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近日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向公众展示自己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展馆。近日,市发展和改革局正式核准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项目的立项,其所在地设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据市文化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中山“非遗”经过几年的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工作,一大批非遗代表作被重新挖掘利用了起来。 据悉,市发展和改革局核准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
常平土法制作荔枝干果已有百年历史。近日,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常平镇焙荔枝干、浸冬瓜水、传统婚俗和新年习俗4个项目入选。 东莞市第二批“非遗”名录,全市共有34个项目入选。历史上的常平是远近闻名的荔乡,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百年间,常平有土法制作荔枝干果的传统。 每年5月至7月,荔枝大熟,常平荔枝农便开始焙制荔枝干果。工艺主要步骤分为拣选荔枝、剪果、分...
7月10日晚,在金城大剧院,。7月4日开幕以来的本届盛会参演剧目多达200多个,演出达60场次,展出作品300余幅,放映电影100多部,参加活动的城乡群众总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哈全玉、王冰、周丽宁、张淑菊等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以及获“农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个人颁奖。农民艺术节节旗交给下一届承办单位西固区。 当晚,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舞蹈家奉献了一台《希望的田野》的古...
听听剪纸的传奇故事,学学土陶的制作技艺,动手制作一幅正宗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昨天,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山东“非遗”项目展示现场设立了不少“小课堂”,邀请游客动手参与制作“非遗”作品,切身感受山东“非遗”的独特魅力,不少外国朋友也赶来凑热闹。 商报上海消息 昨天中午12...
6月28日,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助理、技术部部长江永萍做客人民网天津视窗,接受视频专访。访谈中,江永萍介绍了达仁堂制药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并详尽解读了达仁堂的发展历程、理念,以及在传统中医药技艺传承保护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 不久前,达仁堂将清宫寿桃丸的制作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永萍表示,这是达仁堂第一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次申报工作也使企业有机会对...
目前,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承办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传统中医药项目的非遗保护”将于7月10日上午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柳长华教授亲莅津门,诠释...
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期间,我省在宝钢大舞台设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每一种在此展示的艺术形式,都是我省“非遗”项目中的精华。走进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对每一位传承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然而,在欣喜之余,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世博会上亮绝活 44 岁的杨红卫来自潍坊,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在一个风筝世家,...
在世博宝钢大舞台的传习区,来自山东的27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展示,潍坊风筝、泰山皮影戏、卢雪剪纸、淄博陶瓷……一个个绝活儿,一件件作品,让游客大饱眼福。 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山东周”传习区非遗项目展示所选的27个项目,有15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位传承人、民间艺人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位...
日前,在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沧州师范学院教学楼前的舞台上,沧州舞狮、吴桥杂技、木板大鼓等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彩节目轮番登场,不时赢来师生们的阵阵喝彩。 在非物质文化受到大家欢迎的同时,不少古老的曲艺和非物质类遗产逐渐消亡。也正因如此,国家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沧州不少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保护下,又获得重生,成为...
7月8日,婺剧老艺人江湘敖感到传承婺剧有希望了。“听说政府每年都会拨一笔资金,让婺剧不失传。”此前,为传承婺剧,他四处求救,苦不堪言。年事已高的他,对婺剧艺人青黄不接的现状忧虑不已。令人欣慰的是,上饶已打响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战,每年将拨出专款用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艰难现状 张小平是弋阳腔剧团和当地职业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弋阳腔学员,毕业以后直接留在弋阳腔剧团...
7月8日,泉州市政协和文化局联合召开《非遗传承人保护课题》调研座谈会,会上,泉州1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人首次领取了8000元的传承人津贴。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年底泉州将率先建成46个“非遗”传习所、博物馆,给众多传承人提供传承平台,让市民也可接触和学习身边的“非遗”。 46个博物馆传习所 泉州南音传习中心、高...
记者获悉,平武县日前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这是该县继报恩寺作为清华大学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科研基地之后确定的又一高层次基地,对于保护当地物质、非物质文化生态,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要先把葫芦画成粉红色,然后在上面画一只科莫多巨蜥。”“这个是一条蛇,而这个就是我给蛇造的房子。”昨天,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70名中小学生变身为“小小传承人”,参与到剪纸、泥塑、金陵葫芦画等非遗项目的创作中。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让现场的非遗大师们赞不绝口,他们表示,现在孩子们并不是像许多报道中说的那样“动手能力...
7月7日,记者从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沈阳市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类东北古建筑(地仗)彩画技艺、传统戏剧类奉天落子等3个项目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至此,沈阳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8项。 据介绍,沈阳市新入选的3个国家级项目各具特色。其中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具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等特点,它以长篇叙事为主,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美好的理想追求,凝聚了奋发向上的...
7月7日,市政协“保护非遗传承人技艺及其成果”课题调研座谈会在市文化局举行。会上,文化部门向我市第一、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津贴。 市政协副主席傅福荣、陈立德参加座谈会。 多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先后认定公布了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62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3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