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世纪中国青铜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分期断代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臻成熟,这一点在西周青铜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西周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但断代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则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在整个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中国青铜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分期断代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日臻成...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原本是宗教载体的唐卡,从宗教供奉进入艺术收藏领域,是最近几年的事。早些年,唐卡在收藏市场一直比较小众,直到2006年唐卡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热度开始逐渐飙升。随着市场对唐卡工艺、美学的认知提升,这一两年,老唐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拍卖价格迅速提升。近日,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拍“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以3.48亿港元(超过2.78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 史的余辉。现将各期的特征,表述如下: 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二里头文化...
商代晚期如以武丁后期起计,至帝辛可能接近二百年或不足二百年,在这样长的时期内,按照具体情形,又可区别为前后两个阶段。 殷墟时期前段 以小屯238号墓、殷墟五号墓、小屯村北18号墓所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其它地区的以山西石楼二郎坡桃花者、后蓝家沟、和湖南宁乡黄材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 新出的器形有方彝,高颈椭扁体壶,敞口束颈椭扁扇体觯、觥等。 方彝见于小屯238号墓、...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在商二里冈文化期和殷墟文化期之间,有几批青铜器出土。这些器物有某种商代早期的特点,然而已有较多的演变;也有某些殷墟时期青铜器特点的肇始。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地区藁城台西下层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安徽阜南和肥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豫西的灵宝东桥,也有出土。殷墟文化一期有这类器物发现,如小屯232号墓所出土的一组青铜...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婆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婆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婆金铜佛像仍在使用。婆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 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
中国古代瓷器的断代大多凭眼睛看,先确定一个标准件。这个标准件大致可以分为:胎土的颜色和火石红等感觉、彩绘的特点、釉面以及颜色的特征,以及用手摸的触觉感,釉面的气孔,等等。外销瓷因为是在明清时期直接销往西方的,所以外国的学者在断代的问题上不是凭眼学而是靠资料,所以形成了和我们的断代方式截然不同的一套方法。 我们凭眼学标准件来断代,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说:康熙瓷器瓷质比较坚硬,青花色泽翠丽层次...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特别是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目前处于混乱状态。相同或相似的器物,有时在不同的著作中所断年代早晚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著作中,有时断代结论也不一样...
中国的织绣虽然起源和发展都很早,伹作为藏品文玩的历史与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等比较,则相对较晚。目前所见的实物,除考古发掘出土的之外, 传世品中年代最早的为宋代缂丝。宋代缂丝以其独特的技法再现了书法绘画艺术的魅力,受人珍爱,被称为"画绣"。明代已有人郑重地收藏这类作品。在清代,清皇室是织绣艺术品的最大收藏者,民间的织绣品收藏家也日益增多。清末民初,有些收藏家已开始从事织绣艺术的鉴赏、收藏的研究,...
古代的金银器出土时,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它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沾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以含有一定成分的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富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 ...
约在明正德、嘉靖时期开始,德化窑开始烧制青花瓷。到清初时,德化青花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从烧制白瓷为主转变为以烧制青花瓷为主的一个重要窑口。据统计,在乾隆年间烧制青花瓷的德化窑址已达277个之多。 德化青花瓷与景德镇青花有着密切的联系,青花纹饰深受景德镇青花的影响,这主要是师资来源于江西景德镇。他们带来了很好的枝术和一部分原料,促使了德化窑的发展。 德化青花瓷以其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