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的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一件属于 40,000 年前动物雕像的古代象牙残片。据悉,整个珍贵象牙的两部分残片先后发现于德国西南部的福格尔赫德山洞 (Vogelherd Cave)。到目前为止,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地发掘出土了一系列可追溯至冰河时代 (Ice Age) 的卓越艺术珍品,其中包括一件在 1931 年考古发掘期间发现的...
“这个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固原不止一次发现欧罗巴人种的遗骨,充分反映了外来民族迁徙、融合的状况,说明隋唐时期东西方的往来交流十分频繁,也说明宁夏及固原地区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日前,在宁夏固原市南塬正在发掘的一个墓地,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张全超捧着一个刚刚出土的头盖骨,向记者和专程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介绍这座墓葬所揭示的意义。 古墓所在的固原南塬,距固原市市区...
8月18日,宝鸡眉县常兴镇大明公司项目建设场地,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古墓一座。眉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在得到授权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出土各类文物34件(组),其中铜镜一面,铜钱六十枚,玉晗一枚,绿釉陶壶两件,绿釉陶仓一件,奁盒一件,灰陶罐二十三件,砺石一件,其余残片若干。 经文物专家考证,此墓葬为西汉晚期的一座平民墓葬,由于在文物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常兴派出所、大明公司员工的积...
2014年7月30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社会公布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考古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新蒲新区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该古墓历史悠久,距今759年。 这是一座奢华的土坑古墓。经过考古队员的连续工作,已经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和玉器,目前仍在进行后续清理发掘工作。 据了解,这是第十座被发现的播州土司墓葬,也是惟一的土...
最近,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孟乡合山头村附近的一个苗木基地发现一座砖室古墓。经过金华市文保所专家连续两天的清理和发掘,一座面积10多平方米的古墓呈现在眼前。据初步判断,古墓系唐代晚期墓葬,距今有1100多年,有被盗掘痕迹。 8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座古墓,现场的发掘和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墓室东西朝向,呈长方形,墓室内长5.81米,外长6.5米,内宽2.09米,外宽2.79米。墓穴中整齐...
彭泽被发现的一墓葬 8月18日,网友微博曝料,九江市彭泽县发现一具干尸,称开棺时尸体皮肤略显黄色。随后,记者从彭泽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该坟墓年代很近,棺内疑似干尸,断定墓葬非文物。 近段时间,彭泽县上十岭一小学因建食堂需要,在学校后山清理无主坟。8月16日,意外挖开一处坟墓时发现棺木成色较新,有胆大者打开棺木,居然发现尸体保存尚好,着装完整。 17日,彭泽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
许世吟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人民网记者薛婧摄 “锡兰公主”许世吟娥成“中斯平民大使” 世居闽南的平民女子许世吟娥,真实身份竟是锡兰王子后裔,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改变了她的人生。人民网记者走进泉州清源山的“世家坑”,听许世吟娥讲述她的传奇故事。 世家坑 人民网记者车柯蒙摄 500年惊世之谜大揭秘:锡兰王子后裔在泉州 1996年底,位于泉州清源山麓的“世家坑”古墓群重见天日...
记者日前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经过对吐鲁番木纳尔42座墓地考古发掘时,首次发现一件四足陶盆。此外,墓葬中还发现4枚呈不规则圆形的萨珊银币和7枚仿拜占庭金币。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长王龙说,木纳尔墓地地处火焰山,毗邻葡萄沟,此次清理的墓葬是位于葡萄沟下游的3个台地上,距今约1600年。墓地最明显的特点是聚族而葬,墓地的围墙大多是用黑色砾石堆砌,或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它的形制结构与...
8月4日,考古工作者在晋城市长河、史村河两河交汇地带新发现一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遗址,命名为“史村河南遗址”。该遗址中存有大量的泥质红陶片、绳纹陶片及磨制石器,为研究晋城早期人类的生活习性提供了证据。 新发现的遗址位于泽州县境内东(沟)大(阳)路以东、史村河村以南,大(阳)周(村)路以北,史村河与长河两河交汇处的一块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遗址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
贵州考古学者近日发现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这在全国同一历史时期的古墓葬中并不多见。墓葬的规格很高也很奢华,就连棺材上使用的抓钉,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东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古墓距今已经700余年。 这个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木椁墓已经不多。而这座大型土坑木椁墓,分为左右两室,中间有...
记者从休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8月初,齐云山景区云岩湖附近发现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这是该景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石刻,比此前有记载的北宋石刻提前了138年。 此次发现的唐代石刻主体为一女性礼佛的岩刻画,宽约80厘米、高约1米。画中女子衣饰华贵,仪态虔诚,双手合十做拜佛状。旁边的文字内容因岩石风化而不太完整,作者不详,但“大和三年十月”等字样较为清晰。据相关专家考证,该石刻创作于晚唐时期的公元82...
8月4日,考古工作者在晋城市长河、史村河两河交汇地带新发现一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遗址,命名为“史村河南遗址”。该遗址中存有大量的泥质红陶片、绳纹陶片及磨制石器,为研究晋城早期人类的生活习性提供了证据。 新发现的遗址位于泽州县境内东(沟)大(阳)路以东、史村河村以南,大(阳)周(村)路以北,史村河与长河两河交汇处的一块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遗址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
河北省临西县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做文物调查时,在临西县孙楼村一农户家中发现一件清顺治十八年的皇帝诰封圣旨,虽历经350多年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 邢台市地方志专家孙小林介绍,这道圣旨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康熙登基时,依惯例嘉奖功臣,颁给时任“河南抚标都司佥书管右营游击事”孙维统的三轴诰命之一。 圣旨材料为五彩提花锦缎,整体底衬是纵横交错的五层云彩图。按照黄白、墨绿、杏黄、红黄等七色,分为七节,总长度...
记者从河北省平泉县文保所了解到,作为契丹发祥地之一的平泉县,目前已发现辽代古文化遗存264处,其中遗址246处,辽代墓葬18处,包括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萧公墓、八王沟墓群等曾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平泉现有1.8万件馆藏文物中,辽金文物占70%。 辽朝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政权,辽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200多年。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剽悍勇猛的北方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由东胡鲜卑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