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弘治·黄釉描金双耳罐 此罐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唐代兔系罐白瓷 珍宝档案 年代:唐代窑口:巩县窑规格:高17cm 这件唐代白瓷兔系罐为许昌金雨博物馆藏品。高17厘米,平底圆腹,施半釉,釉色洁白、釉水肥厚。肩部贴两兔形系,厚重大方。 背景资料 兔系罐,顾名思义,就是当时的工匠把白瓷罐肩部的两系塑成一对乖巧趴伏兔子的形状。这是唐代陶瓷罐子上较常见的一种造型,多见于北方白瓷之上,尤其以河南巩县窑产品中最为常见。...
“我们村上挖出了古董!”1月22日下午,湖南省湘乡市虞唐镇金韶村村支书谢竹华一通电话打到虞唐镇党委书记彭丰伟处,了解情况后,彭丰伟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往金韶村,并向市文物部门做了汇报。 文物发现处是在金韶村村道硬化路段,在拓宽村道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意外挖开了一处古墓,并发现了两个精美的陶瓷制品,其大小与现在家庭常用的陶瓷瓶相 似。经肉眼初步察看,其中一个陶瓷瓶外雕刻有四条栩栩如生的神龙缠绕,...
村民们挖出的两个文物陶瓷瓶 “我们村上挖出了古董!”1月22日下午,湖南省湘乡市虞唐镇金韶村村支书谢竹华一通电话打到虞唐镇党委书记彭丰伟处,了解情况后,彭丰伟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往金韶村,并向市文物部门做了汇报。 文物发现处是在金韶村村道硬化路段,在拓宽村道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意外挖开了一处古墓,并发现了两个精美的陶瓷制品,其大小与现在家庭常用的陶瓷瓶相似。经肉眼初步察看,其中一个陶瓷瓶外雕刻有四...
嘉德2012年春拍亮相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堪称嘉靖官窑中杰出的代表,同类器物存世总量不过10例,且多为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如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上海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等。罐腹所绘鱼藻纹朴拙华美,看似池塘小景,实则意蕴无穷,是继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之后的又一陶瓷杰作。
“从来佳茗似佳人”,人们对好茶都趋之若鹜,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更是盛名远扬。汲一瓢清水,沏一壶普洱老茶,在或浓或淡的茶香交织中,让普洱的余香在身体中慢慢释放,岁月的醇香让其回味悠长,这就是普洱最真实的味道。从古至今,人们爱喝普洱茶,“茶”话桑麻,别有一番风味。 早在清代宫廷,茶文化盛行于世,当时清代宫廷认为茶文化集养生养身、愉悦情志、教化安邦的作用为一体,既属于皇宫贵族的个人喜好,又属于朝...
49岁的吴师傅是安吉递铺古城村人,两年前成了一名责任文保员。他巡视的范围为龙山片区的古墓葬群。 事情发生在2014年12月10日早上8点40分左右,吴师傅巡山至古城村黄金斗自然村一处山坡。 在一片毛竹林,他发现了两个陌生的身影。两人正在用竹叶遮盖着一些东西。“他们应该是外地人,我从来没有见过。 ”这一带,平时一般不会有人出现,这让吴师傅觉察出了可疑。再走近一看,边上还有洛阳铲等盗墓工具。 吴...
在整理资料库的时候,突然想起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所藏元末青花象车人物罐。此罐最早公布于世是2009年4月,陕西咸阳市《咸阳市文物志》中透露。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如果算上这一件,国内外加起来共10件被承认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完整器。 该罐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于1958年人藏长武县文物单位收藏。罐通体分别绘制青花缠枝花卉、人物故事纹饰。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及釉料,判定为元末明初烧造,为...
元青花,即元代的青花瓷器的简称,被中国陶瓷界认定为与唐三彩一样的专有名词、专有品牌。在学术界,一般将元青花分为两种类型,至正型元青花和延祐型元青花。元青花的釉料,主要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精品主要供出口中亚、欧洲宫廷贵族赏玩、珍藏,故元青花留给后人谜团很多。 关于元青花瓷器,不少专家认为,元青花在世界范围内只有300件,其中国内100件,海外200件。然而,有些收藏家认为,民间收藏的元青花真品有...
深圳御宝轩展出青花缠枝莲花纹罐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的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素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
明朝有名的航海事件——郑和下西洋,前后共七次,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年间。他的舰队带回了“苏麻离青”料,为永宣时期烧制出富有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苏麻离青”料实际上是一种含铁量高、含锰量最低的进口钴料,在当时就十分名贵,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烧成的青花色泽凝重、发黑,在釉面上形成凝聚的黑色结晶斑,黑斑深入胎骨,反射出一种金属锡光,以手抚之,可以感受到凹凸不平之感。这是后世无法仿制的,也...
山西博物院《文明摇篮》展厅1号中心柜里摆放着一件国宝——泥质红陶彩陶罐。这件仰韶时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于晋豫交界处的黄河北岸、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与磨制石器、营造房屋、经营农业等活动一起成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定居的氏族公社生活,审美意识更加强烈,加快了走向文明的步伐。这件彩陶罐就是新石器时代黄...
或是皇帝炼丹之器物 提梁银罐的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作饮食器,如盛水、盛酒等。关于这件银罐的具体用途,目前看法还不太统一。从其盖内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看,此器当为盛放炼丹药物的器具,因为紫英和白英是“壮元气”、“补不足”、“久服轻身延年”的药物,并均为炼制丹药不可缺少的原料。据文献记载,唐代统治者尊崇道教,迷信道教丹药,认为服食丹药可致长生不老。考之史载,唐代上自太宗,下迄僖宗,几...
12月17日,市场星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灵璧县某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了墓砖,该县文物管理所知悉后前往现场并报省文物局。根据省文物局安排,该县文物管理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清理发现三座墓葬,均东西向依次向南排列,出土了陶罐、陶灶、陶俑、铜镜等珍贵的文物,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初步判断三座墓葬均为魏晋时期砖室券顶墓。出土器物中的陶俑及墓葬的规格在皖北地区为首次发现,墓葬主人...
昨日下午,石峰区东汉古墓的考古发掘有了新进展。墓穴挖掘深度已达1.6米,一个东汉陶罐露出一半“身姿”。考古专家介绍,墓主或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小地主,下挖约2米的工作或在今天全部完成。 在现场,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告诉记者,截至昨日下午4时许,他们已下挖了大概1.6米的深度,“在甬道右侧,一个东汉时期的陶罐被挖出将近一半,这种陶罐 是当时的日常器物,在东汉墓的陪葬品里比较常见。”陈晓华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