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为全面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安徽博物院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了馆藏古钱币的整理和科学保护。 安徽博物院馆藏古钱币逾5万件(套),约占馆藏文物数量的四分之一,年代涵盖较广。由于馆藏古钱币数量巨大,仅有88件经过专家鉴定,大量钱币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整理,存在着数量登记不精确、年代分类不准确、锈蚀日益严重等问题。实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以来,为了摸清家底,加强文物保护,...
【摘要】古城村1号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乡古城村。1995年6月,古城村村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了石块、佛造像及陶瓦等遗物。经研究,这些遗物来自1号寺庙遗址。佛造像质地有白石、灰色砂岩及泥质陶等。石造像种类较多,有佛坐像、佛头像、菩萨造像、莲花化生、千佛、头光、背光、莲台等。建筑构件有筒瓦、板瓦等。综合佛像、瓦作遗物的形制特点,初步推测,古城村1号寺庙址的年代不晚于渤海国建国...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湖南省文物局于11月27日组织专家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对“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项目”进行结项验收。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等出席会议。 验收会上,评审专家组详细听取了项目单位的结项报告,现场考察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和整理出版成果,经过质询讨论,认为该项目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流程合理,管理创新,注重质量,成效显著,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约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1996年,10万余枚三国简牍出土于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街某商厦建筑工地,数量超过全国各地已出土简牍的总和,内容涉及三国孙吴长沙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11月27日,湖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对“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项目”进行结项验收。 以故宫博物院研究院陆寿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候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宝中等...
最近几年,先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后来又是疑似“曹操墓”的发现,坊间和学界对三国都非常关注,掀起了三国热。因此,我对作者的这本书也充满了期待。 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十分厚重,当然不是指这本书的厚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而是说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精美、大气,排版、校定都很精细。显然,作者柯美成先生和人民出版社花费了很大精力和心血在做这件事。于是,我认真地拜读了这本巨著,总体上感觉这本书在以下这几个方面很...
(1)11月2日,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三趾马动物群古生物化石。 近日,为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和提升展示效果,国内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之一——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组织技术骨干和科研人员对馆藏的近万件古生物化石进行整理修复,并对展厅重新规划布置,以系统展示奇蹄类三趾马、鼬鼠、巨鬣狗、巴氏剑齿虎等古生物化石。此次大规模布展工作预计11月底结束,届时部分珍贵古生物化石将在布置后的新展厅...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学生激增,校方无奈扩容,拆除重建时竟发现原来教学楼底下是一古墓群,从东周到宋朝皆有,古墓重重叠叠。引发众多民众前去参观,老校区暮最为密集目前已经清理完毕初步认定为平民墓区,大量陪葬品出土。 郑州一小学由于老教学楼老化,建筑面积小,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所以,就拆除重建。 没想到就在拆除时,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物探,发现这里面有大量的古墓,东周时的墓和唐宋时期的墓重重叠叠。 ...
要把古籍整理好,还需要掌握哪些有关的学问?这些学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古籍通用的,再一种是某些古籍所专用的。 各种古籍通用的,有: 目录学。这不是图书馆工作所需要的讲如何分类编目的目录学,也不是讲我国分类编目历史的目录学,而是讲我国古籍源流的目录学,即是指在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古籍,现在还保存了哪些重要的古籍,作者是谁,内容是什么,在当时和今天各有什么价值等等,因此,严格地讲可称之...
古籍整理加工究竟包括哪些方法或所谓方式,以及哪些重要的工序?对此,现在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说法,这里姑且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1)选择底本。这不是整理古籍的方法而只是整理的一个工序,但在所有工序中是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工序。古籍不论用哪种方法来整理,都必须尽可能选择好底本。而选择好底本,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问。 (2)影印。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由于具体影印是印刷厂的事情,有了底本就可以送印刷...
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万寿寺还保存着5600余册可移动文物普查带你走近这套尘封的“龙藏” 2013年,湖州启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而现保存在道场山万寿寺的清光绪三年前印乾隆版《大藏经》,正是第二阶段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万寿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五代吴越王钱镠题名为“正真禅院”,北宋改名“妙觉寺”。宋神宗元丰三年敕赐“护圣万寿禅寺”。宋宁宗时被钦定为“五山十刹”中江南名刹第二。...
15日,记者从青海民族出版社获悉,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语委办负责整理的清代藏文古籍《松巴·益西班觉文集》(下称《松巴文集》)目前已完成整理校勘,将于年底与读者见面。 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7)出生于青海湖西南靠近黄河沿岸的托勒地区,为青海佑宁寺五大囊欠活佛之一,是清代蜚声蒙古、藏、土等民族的著名佛学家、班智达(大学者之意)。其著作共9函89部,内容涉及佛教、历史、诗词、医药、历...
著名文史学家、编辑家宋云彬旧藏书画捐拍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嘉德将在11月秋拍推出宋云彬旧藏书画专场公益拍卖,所得款项将组建国内首个民间筹资的古籍整理出版基金。 宋云彬生于1897年,逝于1979年,年轻时曾参与编辑《野草》、《民主生活》周刊、《文汇报》的《青年周刊》等进步刊物。后独立完成《后汉书》点校、整理本《史记》,被誉为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有《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
当你和你的朋友在三镇各处见到一幅幅精美的石刻,或碑文,或摩崖,你肯定想知道是谁写的、谁刻的,哪个年代的,有什么意义?昨天出版的蔡华初《千年刻石话遗真》中都能找到圆满的注解。 这本武汉目前唯一的摩崖石刻专著中,收集各种石刻拓片150多幅,有龟蛇山上的摩崖石刻、有三镇里弄的园囿碑刻、有宗教寺庙的佛头铭、还有上个世纪初武汉工业发达时期的工厂界碑,更多的是艺文碑、记事碑和各种墓碑等。这是作者蔡华初30多...
近日,方家洲遗址出土文物整理工作已完成第一阶段分类、装袋装箱及标记工作,即将进入测量和描述阶段。 从今年3月起,工作人员对2千多袋出土石片、石块按石材质地、用途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装袋装箱及标记。基本完成了整理工作的第一阶段。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遗物进行称重、测量,省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还制作了电子表格。通过对这些分类好的石片称重、重新合并装箱,共计整理出S类石片251箱,SD类石片14箱,SPD类石...
7月2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粮站,对2014年出土的凌家滩环壕遗址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整理。 2008年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探寻活着的世界”为目标,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发掘,寻找生活居住区遗迹遗存,了解凌家滩高度发达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去年,在对凌家滩遗址外围的环壕发掘时,出土了数万件文物,以陶片居多。现对环壕遗物进行整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凌家滩先民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