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东汉末“新安长”大墓发掘现场。《青年时报》供图 大墓出土的部分文物 《青年时报》供图 “新安长印”铜印 《青年时报》供图 今年11月26日,浙江衢州龙游县在铁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座浙江迄今规模最大的汉墓。经发掘,古墓墓主是当时衢州地区的“一把手”——新安长。12月23日,在“龙游三国大墓考古发掘通报会”上,浙江考古专家郑嘉励说:“别看墓主人的官职只是一个小小的县长,...
这几年,本报陆续报道了我市考古部门在西湖镇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很多古墓葬。12月1日以来,考古人员又在此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墓室长达11米,宽约4米,北侧还有残长约2.5米的墓道。 考古人员表示,如此规模的东汉砖室墓在考古上比较罕见,可惜惨遭破坏,仅发现零星锈迹斑斑的铜钱,以及一件粘在砖块上同样锈迹斑斑的铁器。 谜团之:墓道为何斜着挖?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西湖实验学校附近一工地...
东汉时,在中国浙江地区已经生产出真正的瓷器了。窑址发掘出的瓷片经化验证明: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较厚,釉层透明,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是在1260℃-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各项基本条件。因此说,中国真正的瓷器应该生产于东汉。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致,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入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
2日上午,宜宾临港经济区沙坪镇构庄村6组一个叫天宝山的工地上发现两座古墓,并出土了10余件完好的陶器和青铜饰品。昨(3)日下午,墓室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出土的文物已全部送至宜宾市博物馆收藏。 据宜宾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蔡永旭介绍,通过进一步发掘,从墓室中发掘出20多件文物。昨日下午,施工人员又在墓穴中掘出一些陶罐、器皿碎片,初步判定为东汉末年墓藏。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已掘开的墓穴周围有大量...
12月8日电,2010年12月6日,考古工作者在南水北调郏县段发现一大型汉墓群。平顶山市文物部门对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目前,已出土文物400余件。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郏县段发现一大型汉墓群, 考古人员发掘汉墓130余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大部分为陶制类及精美汉代画像石等文物,画像石上的图案清晰、精美。墓内的画像石上大都雕刻有龙、虎、朱雀、凤鸟、山羊等动物图案,另有一些人物造型,或舞蹈,或奏...
近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房县谷竹高速公路18标段军店镇,发现一古代遗存,约40000平方米,包括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东周文化、西汉墓群以及东汉墓群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还发现一座罕见的东汉时期三人合葬墓,令人称奇。 据考古工作者陈安宁介绍,一个月前,谷竹高速建设工地在开挖山体时发现一座墓葬,考古工作者赶赴现场,初步断定属早期墓地,立即展开发掘。 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汉代时期的三人合葬砖石墓...
东汉古墓群现场 文物部门正在对出土文物登记造册 昨日中午12时许,华西都市报热线接到宜宾市民吴先生称,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在修建运动场时,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一批青铜釜、青铜钟、陶罐、五铢钱等文物,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和警方已赶赴现场,正在对该批文物进行清理。 挖土机挖出生锈青铜器 位于宜宾市城区下江北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目前正在进行运动场修建等工程。华西都市报...
随葬品中的滑石面具。 11月20日,湖南常德市博物馆考古部在武陵区南坪岗乡南坪村一组考古发掘了一处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在墓穴的随葬品中,一件面目狰狞的滑石面具颇为珍贵。“10年前,我们在常德曾发掘出过类似的一件面具。”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龙朝彬说。 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长4.9米,宽1.8米,深0.7米,墓穴上面的砖拱在挖掘之前已经遭破坏。据挖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墓穴中的棺木以及尸骨已经腐...
日前,由省考古研究所、晋中市文物局、榆社县文物局组成的考古队对山西境内平榆高速公路拟建范围内的地下文物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这次发掘在榆社河洼村发现了东汉时期墓葬,出土了十分罕见的色彩鲜艳的陶胎漆器,为研究当地漆的成分及制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畅红霞称,河洼一号墓葬形制、随葬品特征均与朔县东汉墓晚期墓一致,其年代亦当在东汉晚期。尤为难得的是此墓出土的色彩鲜艳的陶胎漆器。...
徐承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 副教授) 范江欧美(武汉市考古研究所 助理馆员) 历史上对于两汉五铢钱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代前期及其以前。这一阶段的泉家和钱谱,只局限于史书中提到的几种五铢钱,而且多是照抄文献,对于具体形制、钱文特征少能涉及。第二阶段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有一批五铢钱范尤其是纪年钱范被发现,学术界对五铢钱研究的深度及广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第三阶段是20世纪...
11月2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成绵乐城际铁路眉山至峨眉段考古勘探结束。此次勘探共发现东汉至民国时期文物点12处,其中铁路约900米的线路将穿越崖墓群。目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与铁路工程负责单位进行协商,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古工作人员沿设计的铁路沿线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古遗址、古墓葬、古民居等。“有8处是从清代至民...
11月20日,市博物馆考古部在武陵区南坪岗乡南坪村一组考古发掘了一处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在墓穴的随葬品中,一件面目狰狞的滑石面具颇为珍贵。“10年前,我们在常德曾发掘出过类似的一件面具。”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龙朝彬说。 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长4.9米,宽1.8米,深0.7米,墓穴上面的砖拱在挖掘之前已经遭破坏。据挖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墓穴中的棺木以及尸骨已经腐化,但随葬物品却...
这件茶碗,是泥质灰釉陶器,东汉时烧造。目前发展最早的是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的制品,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 其造型是弧壁,敞口浅足,平底。制作上采用拉坯成型,装饰上无任何刻划,利用拉坯时留在胎坯上的自然弧纹,形成以较高的艺术美感。陶器制品,目前发展最早的是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出土的制品,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陶器的产生,在许多文献上曾有一些传说性记载,《吕氏春秋》中说:“黄帝有陶正...
云南文物部门19日称,他们于本月15日开始对该省玉溪市一处战国至东汉初期墓群和人类聚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的名为金莲山古墓群和学山聚落遗址被盗严重。本世纪以来,文物部门已三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 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披露,本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澄江县金莲山古墓群及其附近学山聚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的在于揭示学山聚落遗址的内部布局...
箭头所指为西汉玉璧。刘力勤摄 昨日笔者获悉,在先烈南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工地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在8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内,清理出两汉、三国晋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时期古墓葬120座,出土陶、瓷、铜、铁、滑石、玉等各类质地文物近900件套,不少出土文物堪称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 东汉木椁板千年不腐 发掘的120座墓葬中,以西汉早期即南越国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共25座,其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