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代(907-960) 高5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斜直壁,圈足,足脊无釉。内外施淡青色釉,釉面温润,胎质细腻。耀州窑创烧于唐,宋金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产品质量在北方民用青瓷之中属于上乘,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唐 长15.5厘米,宽12.3厘米,高5厘米 器为四瓣花形,中间椭圆。外撇式圈足,与托贯通。抛光精致。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出现较精细的饮茶法,敬茶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待客礼仪,茶具也随之从饮食器中分离出来,出现了许多新器形。盏托在唐代很流行,以瓷器为主,也有做成金银器等材质的。
宋 北宋 高6、盏口径9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盏与托盘的口沿均呈六瓣花形,外壁有轮旋时所留旋削痕,分瓣处是在轮制成型后,再用棒状工具按压而成,故旋削痕亦随之呈波折状。釉色白中偏黄,釉下施有化妆土,釉层薄,盏和托盘的口沿隐约露胎。 茶托早在南朝时已经出现,至宋代时饮茶之风盛行,茶具愈加考究,茶托上的托圈口径加大并且加高,使盏的底部较多套入托圈内,茶水不易洒出,更加...
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永吉镇。唐至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后来形成以建窑为主的黑瓷系,同时也兼烧青白瓷和青瓷。建窑黑瓷釉色黑而润泽,器物内外均施釉,底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因烧制时所含氧化金属的作用而形成窑变花釉,有的釉面呈现黄色或褐黄色,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丝状纹,俗称“兔毫盏”。 黑釉器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等,尤以自然形成的窑变花纹著名。兔毫釉在漆黑发亮的釉...
春秋 盛食器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 高19.5厘米、口径23.2厘米 铜盏盖上有握手和4个环钮,器有2兽耳和2环耳,下有3个足。盏盖握手及器下三足镂空,玲珑剔透,铸造工艺精致,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是先将易熔的黄蜡制成蜡模,然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再经烘烤使黄蜡流出,形成型腔,最后浇铸铜液成器。与此器同出的一件铜禁,亦...
汉 东汉 食器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9.1厘米、口径17.2厘米 青瓷采用瓷土作胎,通体施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这个青瓷盏釉色光亮,质地纯净,叩之声音清越,代表了东汉时期青瓷器的发展水平。
南北朝 南朝 茶具 福建省福州市出土 托直径约16厘米,盏直径约12厘米 这件器物由上部的碗盏和下部的托盘组成。汉代至南朝时期,人们喜好饮粥茶,即将茶叶放入炊具中煮,有时还加入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茶煮好后盛入盏中,荼盏放在托盘上,不致烫手。
进入读图时代,读图比读文省时便捷直观,成为一种选择和时尚。收藏中,有时看实物、看精美图片,要比看半天的文字解说,感受更深一些。实物大于图谱,古陶瓷残件远比完整器多,存世的实物远比收录图谱中的多。有关宋元瓷器的图册不少,但收录的黑釉盏完整器不多,品种也就那么几个。而从出土的宋元黑釉盏标本来看,除了纯黑器、酱釉器、白辐轮器外,建窑、吉州窑、广元窑、邛窑、当阳峪窑等众多窑口,当时生产的茶盏品种可谓千变万...
茶叶的食用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神农氏时代,到汉代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六朝时期在长江流域饮茶已蔚然成风,甚至有些人嗜茶成癖,但早期的茶具保存至今的甚少,故而近年出土的一批青瓷茶具尤显珍贵。 在江西吉安县长塘乡南朝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墓中出土过一件造型别致、纹样华美的青瓷茶托(图1),该茶托分为茶盏和托盘两部分,茶盏口径15.5厘米,底径6.8厘米,高8.2厘米;托盘口径22.2厘米...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瓷器口沿、足底包镶金银扣有一个兴起、流行到衰落的过程。器物口沿用金属包边,早在汉代即有之,那时的漆器在口沿部位包金、银或铜,称为扣器。口沿镶金银的瓷器主要出土于墓葬、窖藏和水井之中,而窑址中目前尚未有发现。目前发现的口沿包镶金银扣的瓷器,最常见的是北方的定窑和南方的景德镇窑产品。 笔者藏一圆口上包镶银扣的宋建盏(见图)。...
建盏是古瓷明珠,是建窑的骄傲,是中国福建的骄傲。窑址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无论从造型、品类,或是釉色、胎质等方面看,芦花坪窑址生产的黑釉碗在建窑各窑中都是较成熟的产品。该窑生产的油滴釉盏及带“供御”、“进盏”字样的产品都是名贵的瓷品,为世所珍。据无锡市博物馆原馆长顾文璧先生考证,建窑烧制“供御”、“进盏”的鼎盛期,“主要是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名称:青釉牛形灯盏 类别:瓷器 年代:东晋 规格:高13.4厘米,底径17.5厘米 简介:青釉牛形灯盏的胎色灰白,施青釉。有细小纹片。底为浅腹盘,盛油用,中央有一上鼓中内收往下渐扩大的瓶状体,顶端和末端后壁均有方孔,用作插灯芯。上部前端饰一牛首,双眼和嘴施褐色点彩,瞪目俯视,炯炯有神;后端有一由盘口往上渐收和弯曲的执手,高于瓶口而延伸到内沿。肩中和下腹两侧有上下叠压的四肢,...
宋代吉州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窑瓷器生产地,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故也称永和窑。吉州窑瓷器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剪纸贴花、白釉褐花、黑釉彩绘、胎釉剔花、捏塑雕琢、窑变兔毫纹、玳瑁纹、鹧鸪斑、木叶纹等工艺纹饰,充分体现了当时吉州地区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尽管吉州窑与贡瓷官窑无缘,但它的丰富多彩和贴近民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广袤的市场,成为宋代不可或缺的窑口之一。...
宋时盛行“斗茶”,黑瓷因为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况,故黑瓷的代表——建盏大受欢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色、褐色纹,犹如兔身上之毫,所以称“兔毫盏”。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除建窑外,当时全国其他众多的窑场也生产这类造型的黑釉盏。 最近笔者有幸收藏到一件出土于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