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发布会上获悉,“故宫养心殿”的240组件文物几百年来第一次走出紫禁城的宫门,并将结合运用VR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炫目的穿越般的观展体验。 据了解,“故宫养心殿”展览将于9月27日在首博开展。该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合力举办的又一大展览。展览复原了养心殿的主要建筑空间与陈设,并辅以相关处理政务、重大事件、...
当地时间2日晚,“盛世繁华——紫禁城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幕,这是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下半年的一场重头戏。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展览是中智两国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故宫博物院为此特别策划了以清代宫廷“前政后寝”为线索的大型展览,从馆藏的180多万件珍贵藏品中挑选了275件展品,包括绘画、金银器、玉器、漆器、青铜器、陶瓷、织绣等多门类...
蔡治淮,女,1950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69年下乡务农。1972年到福建德化瓷厂工作。1978年,以福建省当年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任职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工作。1985年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任出版社分管编辑事务的副社长(当时出版社未设总编辑职务),曾先后兼任过图书编辑部主任和《紫禁城》季刊的主编。1998年至2005年...
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共同承办,“2016年全国文博系统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近日举行,来自全国52家博物馆的60名负责文创工作的学员在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李六三等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员进行了授课。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国家文化政策法规以及文创知识产权政策,国内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当前国...
近期,北京降雨明显增强,尤其是7月19日至20日,遭受了长达55个小时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与市内多处地区积水严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老紫禁城,不但展现了大雨中“千龙出水”的壮观场面,而且并未出现明显积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强大的排水能力,一时间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7月25日,故宫博物院向媒体展示了紫禁城精巧的排水系统和故宫博物院对这一凝聚古代“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
在故宫的东南一隅,有一支驻守紫禁城41年的队伍。川流不息的游客,无从知晓他们的存在。他们时时备勤,却不希望有上阵之日;他们日日苦练,却不奢求获得任何“战绩”。他们是现代的“御林军”,甘愿付出汗水、青春,只为换来故宫的永久安宁。 他们被唤作紫禁卫士——故宫消防中队。记者日前走进紫禁城,探访这支神秘之师,揭秘他们的荣耀与辛劳。 小院 当年编四库全书的地方 长安街...
6月11日,故宫博物院在京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今年5月,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 在东西向宽...
不久前,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布“在紫禁城隆宗门以西发现元代地层以及元代皇宫建筑物遗存”考古成果的消息引发无限关注。 向来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元代大内皇宫”,在紫禁城中几乎没被找到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一次考古发掘的种种“首次发现”验证出元皇宫的位置,包括在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紫禁城建立之初的明早期宫殿建筑基址,在故宫发展史上都可谓具有标志性作用。而游客也将在参观地上紫禁城的同时,有机会...
“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元朝的皇宫,即元大内,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书中令人神往,但这么多年来,考古学家几乎没有在紫禁城中找到任何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日前,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布一组考古成果,其中包括在故宫的隆宗门西发现元代地层及...
万钧,女,汉族,1965年生,祖籍四川。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1988年以来,编辑出版了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家具、书画等文物收藏类图书140多种,包括学术专著、中外文物精品图录、论文集等。编辑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卷》(10卷)2012年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现...
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5日在京公布多项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在紫禁城内宫廷建筑考古中发现元代遗址。这也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 据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介绍,在隆宗门以西发现的一组遗存,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为:清中期的砖铺地面和砖砌排水沟;明后期的墙、门道基址、铺砖地面、砖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筑基槽;最下层的素土夯筑层和夯土铺砖层基槽。“最下层的这组遗存从层位关系判断为该遗址最早的...
紫禁城内宫廷建筑考古首次发现元代地层,此发现对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轴线变迁,乃至紫禁城历史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 故宫博物院昨日发布多项考古成果,包括一项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在发布故宫考古新成果时介绍说,首次发现的元代地层,是故宫隆宗门以西发现的一组遗存,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其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
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5日在北京发布多项研究成果,其中考古研究所首次在紫禁城内宫廷建筑考古中发现元代遗址。 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发布了故宫考古新成果,其中隆宗门以西发现的一组遗存,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他介绍,这组遗存的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为清中期的砖铺地面和砖砌排水沟;明后期的墙、门道基址、铺砖地面、砖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筑基槽;最下层的素土夯筑层和夯土铺砖层基槽。“最下...
故宫首次发现元代地层,位于隆宗门以西。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昨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组考古成果,包括首次发现的元代地层、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宫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其中,元代地层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 在王朝更迭中,被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元代大内,也就是元朝皇宫,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内露出端倪——隆宗门西发现的一组建筑遗存中,发现的瓷片、瓦片等将地层时代回溯至了元代。 ...
《大探二》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个朝代? 京剧《大探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明朝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其母李艳妃误信其父李良之言,欲将江山让与其父执掌三年五载,待太子长大,原业归宗。忠臣定国公徐彦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谏阻,李艳妃执迷不悟。最后李艳妃决定八月十五让江山于李良,视徐杨二人为奸党。李良得势封锁了昭阳宫,断了水火,把李艳妃软禁在宫中。徐彦昭闻知此事赶到皇陵前向先帝倾诉,随后杨波带领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