到处办国学院、国学班,可是国学中断或停滞了几十年,如今通晓国学的人有多少?师资何在?教材又在哪儿?真正的研究又如何?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对港台新儒家的介绍与对话,并整理章太炎、熊十力等早期儒者的文集,儒学研究确实...
【摘要】: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霍布逊(R.I.hobson)通过研究发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存在之后,元代青花瓷器便绽放出摧残的艺术光芒,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元代青花瓷的高潮,其价值和地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对其的研究也逐渐的成熟。元代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质和艺术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青花瓷器植物纹饰的分类进行研究,力...
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分析了提洛尔冰人的衣服和箭袋的材料来源。研究表明,冰人的衣服和箭袋至少来自5种不同的动物,其中帽子由棕熊皮制成,箭袋则由狍皮制成。 提洛尔冰人俗称奥茨冰人,是一具拥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1991年在意大利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被发现,此后20多年的分析让人们得以了解其祖先、饮食、工具、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衣着情况。尽管保存相对完好,但奥茨冰人主要衣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