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诗里的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 全胜白接篱。 山人不照镜, 稚子道相宜。 ——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 昔君乌纱帽, 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 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 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 坟树正秋风。 ——白居易《感旧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
船工开道、小贩云集,文人品茗……6日,4000余名观众在中秋长假第一天,专程赶到中山市时代云图去观赏《清明上河图》3D动态版本,体验“穿越之旅”。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造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次在时代云图展出的3D动态版本《清明上河图》以原作为蓝本,将原作放大十倍,以55×4米还原了宋朝汴京九百多年前盛景。 记者现场看到,3D技术手段使得画面动起来,在昼夜更换的场景中,客官...
邦瀚斯 明代五彩四方瓷盒 据悉,邦瀚斯亚洲艺术专场拍卖会上拍的明代五彩四方瓷盒在拍场上大受追捧,最终以超出最低估价3000美元的五十多倍成交。 这件明代五彩四方瓷盒最初估价为3,000到5,000美元,在各位买家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最终以152,000美元成交(含佣金)。 两个月前,邦瀚斯拍卖的一件明代龙纹瓷盒以146,000美元成交,超出了估价140多倍。 邦瀚斯...
小巷土路上一块绊人的石头,或许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大兴区旧宫镇的万聚庄,市民发现一块荒废的石料,竟然是古墓里的一块墓志铭。 近日,市民吴先生经过万聚庄一条无名小巷时,险些被土路上一块石头绊倒。他定睛一看,觉得这块石头似乎并不简单,看起来好像是古墓里的出土物。 近日,在吴先生的指引下,记者在万聚庄找到了这块石料。石料斜插在泥土当中,露出部分上书篆字两枚,为“墓、官”二字。石料...
浙江省温州市文物调查工作人员近日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南城墙修复工作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被深埋地下450余年的明代古城墙基址。 这次发现的古城墙基址位于城墙东南转角地下1米多处。墙面由一块块丁头石整齐地堆砌而成,石头大头侧朝外,细头侧朝内,墙面呈现下大上小的建筑形式。古城墙基址宽约4米,长约200米,分为里墙与外墙,里外墙间用瓦砾进行填涂。 据温州市考古所副所长梁岩华介绍,以往...
郑鄤墓碑 近日,市民郑燮贤先生向武进新闻网反映,称明代晚期常州名人郑鄤墓葬在武进遥观被发现,不过墓保存情况一般,周边环境糟糕,亟待保护。 郑鄤(1594~1639),是晚明党争的牺牲品,其人和史事在《明史》、本地方志上有记载,字谦止,号峚阳,明代武进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天启六年,杨涟、左...
不管是安土重迁的人们,还是去国离家的游子,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秋节,其实像春节一样,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一个文化符号。 提起中秋你会想到什么?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学生说:“一想到中秋节,想起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淄博市民陈越说:“中国有一些很美好的神话传说,都是跟月亮有关的,比如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等。” 德州市民周红雪说:“中秋愿望就...
“……先生以布衣之身,起于巴蜀之鄙,凭满腹经纶,经科举入仕。行走于辇毂之下,顾问于天子左右。修齐治平,功盖古今;道德文章,堪称不朽……”昨日市政协学习文史委部分委员在涪陵视察调研历史文物保护工作时,冒雨前往涪陵区大顺乡周煌陵,为这位在200年前写史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清代名臣举行诞辰300年祭拜仪式。 周煌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代涪州酒店乡(今重庆涪陵大顺乡)。干隆二年(1737...
第五届艺术广东将明确划分传统艺术及收藏品、现当代艺术品、艺术衍生品三大展区。 传统艺术及收藏品展区,名家名品荟萃。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监制的首批古琴将在真土堂展位亮相;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统称“清末海派四大家”的吴昌硕,其作品《四季花卉》将由西泠印社展位呈上;广州崇正拍卖公司将带来近现代书法名家黄士陵、吴大徽 溥儒的书法四联精品;岭南画派第二代的杰出代表黎雄才的《泉声图》、“以白压黑”...
8月下旬,记者来到南岭腹地的汝城马桥,寻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号称“湘南王”胡凤璋的老宅。没想到闯进了一个“明光”、“清风”、“民采”的世界。 误会 一般人只晓得这里是胡凤璋老巢,却淡忘了村名“石泉”。 马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何学斌告诉记者,石泉村保存有明清至民国建筑200多栋。这些古建筑大致分为四个群落:即以明代知府第为代表的官宅建筑群,以胡氏九兄弟豪宅为代表的民宅建筑群,以胡...
近日,云南气象博物馆和西山区气象科普馆双双登上“昆明市博物馆地图”,开辟了宣传气象文化的新渠道。 在该专业地图对应位置上,除了标注出两馆名称外,另附有简要的文字介绍、位置说明,图片等信息,市民很容易“按图索骥”。
神秘的篆符 工作人员在仔细辨识方碑上的文字 残存的文字 残存的棺木与棺材钉 9月4日,我市在柳北区跃进路富鸿·蔚澜湾小区附近的工地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从当天下午开始,对古墓的抢救性发掘一直持续到9月5日凌晨3点。这座十分让人期待的明代古墓以巨石封口,看似颇具规模,然而考古发掘却仅获一块方碑和残存的此许棺木、几根锈迹斑斑的棺材钉,让人大失所望。 不过,这块边长约3...
日前,河北青县文保部门在流河镇姚庄子村一户姚姓村民家中发现一份保存完好的明代封官诰书。专家称,这份被姚氏家族精心保存了620年的诰书从明洪武二十七年到正德元年时间跨度长达111年,记载了明开国将领孙兴祖及其后人的军功、世袭和封爵,其中洪武三年后,对孙兴祖的记载与清代所修《明史》大有不同,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对完善明代历史有所裨益。 姚氏家族保存的这份诰书长约150厘米,宽约40厘米,材质...
由我国8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15年潜心研究推动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已实现圆明园全貌90%以上的数字复原,其多项数据指标均创下世界园林遗址研究之最。 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主持人、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介绍,这次复原工程共清理收集档案10000余件,完成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1个圆明园景区,128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工作。其数据规模之庞大、史料之珍贵,在世界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