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月初十耍社火”是西府人的惯例,意思是从正月初十以后到正月十五之前这段时间,农村人走村串户耍社火。近几年,社火这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城镇越来越少,反而在一些乡村,社火的表演丰富了正月农村的人的精神文化。2月17日,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街道上聚集了不少村民,原来这里下午将有一场血社火上演。 早上,人民网记者就早早赶到村子,希望能够抓拍到一些精彩画面。但是,村里人也说了,血社火的化妆过程是绝对...
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工作成果,将“雄鹰”专项行动引向深入,针对冬季田野文物犯罪高发的特点,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决定从2015年11月23日起至2016年2月22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冬季田野文物巡查行动。 这次行动由市文物旅游局局长徐烨、副局长王锁劳、市公安局副局长高宽宁带头,市文物、公安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督察组,具体负责巡查和督查工作。各县(区)根据各区域特点,由主要领导负责,抽调专...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变身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院方强调只是更换了院前标识,绝对没有改名。 近日,有网友“在下土豪”发微博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名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引发多方关注。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表示蔡理华表示,省局并没有收到宝鸡方面更改名称的申请,而且按照相关规定,要冠以“国”字头称谓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院方11月17日回应此事时强调,博物院的名称并...
近日,一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更名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起市民的热议。该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此举并非更名,而是变更了博物院标识。 11月17日,华商报记者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多个经过官方认证的微博和网友都转发了此条消息。图片中的工作人员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标识前的“宝鸡”二字取下,并将“中国”换上。大多数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此举,认为提升了宝鸡文化的影响力。但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周原遗址盗掘古墓案有了判决结果:樊某某、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1万元;雒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8000元。 这个判决结果是新鲜热乎的,盗掘墓葬的违法事实却要从去年8月讲起。2014年8月,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周原遗址出土了一辆青铜马车,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引起文物考古界的广泛关注。生活在周原遗址周围的这三位农民围观了这辆豪车的出土后,便萌发了“挖宝”发财...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曾孕育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古代文明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如果说殷商青铜看河南,那么西周青铜必看宝鸡。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分...
7月13号,在宝鸡蟠龙新区一个施工现场,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挖出五件青铜器,经文物专家初步判断,这五件文物为明清时期的宗教法器编钟。 据了解,当时挖掘机在挖开一处地基时,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碰撞声,工地负责人立即叫停挖掘机,刨开土堆一看,竟然是几件青铜器,工地负责人立刻上报,并保护现场。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工地保护意识比较强,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妥善保管了。经我们现场勘查,它应该出自一个窖藏...
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在消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发现一座汉代古墓葬。 出土的文物 宝鸡眉县营头镇第二村坡村民在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削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眉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后,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灶、铜镜等10余件文物。 记者从眉县博物馆了解到,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
取土时,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挖出了一座青砖古墓。村民没有哄抢,而是及时向文物部门汇报。7月3日,眉县营头镇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出土10件陶器及铜镜铜碗等物。 发现古墓的是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村民孙师傅,他说,当天下午他正在距离第二坡村村委会10多米远的土壕挖土,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突然挖出了许多青砖。随后,他就发现了一座青砖古墓。 考虑到可能是有文物价值的古墓,他立即告诉了正在值班的村委会领导。随后,村...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个“土疙瘩”。清理发现,竟是12件精美的青铜器。 挖掘机铲土崖挖出几个“宝物” “一铲子下去,倒出的土里好像就是个青铜片。”昨日,回想起挖出“宝物”的过程,魏炳祥仍很激动。 魏炳祥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他在自家后院一个近10米高的土崖取土时,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的一铲子土里好像有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他又“狠狠...
据悉,宝鸡北首岭遗址东侧断崖防护加固工程日前开工,为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期进行试验段工程,在长60米、高30米的崖体上开始保护加固作业。 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村落,遗址范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中心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4米以上,2006年被国务院确立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遗址东临金陵河的一面是断崖,长期以来受到洪水冲刷和雨水冲蚀不断坍塌,毁失了...
为庆祝第39届“国际博物馆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围绕“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博物馆日”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本次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全部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办。为了使宣传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广大民众踊跃参与,5月18日当天,青铜器博物院取消周一闭馆,照常免费开放,推出定时免费讲解,并引进秦晋之好——“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华展...
晋侯壶 昨日,“秦晋之好”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103件珍贵文物亮相。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青铜器和玉器两大类,大部分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遗址。特别是晋侯壶、虎形灶及侯马盟书、陶模、陶范,不仅造型精美、纹饰华丽,展示了晋国的历史,更能展示和研究青铜器的铸造,具有重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晋侯壶,高68.8厘米,腹最宽3...
4月28日,“秦晋之好—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在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该展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将展至6月24日。 此次展览共展出103件珍贵文物,主要分为青铜器和玉器两大类,大部分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遗址。特别是晋侯(臣)斤壶、虎形灶及侯马盟书、陶模、陶范等,不仅造型精美、纹饰华丽,展示了晋国的辉煌...
连日的降水,导致宝鸡市高新区小村村路边的一处水渠发生了塌陷,可当村民们前去查看时发现,这个塌陷的坑中,竟有一座古墓。而经文物部门详细勘察,确定古墓为清代墓,但墓壁上发现盗洞,疑似已被盗。 14日,陈仓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发现古墓后,他们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勘察,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座古墓为清代墓,墓内有精美壁画和砖雕。但不幸地是,古墓墙壁上发现了盗洞,根据以往发掘经验判断,古墓已经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