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东关一农民将自己合法珍藏多年的两件后仿贝(见图),一枚贝形玉石贝、一枚骨贝币,公开、合法出售给谭某某。 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代经济贸易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创造的剩余价值逐步积累,交换各自多余和所需的商品活动日渐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大,这时的天然贝类货币已不敷使用,为弥补自然货贝流通不足,先民们便就地取材,把骨头加工成骨贝,把...
日前从福建省文物部门获悉,武邵高速公路(武夷山至邵武)5月底已开工建设,目前,对该路段的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报告也已整理完成,全线91公里共有文化遗存17处,其中13处为距今3500年的商周时期遗址。 据介绍,武邵高速起于武夷山市兴田镇,经建阳市麻沙镇、邵武市郊,终于邵武市和平镇,连接了武夷山、邵武市肖家坊镇的小武夷、和平古镇、泰宁金湖等名胜风景区和景点,计划于2010年建成通车。 在武邵高速公...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武邵高速公路5月底已开工建设,目前,对该路段的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报告也已整理完成,全线91公里共有文化遗存17处,其中13处为距今3500年的商周时期遗址。 据介绍,武邵高速起于武夷山市兴田镇,经建阳市麻沙镇、邵武市郊,终于邵武市和平镇,连接了武夷山、邵武市肖家坊镇的小武夷、和平古镇、泰宁金湖等名胜风景区和景点,计划于2010年建成通车。 在武邵高速公路沿线发现的17...
6月21日,在济源市文物工作队,众多精美的商周文物仿佛带领记者走进了远古历史。 济源市文物局副局长高明介绍,从6月10日开始,为配合济源市西部山区省道温(县)邵(原)线改造工程建设,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对工程沿线进行了认真勘探,并对施工过程中挖出的一批商周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JSSM2的墓葬成为古墓群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该墓葬共出土了46件(组)不同质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器...
昨日,在晋江深沪湾新石器遗址,考古人员有意外收获,在现场总共捡到了数十块遗物,其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物品,也有商周时期的遗物,时间均在1万年以内。 “这些砖瓦片原本是埋在沙层里,由于水土流失而意外露出地面。”泉州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张红兴指着地面一堆碎砖瓦片告诉记者。他拿起其中一块陶片,陶片表层呈鲜红色,纹路细腻漂亮。他分析说,红色表层叫红衣,是古代人类烧制陶器表层上的颜色层,...
近日从河南济源文物部门获悉,本月中旬,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道路改造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一批商周至两汉时期大型墓葬。其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商周大墓中清理发掘出一批精美青铜器,其数量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济源出土最多的一次,在河南也十分罕见。 该座商周大墓位于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在济源市西部王屋山区豫晋交界处,为古邵州所在地。考古人员从这座商周墓葬中清理发掘出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四十六件(组),其...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对《史记·周本纪》中的周王名称和顺序都有所怀疑。2003年,农民不经意用镢头刨出来的青铜器,揭开了历史的迷雾。此后,陕西农民陆续发现文物20起,其中12批大多数为青铜器文物。6月5日至15日,这12批中的部分青铜器在首都博物馆亮相。 2003年,5位农民取土时掘出一个藏有大铜鼎的洞,于是他们悄悄派人报告了相关部门 6月8日,记者在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冯好介绍下,与...
17日从福建省博物院了解到,建设中的龙厦铁路沿线发现了新陂后山遗址等7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这些古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7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分别是新陂后山遗址、圩后沟山遗址、石土地公山遗址、茶米山遗址、寨子姑山遗址、鹅林山遗址和集山遗址,距今3000到4000年。 同时,龙厦铁路沿线还发现了一处明代窑址:通坑瓷窑址;三处宋代至明清时期建筑遗址:赤头山遗址,赤弓头山,...
为配合新建铁路石家庄至郑州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工作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这条客运专线沿线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商周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35处。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了解到,35处古代文化遗存中,包括遗址22处,墓葬10处。石家庄段发现遗址7处,墓地3处。邢台市段发现遗址6处,墓地4处,具有遗址和墓葬双重性质的文物遗存1处。邯郸市段发现遗址9处,墓地3...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塔坡古墓群出土的十余件珍贵文物,日前经鉴定为商周文物。 长治市黎城塔坡古墓群最初被发现于2005年下半年,自2006年起,山西省文物局及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专门对该墓群进行探测和试掘。目前共发掘墓葬10座 ,出土青铜器、玉器等十余件珍贵文物,其中1个青铜鼎、两个青铜壶上均刻有“黎”的铭文。考古者在铭文中发现,上面写有“...
古墓中出土的金剑鞘。 陕西韩城3座周代大型贵族墓发现惊世珍宝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加紧了对这3座大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又有一大批珍贵文物面世:30件周代鼎、簋、鬲、编钟等青铜器,大量金器和品类繁多的玉器以及距今7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的玉猪龙相继出土,为研究周代及“芮国”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专家们...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郭地壕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堆积和大量文物,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商周时期考古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郭地壕遗址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镇,主要是朱开沟文化时期地层堆积。此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次考古发掘累计揭露遗址面积27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31座、墓葬8座、房址9座,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 ...
成都市考古队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近日在拥有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鱼凫古城遗址的温江又发现四处距今约3500年的大型商周时期遗址。 据考古队员介绍,目前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就在温江东门出城口的一处建筑工地上。目前该遗址一共打了49个探方,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探方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灰坑、窑址。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其中有12个探方底部均匀平整地铺着厚厚一层陶片。据考古人员介绍,众多陶片均匀、平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