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民族众多的云南,自古以来,半数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县。佛寺里、佛塔上的诸佛菩萨的金身妙像各现异彩,有金、银、铜、锡铸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绘画的,众多的造像均严格遵照佛经中的记述严肃认真地塑造,因而各寺庙中的造像大都标准规范。它们在艺术上,也堪称精品佳作,其中部份雕塑及绘画,历来就被叹为珍宝,如昆明西郊玉案山中筇竹寺的彩塑五百罗汉,白族地区剑川石宝山中的诸佛菩萨、天王护...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地区曾兴盛过100多年,朝廷采取了若干保护与支持佛教的活动,支持寺庙兴建和寺院经济的发展。...
印度文化在4千多年前,就沿着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而这里有着雕刻的传统,历来是高超雕刻艺术的发源地,著名的莫亨左达罗遗址出土的皂石像和青铜像等令人惊叹不已。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800多年,对于印度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经典,如《梨俱吠陀》、《梵书》、《摩诃婆罗多》相继完成或开始编撰。在沿河而居的印度先民中,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多神信仰的婆罗门教开始形成婆罗门教包含着诸多的信仰因素,它是...
在新近落成开放的首都博物馆中,专辟有一个“佛造像”展厅,里面陈列了在北京出土、制作的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题材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以实物形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本文以首博馆藏造像为线索,简述北京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变化。 北京地区古代称为燕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属石氏前赵、后赵统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就多处记载了石勒、石虎笃信佛教,请僧、供养、造像、...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夏鲁寺的历史沿革和佛教艺术作一番梳理和探索,以飨《法音》读者。 一、夏鲁寺的历史沿革 (一)古相家族与夏鲁寺的缘起 夏鲁寺位于...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最初主要在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聚居区传播。直到元代,随着西藏辖归内地中央政府,开始传入内地,此后在内地一直传播不衰。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
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限于篇幅,没有对雕塑造像中的十八罗汉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对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十八罗汉雕塑艺术种类与风格特征作一介绍和分析研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罗汉造像,一般是指十六罗汉像,也叫十六尊者像。他们分别是:...
彩唐:白度母 法门寺佛指灵砖造像 金秋时节,佛门圣地法门寺将迎来一场世界大型当代佛教艺术展——“大千佛缘·当代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展览由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中国佛教协会授权,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觉得佛教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届时,统战部领导、中国佛教协会各领导、陕西省省市文化部门领导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世界的千余位高僧大德将一齐到场参观。 本次艺术展将于2014年10月9隆重开幕,...
莫高窟第254窟 南壁前部中层 降魔变 北魏 段文杰先生曾写过《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与《莫高窟唐代艺术中的服饰》两篇文章,对敦煌石窟中所出现的服饰做了一个总的概括,其中提到了佛教人物服饰。杨鸿先生《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一文,对南北朝佛像衣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但主要还是针对造像的衣纹、风格进行分析,具体到佛陀衣着的形制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说明。阎文儒先生在写到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时...
2012年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的邺城遗址抢救发掘一处埋藏坑,共发掘出2895块佛教造像,如果拼合后加以恢复的话,应该有1000多尊佛像,其中95%是用汉白玉雕刻。从考古现场发回的佛像照片看,彩绘鎏金,金碧辉煌,灿然满目,那质地的皎洁,那色彩的绚丽,那雍容的气度,无不昭示着高雅豪贵的气派,毫无疑问,这些佛教造像都是皇家寺庙的艺术品。由此,笔者想到了近50年以来...
保管经书的屋子加装了防盗护栏和防盗门,并且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探头。 保管经书的屋子加装了防盗护栏和防盗门,并且安装了24小时电子监控探头。 万全县洗马林村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村落,该村不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还有经过历代村民专门保护留存下来的数十箱经书文献。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作为当地颇有特色的活动,洗马林玉皇阁晾经书已成为当地一桩盛事沿袭至今,而这些经书也被村民视为镇...
近年来,由于一些佛教信众盲目放生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非常担忧。早在2012年7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就曾发出“放生,须谨慎而行,不可轻忽放任”的呼吁,在佛教信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对遏制盲目放生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日,学诚法师再次针对佛教放生的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再一次大声疾呼:放生必须如法如律,不能刻意追求数量和表面效果。 ...
近日,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中举办了“饰美人生”贵州苗族银饰展览,参展的作品包含了头饰、颈饰、腰饰以及服装饰品等200余件,此次展出除了展现苗族首饰的特色外,还为呼伦贝尔民族文化与贵州特色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现如今,民族首饰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首饰,除了一般含义外还具有特别的文化价值。因此,文化底蕴成为了首饰、装饰品甚至是收藏品的重要参考因素。...
前不久,笔者对云南、四川、西藏三省藏区的20余个县市考察调研,拜访寺庙古刹和新兴的佛学院。一路上与有关宗教管理部门及僧俗各界人士多次深入交谈,使得笔者就如何尊重宗教传统,保障和完善藏传佛教僧尼教育体系,有了一些可与大家探讨的完整看法。 回看藏族历史,佛教寺院一直是藏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教育中心。佛教寺院独特的教育体系,对藏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天,用客观、辩证的...
【大家】 他是中国考古报告编写标准的创立者,西藏佛教考古的第一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开创者—— 宿白的特别之处 “我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嘛。”每当问及学术成就,宿白总是摆摆手。 北京蓝旗营,普通的住宅,不大的房间,老式沙发,木头桌子,一切就像宿白的口头禅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只有满屋的考古书籍、考古报告提醒着记者,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人,正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