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 时代:元代 地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珍藏单位:肃南县民族博物馆 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原碑立于文殊山青衣寺中,后碑头、碑座被毁,碑身被当作条石砌于祁丰粮店墙基下。1997年,肃南县文化馆对文殊山清凉寺进行维修时,才将元太子碑从墙基下挖出,立于百子楼中。现被收藏于肃南县民族博物馆。 此碑用酒泉青石雕成,高1.26米,宽0.77米,厚0.25米。碑正面阴...
成果发布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基础研究成果专场在京举行。 此次发布的成果分别是:《近代语言词典》、《古本戏曲丛刊六集》、《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明铁佩古城考古勘探发掘与研究、《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据发布会介绍,《近代语言词典》收录自唐初至清代中叶的各类词...
昨天,由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市场实验中心与南京十竹斋画院赵力工作室联合编撰的《2015江苏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研究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去年我省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为15.15亿元,相比2014年减少了2.74亿元,但成交率同比上升了3.27%。在上万件拍品中,书画作品占比高达75.65%,尤以江苏本土画家的作品最受藏家追捧。 总成交率稳中有升,市场调整回归正途 报告显示,2...
12月22日下午,发展民营企业,弘扬传统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中企会在北京立根酒店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名誉会长刘红军主持会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名誉副会长许世宽、执行会长唐本高、常务副会长张国兴、张志雄,中企会执行主席陈枫、李勇等领导及来自各地企业家代表、有关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炎黄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日消息,该校学者研究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的生物学证据,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 这一成果由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 据悉,通过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两处墓葬人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
12月13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进行结项验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研究员李化元、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吴来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胡东波等专家以及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赵剑飞参加了结项验收会议,会议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主持。 专家听取了甘肃省文物考...
2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2016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透露:2017年将开展“考古中国”重大研究。 据了解,该研究主要针对一些重大考古和大遗址保护项目。刘玉珠表示将以良渚等遗址为重点,深入研究展现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以殷墟等遗址为重点,深化夏商周考古工作,揭示早期中国整体面貌。以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长江中上游文明进程、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为重点,继续推进区域文明化进程研究...
在河南博物院文物库房里,有几件特别的文物引人注目。那是几只漆皮已经剥蚀的木箱子,紧箍的铁皮锈迹斑斑,但箱口发黄封条上的字样依然清晰,每个箱子内壁贴着的文物清单,诉说着5000多件出土于中原的重要文物,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劫难最终分隔海峡两岸的苦难经历。 日前,河南博物院与台湾历史博物馆组成联合调查组,进一步理清和研究河南文物“运台”的历史过程。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将进一步拉近...
2016年12月16—18日,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七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上海、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北京等省市二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五十多位代表参加大会。 越族是活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的古代民族。由于支系众多,故称“百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展...
12月14日,由衢州市博物馆主办、龙游县博物馆承办的“衢州地区汉墓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龙游举行,《衢州汉墓研究》同时首发。来自衢州文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赴考古发掘现场考察,观摩汉墓出土文物,围绕衢州汉墓考古发掘过程和成果,展开学术讨论,论道背后的历史文化。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衢州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汉墓,尤其是龙游,在老县城跨灵山江的东面地区就发现了东华山、仪冢山、石塔头等三大汉代古墓...
50年前,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曾国考古及研究的序幕。昨日,为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50周年,“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山召开,李伯谦、王巍、罗泰等中外考古界大家与高校、研究机构代表出席会议。 1966年,苏家垄发现的曾国青铜器群,包括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斿父铭文器等大量珍贵器物。专家称,这是象征权利的九鼎在中国考古史上首...
2016年12月12日,历时两年时间,南京云锦研究所受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委托,复制完成了定陵出土的9件套丝织品。这些精美的皇服2016年12月12日运至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民今后将有机会一览定陵出土文物的精美原貌。千龙网发 复制的9件套丝织品包括孝端皇后的女夹衣、2件衮服、1件褶袍、1双毡靴、4双膝祙,涉及云锦、缂丝、刺绣三大门类多种工艺。“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
空中俯瞰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蔚为壮观。图片摄于2016年10月12日。杨艳敏 摄 敦煌研究院开设12月12日“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表示,讲堂将邀请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领域造诣精深的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远袭千余年敦煌先贤之传统,近承七十余年莫高学人之文脉”。 12月12日,首期“莫高讲堂:敦煌研究院2016年度学术成果报告会”在敦煌莫高窟启幕,包括裕固族先民对敦煌文化的贡...
历时两年时间,南京云锦研究所受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委托,终于复制完成了定陵出土的9件套丝织品。这些精美的皇服今天运至定陵博物馆,市民今后将有机会一览定陵出土文物的精美原貌。 复制的9件套丝织品包括孝端皇后的女夹衣、2件衮服、1件褶袍、1双毡靴、4双膝祙,涉及云锦、缂丝、刺绣三大门类多种工艺。“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很光鲜吧,可两年前在藏品室里的时候,它几乎是一...
近日,记者从区文化委获悉,《重庆市开县馆藏青铜文物保护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正式发行。该书由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开州博物馆共同编写,全书共57万字,主要介绍了开州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相关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全书共5章。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开州博物馆的地理、历史概况,着重介绍了开州地区的文物资源状况以及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情况。第二章是文物保护修复实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