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由于一些佛教信众盲目放生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非常担忧。早在2012年7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就曾发出“放生,须谨慎而行,不可轻忽放任”的呼吁,在佛教信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对遏制盲目放生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日,学诚法师再次针对佛教放生的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再一次大声疾呼:放生必须如法如律,不能刻意追求数量和表面效果。 ...
在美国,佛教的教徒人数并不算多,但种类纷繁复杂,堪称“世界佛教博览会”,突出地表现在: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多元并存;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组织各开道场,彼此相邻。佛教在美国传播的整体性、多样性与独特性,在亚洲社会中难以找到现成的个案,值得认真研究。 美国佛教传播的分期与转折 美国人对佛教的认识始于19世纪初,而真正的开端常被定格在19世纪40年代。...
灯烛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洁。(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 一、礼佛 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领...
记者12日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中国国家文物局投资256万元人民币对始建于唐大和年间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觉寺修缮保护,工程已于近日启动。 正觉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县北10公里的司马乡看寺村,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曾是当地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佛教道场,被称为“大寺”。该寺庙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古代建筑文化遗存。 200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
勉萨画派画派唐卡 根据罗布斯塔的主要弟子、西藏一级唐卡画师贡觉杰提供给的资料表明,西藏唐卡勉萨派的创始人为追古·曲英嘉措(亦称藏巴·曲英嘉措)。曲英嘉措是著名藏画和唐卡大师,十七世纪初生于后藏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伦珠村,最初是扎什伦布寺的僧人,受业于四世班禅大师,后来成为四世班禅的专职画师。四世班禅扩建扎什伦布寺时,任命他负责设计制作壁画与塑像,因其才能服众,技艺出色,获大师(乌钦)称号。随...
清代青金石扳指 青金石(英文:Lapis lazuli)是一种较为罕有的宝石,呈蓝色的青金石古器往往甚为珍贵。青金石是方钠石的蓝色变种。青金石色是藏传佛教中药师佛的身色。 我国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一书中写到 “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灿,若众星之丽于天也。”故古人尊青金石为“天石”,用于礼天之宝。《清会典图考》中称:“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石。” ...
佛教作为印度文明成果传入中国2000年,经国人吸收消化后,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佛教有很多功能,例如传统的治理与改善人心、稳定社会的功能,宣传文化与提升文化发展的功能,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能等等。在这些功能中,我们不能不谈到佛教自身所具有的对外沟通与文化交流功能。用现在的术语来说,佛教具有对外交流的功能,这...
佛教的未来在今天(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了佛教自身超越时空的基本特质,佛教的发展问题,事实上就是佛教如何更好地“应”当今社会的“机”,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内在生命力的问题。 当代社会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这种变化并没有消解佛教的生存基础;相反,仔细分析当今社会的特点,我们注意到,佛陀建立的教法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更为明显的...
近年来,追捧活佛和藏传佛教似乎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藏学家沈卫荣教授看来,藏学原本是一门相对边缘的学科,眼下的藏学热明显与世界性的“西藏热”有关,不管是政治的,还是宗教的、文化的“西藏热”,它们都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西藏研究的繁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沈卫荣认为,当今国人对西藏和藏传佛教之追捧的热烈程度完全可以媲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时代”(NewAg...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丽霞 一、清代北京藏传佛教中关公信仰达到鼎盛 关公信仰在清朝达到极盛,上至帝王贵胄,下至贩夫走卒,关公崇拜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从京畿到边镇,清朝境内林立着各种规制的关帝庙。清乾隆十五年(1750)出版的《京城全图》上标注有寺庙1272座,其中有“关帝庙”121座,大约占当时京城寺庙总数的10%。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帝信仰也渗透到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
一 从唐代建中二年(781)开始,到大中元年(847)这段时间,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一直是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敦煌以及西域诸地的佛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存吐蕃时代开凿的石窟48个,有40多个洞窟的壁画均与吐蕃画师有关。这些洞窟的营造在继承前代的传统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为敦煌壁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第158窟的涅盘窟,337窟的七佛堂...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晋袁宏《后汉纪》的记载与此略同;又《佛祖统纪》等书也记其事。传蔡愔于明帝永平初遣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