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片资料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一个名叫柯家村的山冲之间,它也有着与“哥窑”相同的故事。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这个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不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
在古代,执壶是喝酒的器具,最初的造型是以青铜器为原型设计而来的,并以罕见的纹饰而在藏品市场中著称。唐宋年间,执壶已然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流行的一种饮酒工具,尤其是以宋代的青白瓷最为知名。在此基础上,壶身也由之前的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等造型,逐渐演变成器身渐高、通体带有4-6条瓜棱,线条细长,微曲壶口,曲柄较高,平底变身圈足,并附带有注碗相配的玉壶春瓶式款式,该款式的玉壶不仅蕴含有浓厚的中国古代...
宋徽宗文绘图 桌子上的注壶与注碗成套出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盛酒和饮酒的器物便应运而生了。中国古代用于盛酒、温酒、饮酒的各类器具皆为酒器,酒器的材质有陶、青铜、瓷、木质、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其中以青铜器、瓷器和金银器最为常见。 河南禹县白沙2号宋墓墓主夫妇宴饮图中的注壶与注碗 礼以酒成 酒以器盛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明晚期,通高13.2cm,口径7.6cm。清宫旧藏。 壶为紫砂胎,方体,圆口,曲流,环柄,壸门足。通体髹红漆,雕山水人物纹样。壶体四面开光,内刻单线回头天锦和方格“卍”字地锦,分别雕刻松荫品茗等山水人物图案,开光外刻龟背锦纹。壶盖面与肩部雕饰吉祥杂宝纹,盖钮雕作莲花形。壶柄与流口雕饰飞鹤流云纹。壶底髹黑漆,漆下隐现描红漆“时大彬造”四字楷书款。 以紫...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
五彩瑞兽纹瓜棱执壶,清康熙,通高13.5cm,口径4.5cm,足径10cm。 壶体瓜棱状,直口,有盖,金属流,壶底有三足。壶身以五彩绘瑞兽麒麟,伴以花石园景,色彩艳丽,构图饱满,造型十分独特。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点彩执壶点彩执壶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最初的造型由青铜器发展而来,作为一种酒具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日用生活器皿,执壶在唐宋元明清的各个窑口均有烧造,且极具时代特征。唐前期器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 蚌埠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长沙窑点彩执壶(见图)。该壶口径5.5厘米,底径9厘米,高28...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 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 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
瓷器走到清朝,又步入了另一个高度。清瓷不仅复古,也在创新,尤其是新颜料的出现,使得瓷器的釉色不仅流云泻玉,而且色彩繁复,五光十色,云蒸霞蔚,其中的美人醉釉便是清瓷极具代表性的一类釉色。 美人醉釉是清代康熙年间,在御窑厂烧制的一种铜红色釉。由于其有深红,有暗红,色调淡雅,风轻云淡,如醉后美人脸上的红晕,如纷纷飘落的桃花,又如豇豆那种自然色的红艳,也有的带有斑斑点点的苔斑,就好像久未走过的石板道,生...
青花三果纹执壶,明宣德,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盖面及近底...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 楼钢说古陶瓷之十四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 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下部饱满,圈足。一侧置长流,流与颈间连以横片。另一侧置曲柄,连于颈、腹之间。通体青花装饰,口沿下饰回纹,颈部自上而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绘菊花纹和山茶花纹,近足处绘莲瓣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壶附盖,盖面绘缠枝花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优美,纹饰布局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
村民家中挖出的唐代古井 近日,沧州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村民张呈和在自家菜地里挖出的一口井被鉴定为唐代古井,同时还出土唐代小执壶、扑满(存钱罐)、拴马石等文物。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表示,这口唐代古井对于旧城古城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 张呈和家位于旧城村南头,位于古城基北大约50米左右的位置。据张呈和介绍,这口古井是2015年夏天他和儿子在院子里翻土种菜时挖出来的。“刚翻土时那里有些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