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大同市云波路发现一个北魏石椁墓。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的室外工作已经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这一石椁墓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长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
青铜器秦公镈,一套3件,这是其中一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20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考古人员在该省宝鸡市境内发现一座秦公大墓和车马坑,得以证明秦公陵园的存在,也揭开了30多年前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秦武公祭祀祖先的青铜器秦公镈谜底,墓主可能即秦武公。 史料显示,秦人自西而东迁徙过程中,历经八迁共“九处都邑”,即“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
160年前清代苏松镇总兵王衍庆墓前的神道碑7月在长沙发现,填补了长沙无清代高级湘军武将墓地的空白。而在王衍庆家乡湘阴新泉镇王家寨村,日前还发现了王衍庆的家谱。 该家谱修于民国丙子年(1936年),明确记载:王衍庆,字梦虎,植房支部十六派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衍宏、衍畴,衍宏死于战乱。他共有两个儿子,王经柄,其后代不详;王经权,又名王应僧,留洋日本,曾加入孙中山同盟会,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
作者:国家文物局 编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201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快报,收入2013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41项,如浙江良渚官井头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陕西清涧辛庄商代遗址、云南昌宁大甸山青铜时代墓地、山东临淄齐故城秦汉铜镜铸造作坊遗址、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西安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葬、江西景德镇南窑、...
田园洞遗址 房山龙骨山西南不远处,有一道小山沟。这里有一片林场,林场主人叫田秀梅。2001年春季的一天,田秀梅带领员工在半山腰处发现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出入的洞口,洞内一团漆黑。工作人员爬进山洞,内部空间很大,洞内积土十分潮湿。田秀梅等人决定挖开看一下下面是否有水源。这些寻找水源的林场工人在挖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骨头,由于毗邻周口店,田秀梅当时想:这些骨头是不是古人类化石呢? 她立刻...
2012年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的邺城遗址抢救发掘一处埋藏坑,共发掘出2895块佛教造像,如果拼合后加以恢复的话,应该有1000多尊佛像,其中95%是用汉白玉雕刻。从考古现场发回的佛像照片看,彩绘鎏金,金碧辉煌,灿然满目,那质地的皎洁,那色彩的绚丽,那雍容的气度,无不昭示着高雅豪贵的气派,毫无疑问,这些佛教造像都是皇家寺庙的艺术品。由此,笔者想到了近50年以来...
1970年代,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和守岛战士在西沙甘泉岛上发掘唐、宋遗址。 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考古人员特地树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一份简报,揭开尘封35年的考古调查 1974年3月至5月,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乘坐一条普通的渔船...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晚唐大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为后世展现了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的壮观景象。人们相信,阿房宫是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殿堂,它反映了秦帝国海纳百川的气魄,六国的珍宝美女尽汇聚于此;它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是当时建筑的最高峰;它也伴随了秦帝国的谢幕,为了建造它,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激起天下人的反抗。时过境迁,阿房宫早已不复存在。人们越想了解它,它身上的神秘色彩就越...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穆清阁遗址保护现场 赤峰市宝山一号辽墓牵马图 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遗址随葬陶器出土 考古专家对通辽市哈民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 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遗址 锡林郭勒盟元上都遗址出土的琉璃筒瓦 通辽市科右后旗吐尔基山辽代墓葬出土的彩绘木棺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击鼓图(摹写) 乌兰察布市集宁路遗址出土的瓷佛像 ...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大同市云波路发现一个北魏石椁墓。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的室外工作已经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这一石椁墓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长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介绍...
泗洲佛 8月12日,南平市延平区文体新局接到樟湖镇村民有关野外文物的线索,称在该镇剧头村朝外有佛像。接到报告后,该局立即上报给南平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随后,该局会同省考古队和市文管办、市博物馆、樟湖镇等有关人员到实地调查。 在樟湖镇剧头村泗洲峡山上进行现场考古调查,发现一座已荒废倒塌的石构建筑。在该建筑内完好保存着"泗洲佛"石雕一尊(高约70厘米),石香炉一个(约20*30厘米,正面浮雕...
眉县常兴镇汉代墓葬出土的文物。 8月18日,在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60枚,玉晗1枚,绿釉陶壶2件,绿釉陶仓1件,奁盒1件,灰陶罐23件,砺石1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
“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献为粟特人在中国提供了新印证。”宁夏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6日在银川、固原两地举行。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粟特人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使用东部伊朗方言的民族。他们以善于经商著称,...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对宁夏固原市南塬一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根据墓葬形制和残留壁画,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墓葬年代为隋唐时期,墓主身份地位等级较高。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墓葬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葬,方向坐北朝南,墓道长度为11米左右。由于长斜坡墓道多流行于隋唐时期,壁画也都是发现在位尊权重的大户人家墓葬中,所以基本可以判断墓葬的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