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窦胡娘墓志拓片 窦胡娘墓室(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供图) 记者16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2月至3月考古人员在长安区高望堆村西发掘清理了2座唐代古墓,出土墓志揭示墓主为唐高祖李渊外孙女窦胡娘及女婿长孙无傲,同时也是唐高宗李治的表姐和堂舅。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宁琰介绍,长孙无傲墓位于夫人窦氏墓西侧,形制为长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式土洞墓,其夫人窦氏墓形制则为长斜坡墓...
研究发现埃及古墓木乃伊死亡时间比以往认知还早1500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国外专家通过11年的研究发现,埃及古墓内出土的木乃伊死亡时间比以往认为的还要再早1500年,改写了我们对于古埃及文明的认识。干尸被发现时墓内有防腐剂,防腐剂成分包括松树脂,植物提取物和动物脂肪。同时,干尸身上还包裹着亚麻状的纺织品,亦具有防腐作用。目前,在20世纪30年代收集的亚麻纺织品样品展览正在大英博物馆举...
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 出土器物青瓷簋,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 7月下旬,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 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朝向96°。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
记者16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2月至3月考古人员在长安区高望堆村西发掘清理了2座唐代古墓,出土墓志揭示墓主为唐高祖李渊外孙女窦胡娘及女婿长孙无傲,同时也是唐高宗李治的表姐和堂舅。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宁琰介绍,长孙无傲墓位于夫人窦氏墓西侧,形制为长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式土洞墓,其夫人窦氏墓形制则为长斜坡墓道四天井单式土洞墓,两座墓室相距一米,均坐北朝南,依次由墓道、甬...
山西晋城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一处5×8米的开方地层中发现三处万年前的火塘、多粒禾类植物种籽和一些石器、石片。负责此次发掘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说,发现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两万年前人类的一个栖居地。关于发现的禾类植物种籽,需进一步做成分化验和碳14测定,才能确定种籽的所属时代,可能为探讨当时人类行为社会特征和对植物起源的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
据福建南平市博物馆表示,福建文物考古专家近日根据延平区樟湖镇村民提供发现野外文物的线索,在该镇剧头村泗洲峡山上进行现场考古调查,发现“泗洲佛”石雕一尊(高约70厘米)。 同时发现的还有,石香炉一个(正面浮雕双龙图案),实心石花瓶一对,现场的两根石柱上阴刻“南天映月泉,西土云随锡”对联。 根据文物专家分析,这些文物大约制造于明代初期。“泗洲佛”在当地并不多见,而这尊泗洲佛不仅时间久且...
在河北滦平县金山岭长城脚下一户农民家中,收藏着一大一小两个圆锥形石器,小的直径13厘米,高13厘米,重约2公斤,大的直径17厘米,高22厘米,重约5公斤。经长城专家鉴定,这两件石器为明代守城将士捣粮用石杵。 据收藏者介绍,这两个圆锥形石器是在滦平县涝洼乡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附近发现的,一直不知道石器的用途。近日在金山岭长城管理处文保人员的帮助下,收藏者联系上了中国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 ...
2014年8月7日,记者从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日前,县地方志工作人员野外考察期间,无意中发现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 据介绍,8月2日,县志办工作人员李雁彬、陈新荣在秦安县安伏乡李家河村锦带峡考察期间,发现了这处隐没于山野的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该石窟位于莲(花)叶(堡)公路葫芦河西岸临河悬崖上,共3处,佛像座基尚存。在半山处有一较大的天然石龛,顶部有历代...
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在张家口阳原县大田洼乡发现并确认了“黄灰红”标志性地层组,将为已知及今后新发现地层比对提供可靠参照,并成为一处考古地标。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目前在大田洼地区基岩断层的北部发现了一套“黄灰红”三色连续叠压地层组,这一地层组介于半山文化层和马圈沟ⅰ文化层之间,从东部的岑家湾村一直向西延伸至郝家台,具有普遍分布的特征...
为进一步确定“米仓道”恩阳段水陆路的分布及走向等基本情况,6月19日至7月30日,恩阳区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米仓道”恩阳段的考古调查,并取得了较大收获。 工作人员对“米仓道”途经的恩阳镇、柳林镇、青木镇、花丛镇、尹家乡、石城乡等6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调查,采用GPS卫星定位仪,精确了“米仓道”恩阳段线路走向和接点,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新发现了4个石刻、4块木匾、3...
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在张家口阳原县大田洼乡发现并确认了“黄灰红”标志性地层组,将为已知及今后新发现地层比对提供可靠参照,并成为一处考古地标。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目前在大田洼地区基岩断层的北部发现了一套“黄灰红”三色连续叠压地层组,这一地层组介于半山文化层和马圈沟Ⅰ文化层之间,从东部的岑家湾村一直向西延伸至郝家台,具有普遍分布的特征...
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大足区城东的宋代墓葬群清理墓室里精美的石刻造像。 今年7月底,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和龙岗街道先后出土两处宋代墓葬。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随即组成工作组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并将墓葬雕刻整体搬运至文物库房保存。墓葬出土了记载墓主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事迹的墓志,以及铜镜、陶碗、陶盏等随葬品,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由于宋...
贵州考古学者近日发现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在全国同时期的古墓葬中并不多见。墓葬的规格很高也很奢华,就连棺材上使用的抓钉,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东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这座古墓的历史悠久,距今已经700余年。 据了解,这个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木椁...
记者从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获悉,经过20多天的水下考古调查,黄骅又发现一批海捞金元时期瓷器,这些瓷器的窑口、器型、年代都与这个市海丰镇遗址出土的瓷器十分相似。 此次调查由黄骅市博物馆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联合开展,旨在对黄骅市境内水下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相关文化遗存进行摸底调查,以进一步了解掌握黄骅有价值的历史、水文及实物信息,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水下考古勘探和发掘做前期准备。 ...
在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可以看到,辽上京皇宫北侧与西侧有两处探方,西北角一处已经完成挖掘,清晰地露出内城北城墙一段,约近十米长; 紧邻另一处探方,露出北城墙夯土层中的夯窝。这表明此次发掘已经确认了辽上京宫城北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于7月15日开始对辽上京宫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今年计划发掘面积在1500平方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