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夏鲁寺的历史沿革和佛教艺术作一番梳理和探索,以飨《法音》读者。 一、夏鲁寺的历史沿革 (一)古相家族与夏鲁寺的缘起 夏鲁寺位于...
“第四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开幕式今天上午在拉萨举行,此项活动是今年“雪顿节”期间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此举旨在进一步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探索西藏唐卡产业发展路径,将我区丰富的唐卡艺术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出席开幕式,参观了唐卡作品并与艺术家们就唐卡艺术、市场价值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唐卡艺术博览会由自治区文化厅和拉萨市人民政府主办,24日至28日期间将在罗...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巴桑罗布介绍,登录完的唐卡将安置在新库房里,每个唐卡都放在专制的囊匣里,同时附注有唐卡签。 西藏山南桑耶寺的一座偏殿内,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僧人普布次仁正和五名同事一起登记一件十七世纪的鎏金佛像,从检视、拍照到输入电脑入档,内容将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等14项基本指标。这,是西藏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一幕。 目...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巴桑罗布介绍,登录完的唐卡将安置在新库房里,每个唐卡都放在专制的囊匣里,同时附注有唐卡签。 西藏山南桑耶寺的一座偏殿内,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僧人普布次仁正和五名同事一起登记一件十七世纪的鎏金佛像,从检视、拍照到输入电脑入档,内容将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等14项基本指标。这,是西藏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一幕。 目前西...
记者8月13日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获悉:目前西藏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76个,藏戏和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97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西藏有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国家珍贵古籍158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4个,“中国民间文...
【大家】 他是中国考古报告编写标准的创立者,西藏佛教考古的第一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开创者—— 宿白的特别之处 “我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嘛。”每当问及学术成就,宿白总是摆摆手。 北京蓝旗营,普通的住宅,不大的房间,老式沙发,木头桌子,一切就像宿白的口头禅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只有满屋的考古书籍、考古报告提醒着记者,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人,正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
“王侯”铭文禽兽纹锦 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西藏最神秘的地区之一,却因其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姿态”令无数人对其望而却步。当人们数次对它魂牵梦萦时,是否知晓,几千年前的阿里曾经纵横着一个神秘的王国即古象雄国。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象雄已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后来随着雅隆、苏毗等部落的兴起,象雄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令历史学家遗憾的是,由于古...
昨日,“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在西藏博物馆举行。此次展出的百余件珍贵历史文物都是首次在西藏亮相。展览以大量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反映了藏传佛教达赖班禅封号的历史由来以及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同中央政府的亲密关系。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精选百余件珍贵文物 筹备半年多 分三部分陈列 此次“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文化部办公厅近日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中,西藏自治区望果节、彩砂坛城绘制、桑耶寺羌姆等13项非遗项目榜上有名,这意味着这些延续了千百年的藏民族传统文化有望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此次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西藏诸多非遗项目成功入选:其中民俗类包括望果节;传统美术类包括彩砂坛城绘制,尼赤藏文书法;传统音乐类包括那曲拉伊,雄色寺绝鲁;传统舞蹈...
扎西顿珠将特制的竹笔在浸满墨汁的刷子上轻轻一润,一个个饱满隽永的藏文字母便从笔尖“流出”,似印刷一般,观摩的学生中发出一片赞叹声。 以拉萨市尼木县为发源中心的尼赤派藏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藏文书写艺术,已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西顿珠是该项目传承人之一。 扎西顿珠在西藏佛协从事经书书写工作,他介绍,十七世纪中叶,藏文行文日趋规范,从书体、书写技艺方面,对上行文、下行文、平...
寺院转经道上正在转经的信教群众 记者从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了解到,2012和2013年西藏昌都地区共落实文物保护项目共17个,总投资达3.2亿元。文物保护工程的增多和古建维修始终坚持的修旧如旧不仅让农牧民参与文物保护工程创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让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强巴林寺一角 坐落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强巴林寺,始建于143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投资达9...
细雨中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全国展开。在西藏等边远地区,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如何?面对普查的难点之一宗教场所的文物,文物普查又该如何开展、有何经验?7月下旬,本报记者走进了西藏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实地采访了西藏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现场。 零起点 首次实现电子化、藏品数据标准化 7月的西藏迎来了雨季,每到傍晚,...
“西藏格萨尔说唱、八大藏戏、传统舞蹈等多个非遗项目的全媒体资料,目前已统一录入数据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吉吉28日说. 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起,西藏启动大规模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由自治区图书馆具体负责非遗素材收集整理与录制工作,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获得新生. 截至目前,西藏已收集记录稿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