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笔者收藏了一只宋黑釉描金梅花双凤盏,此盏小巧玲珑,高3.8厘米,口径10.9厘米,底径3.2厘米,制作灵感应当来自吉州窑名品剪纸梅花双凤盏。 描金毫从盏心向外四射,恰似万道金光光芒四射。左右一对凤凰,凤首向下(心)展翅飞翔,形成美丽的双凤朝阳,三朵梅花排成一行,点缀盏壁。看后叫人拍案称奇。此盏描金笔法精细,金色千年不褪。凤凰和梅花留白形式巧夺天工,充分展现了宋代工匠的创造智慧。 同类的...
此梅花盏和高脚盘是典型的五代器型,盏高4.5厘米,口径8厘米,胎体轻薄,呈五瓣梅花形;高脚盘高3.8厘米,口径10.8厘米,足高2厘米,足径4.8厘米,胎体厚实。胎皆呈灰白色,施釉较薄且不够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已接近北宋影青,有极细纹片。 梅花盏和高脚盘承继了唐代金银器的造型遗风,系手工捏塑成形,故胎体虽薄,却不甚均匀,凹凸不平且有爆釉,由于存在这些工艺上的缺陷,到北宋已不见此形制,而出现一...
建窑创烧于唐代,到北宋末期至南宋时期到达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结。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地区,中国古代窑厂多以地区命名,故名建窑。建窑主要烧制黑瓷为主,由于宋代斗茶的兴起,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窑大量烧制碗盏类产品。熟知的有曜变、油滴、兔毫等。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
作者:李忠超,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这件唐代长沙窑的碗,因型小故称之盏,盏的造型为四出葵花形,敞口,尖唇外侈,腹部圆收,器物表面施黄褐色釉,盏心装饰有“美酒”二字,应该是一只用来饮酒的酒盏。 相对而言,这件书有文字的小盏,显得朴实简单许多,既没有彩绘图案,也没有开片,整个器物统一于单一色调之中,粗看之下甚至会令人觉得乏味,但如果细细揣摩,就会发现酒...
宋 吉州窑 黑釉木叶茶盏 (一对) 茶,在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着有意味的角色。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又有“琴棋书画诗曲茶”的脱俗,可谓占得务实又得虚灵。国人又历来讲究“美食不如美器”的器用之道,对于茶器的用度则更为挑剔。 一路走来,可以得见,在从粗放式羹饮向精细慢品的饮茶变化中,茶器亦由古朴向精致进发。细说起来,或许可以这样形容:中国的茶具出于粗陶而精于瓷,精细之不足故纹路之,纹路...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微博)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 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 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
吉州窑,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古窑,创于唐代,盛于宋代,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是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在历史上起过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饮誉中外。 据史料记载,在中...
为制造建盏生意繁荣的假象,俩男子在朋友圈盗用他人的建盏图片。 而后,他们向建盏收藏爱好者实施诈骗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9日讯 卖新建盏不赚钱,南平市建阳区的两名男子转变“思路”,找出了一条新的“发财之道”。二人申请加入一些建盏收藏爱好者的“微信聊天群”,不断添加群内的建盏收藏爱好者为好友,随意盗取他们“朋友圈”里的建盏图片,并发到自己“朋友圈”,营造出生意繁荣的假象,而后...
黑釉瓷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晚期,盛行于唐代,极盛于宋代。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摄氏1300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兔毫。兔毫在宋初已出现,最早烧制兔毫黑釉盏是福建的建阳窑,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窑也烧造兔毫盏,但数量少。耀州窑黑釉盏的生产规模仅次于耀州青瓷,但存世不多,完整的耀州瓷兔毫黑釉盏...
盏,通常指用于喝茶的碗杯类茶具。盏托是指放置茶盏的托盘。盏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盛行,盏托推陈出新,有的口沿卷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明代托口微鼓,也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清代盏托为圆形。 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的固定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定州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北宋白釉“官”款花式口托盏(图1)...
宋朝黑釉茶盏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雪平,原题:宋朝的茶具文化:黑釉茶盏的釉色与斗茶 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黑釉瓷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也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高潮期。这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盏也作琖,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称碗,宋代文献亦称为瓯。盏,小杯的意思。 ...
宋建盏历来被古陶瓷界遵称为“非列入五大名窑却胜过名窑”!日本收藏界更将它奉为圣物,轻易不予示人,每七年祭奠它一次,无论是建窑兔毫盏或曜变天目盏都被拥有它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尊为镇馆之宝。 至于说到建窑鹧鸪盏,查遍日本所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藏品资料,未见到有完整器的记录,在我们国内收藏界也视一残片为珍宝,足见它的珍贵和稀有!那圆而晶莹的白点犹如鹧鸪胸前羽毛上的白色斑点而得名,也有名“珍珠盏”之称谓,...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建窑不算大类。我之所以关心它,是因为它遍体黝黑,“其貌不扬”。茶具首选当然是薄胎细白瓷。青瓷也是佳品,我经常喜欢在泡龙井明前茶时,刻意以绿对绿,或豆青或粉青,茶盏上漂浮着碧绿茶叶,都有一种层次丰富的基调在。 十数年前在日本淘得一对古陶器,是咖啡杯,灰石黝底,粗粝浑朴,糙纹环布。曾突发奇想,试试“混搭”:用最好的龙井泡茶,但糙砺的口...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陕西·宝鸡·千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宝鸡市千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一、 简要描述 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又名“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击节乐器小铜碗和演皮影需用灯盏照亮子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即月琴)而得名。l958年易名“华剧”,一般仍称“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